“包含:章” 词语大全
-
一章
yī zhāng
1.歌曲诗文的一段,亦指诗文的一篇。 2.古历以十九年为一章。 -
三章
sān zhāng
1.三条法律。汉高祖刘邦率兵进入咸阳时,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见《史记.高祖本纪》。 2.泛指简单明确的法律或规章。 -
上章
shàng/shǎng zhāng
十干中"庚"的别称,用以纪年。 -
主章
zhǔ zhāng
1.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 2.主掌章奏的官吏。 -
丽章
lì/lí zhāng
美丽的篇章。 -
九章
jiǔ zhāng
《楚辞》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其中《橘颂》为作者早年所作,余篇作于他遭受政治迫害和放逐期间,表达了他对楚国现状的忧虑和宁死不屈的坚贞之心。 -
云章
yún zhāng
1.语出《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郑玄笺﹕"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后用"云章"指帝王的文章。 2.指文彩蜚然的文章。 3.彩云。 4.道教的典籍。 -
五章
wǔ zhāng
1.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别尊卑。 2.泛指五采。 3.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 4.指孔子所作刺时的乐章。 5.指五言诗。 6.指诏书。 -
仪章
yí zhāng
仪节。 -
些章
xiē/suò zhāng
悼辞。因其仿《楚辞.招魂》以"些"字煞句,故称。 -
交章
jiāo zhāng
谓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 -
令章
líng/lǐng/lìng zhāng
1.好文章。 2.指辞令文章。 3.指酒令。 4.令曲的乐章。亦泛指乐曲。 -
会章
huì/kuài zhāng
某些群众团体或学术组织的章程。如:学会会章。 -
佩章
pèi zhāng
1.指古代官员佩带的印章。 2.佩带在胸前的奖章﹑勋章。 -
例章
lì zhāng
条例章程。 -
便章
biàn zhāng
辨别彰明。 -
保章
bǎo zhāng
凤昼鸣之称。 -
偶章
ǒu zhāng
指偶句形式为主的诗章。 -
像章
xiàng zhāng
印铸人像的纪念性徽章,多供胸前佩戴。 -
党章
dǎng zhāng
政党的宗旨和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现行党章于1997年9月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通过。除总纲外共十章五十条。规定了党的纲领、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纪律等项。 -
公章
gōng zhāng
机关、团体使用的印章。 -
兰章
lán zhāng
〈书〉美好的文辞(多用于称颂)。 -
六章
liù/lù zhāng
谓青﹑赤﹑黄﹑白﹑黑﹑玄六色。 -
典章
diǎn zhāng
规章法度:典章制度。 -
凝章
níng zhāng
凝聚文采。 -
凤章
fèng zhāng
1.华美的文采。 2.形容皇妃的优异姿质。 -
刊章
kān zhāng
删去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 -
刑章
xíng zhāng
犹刑法。 -
剡章
yǎn/shàn zhāng
削牍写成奏章。泛指写奏章。 -
勋章
xūn zhāng
授给有功者的荣誉证章。 -
千章
qiān zhāng
1.千株大树。 2.指大树千株。 -
华章
huá/huà/huā zhāng
〈书〉华美的诗文(多用于称颂)。 -
卒章
zú/cù zhāng
诗﹑词﹑文章结尾的段落。 -
印章
yìn zhāng
又称“图章”。古称“”,后多作“玺”。自秦始皇起,“玺”为帝王专用,官、私所用称“印”。先秦、秦汉时期多作封发简牍等物件之用,将印盖于封泥之上。纸广泛应用后,印章遂以朱色印泥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古多以金属、玉为印材,元代以后盛行石章,另也用象牙。牛角、木、水晶等作材料。 -
后章
hòu zhāng
指后段文章。 -
含章
hán zhāng
1.包含美质。 2.指曹丕的九把刀剑之一。 3.见"含章殿"。 -
周章
zhōu zhāng
①惊恐的样子:周章失措。②周折:大费周章。 -
和章
hé/hè/huó/huò/hú zhāng
谓酬和他人的诗章。一般只和其意,非必和其韵。 -
品章
pǐn zhāng
谓规格章法。 -
团章
tuán zhāng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现行团章于1993年5月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通过。共九章三十八条。规定了团的性质、任务、目的、组织等项。 -
国章
guó zhāng
1.国法。 2.国之礼仪典章。 -
图章
tú zhāng
即“印章”。 -
声章
shēng zhāng
金鼓和旌旗。皆用以指挥军队进止者。《国语.晋语一》:"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声章过数则有衅,有衅则敌入。"韦昭注:"声,金鼓也;章,旌旗也。"后以喻声势威风。 -
大章
dà zhāng
1.古乐名。相传为尧乐。 2.犹大法。 -
天章
tiān zhāng
1.犹天文。指分布在天空的日月星辰等。 2.指帝王的诗文。 3.泛指好文章。 -
太章
tài zhāng
传说禹时善行走的人。 -
奏章
zòu zhāng
向皇帝奏事的本章:奏章奉上而久无音信。 -
奎章
kuí zhāng
1.指帝王的诗文书法等。 2.仙人的手笔。 3.泛指杰出的书法或文章。 -
奖章
jiǎng zhāng
发给受奖人佩带的徽章。 -
奬章
jiǎng zhāng
发给受奖人佩带的徽章。 -
姑章
gū zhāng
同"姑嫜"。 -
孔章
kǒng zhāng
1.亦作"孔彰"。 2.非常显明;十分显着。 -
官章
guān zhāng
尊称他人的姓名。 -
宠章
chǒng zhāng
封建时代表示高官显爵的章服。 -
密章
mì zhāng
1.秘密奏章。 2.即密印。 -
定章
dìng zhāng
规定的法令﹑章程。 -
宝章
bǎo zhāng
1.珍贵的书法真迹。 2.指道教经文。 3.指皇帝的印玺。 -
宣章
xuān zhāng
昭明,显彰。 -
宪章
xiàn zhāng
1.典章制度。 2.引申指法度。 3.效法。 4.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亦指规定国际机构的宗旨﹑原则﹑组织的文件,如《联合国宪章》。 -
宸章
chén zhāng
皇帝所作的诗文。 -
封章
fēng zhāng
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
尊章
zūn zhāng
1.亦作"尊嫜"。 2.舅姑。对丈夫父母或对人公婆的敬称。 -
尚章
shàng zhāng
岁阳名。岁阳在癸曰尚章﹐因亦为十干中癸的别称。 -
属章
shǔ/zhǔ zhāng
撰写文章。 -
平章
píng zhāng
1.评处;商酌。 2.品评。 3.古代官名。唐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唐睿宗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宋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明初仍沿袭,不久废。 -
建章
jiàn zhāng
见"建章宫"。 -
弄章
nòng/lòng zhāng
谓在章奏上耍弄花样。 -
引章
yǐn zhāng
导行的旗帜。 -
弹章
dàn/tán zhāng
弹劾官吏的奏章。 -
彝章
yí zhāng
常典;旧典。 -
彩章
cǎi zhāng
彩色涂饰。 -
彪章
biāo zhāng
文采美盛貌。 -
徽章
huī zhāng
佩带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等的标志,多用金属制成。 -
总章
zǒng zhāng
1.古代天子明堂之西向室。取西方总成万物而章明之之意。《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郑玄注:"总章左个,大寝西堂南偏。"《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高诱注:"总章,西向堂也。西方总成万物,章明之也,故曰总章。左个,南头室也。"宋范仲淹《明堂赋》:"堂并包于五室,室辨正于五方,左青阳而右总章,面明堂而背北堂。"一说为明堂之别称。 2.乐官名。 3.古宫观名。三国魏明帝青龙三年建造。 -
戎章
róng zhāng
兵书;兵法。 -
成章
chéng zhāng
1.乐竟为一章。引申之,凡积渐生变,自成格局,皆可称成章。 2.谓积辞成篇,作成诗文。 -
才章
cái zhāng
文才,才华。 -
抗章
kàng zhāng
向皇帝上奏章。 -
报章
bào zhāng
报纸(总称):~杂志。 -
抨章
pēng zhāng
弹劾的奏章。 -
拜章
bài zhāng
1.拜受慰问表彰。 2.上给皇帝的奏章;上奏章。 3.对鬼神的祈祷文。 -
按章
àn zhāng
1.根据奏章进行查处。 2.弹劾的奏章。 -
挽章
wǎn zhāng
挽词。 -
摛章
chī zhāng
犹摛藻。 -
文章
wén zhāng
①单独成篇的文字作品:写文章。②文辞:文章尔雅,训辞深厚。③礼乐制度:考文章,改正朔。④花纹色彩:五色文章。⑤比喻隐含的意思:话中另有文章。⑥比喻可做的事;可用的办法:还有文章可做|抓住一点大做文章。 -
断章
duàn zhāng
诗歌。卞之琳作。1935年发表。全诗仅四行。写了两组意象:一是你在桥上看风景,而别人却把你当作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二是月光装饰了你的窗户,你也许正进入别人的梦乡装饰了他的梦。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即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
旗章
qí zhāng
具有区别名分的标志的旗帜。 -
无章
wú zhāng
1.不分明;不张扬。 2.没有次序。 -
日章
rì zhāng
1.谓日见彰明。 2.指缀有太阳图案的旗子。章,旗上的图案。 -
旧章
jiù zhāng
过去的典章制度;老规矩:更定~ㄧ率由~。 -
明章
míng zhāng
1.表明。 2.鲜明的辞采。 -
昭章
zhāo zhāng
见"昭彰"。 -
显章
xiǎn zhāng
见"显彰"。 -
木章
mù zhāng
粗大的木材。 -
暴章
bào zhāng
犹揭露。 -
曲章
qū/qǔ zhāng
乐章。 -
月章
yuè zhāng
九章之一。古代夜里行军用以指挥军队的旗章。上绘有月的图案﹐故名。 -
有章
yǒu zhāng
1.有法度﹐有文采。 2.有所显示。 -
服章
fú/fù zhāng
1.古代表示官阶身份的服饰。 2.泛指服饰﹐衣冠。 -
朝章
cháo zhāng
1.朝廷的典章。 2.指朝庙乐章。 3.犹朝服。 -
本章
běn zhāng
1.奏章。 2.原作。 -
条章
tiáo/tiāo zhāng
1.条例规章。 2.指条约。 -
来章
lái zhāng
寄或送来的诗篇文章。指别人的诗文。 -
歌章
gē zhāng
歌曲。音乐一曲为一章﹐故称。 -
河章
hé zhāng
见"河女之章"。 -
法章
fǎ zhāng
1.古代乐曲名。 2.法令典章。 -
泥章
ní/nì zhāng
封泥上所盖的印章。 -
洞章
dòng zhāng
指道教经书。道教经书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故称。 -
溷章
hùn zhāng
鸟名。《文选.枚乘<七发>》:"混章白鹭﹐孔鸟鹍鹄。"李善注:"混章﹐鸟名。未详。"一说指毛色不一之鸟。 -
灵章
líng zhāng
指道教的经典﹑符箓。 -
照章
zhào zhāng
依照规章。 -
版章
bǎn zhāng
1.帐簿。亦借指登记在簿册上的财物。 2.版图﹐疆域。 -
牙章
yá zhāng
象牙印章。 -
狂章
kuáng zhāng
1.杂乱无序。 2.斧神名。见《太平御览》卷七六三引《龙鱼河图》。 -
狼章
láng zhāng
指用狼形作标志的旗。 -
玉章
yù zhāng
1.指道经。 2.诗文或书简的美称。 -
王章
wáng zhāng
1.犹王礼。天子的礼仪。 2.犹王法。朝廷的法律。 3.汉代人名。刚直敢言,后因奏弹王凤被诬陷系狱死。事见《汉书·王章传》。后用为为官刚直的典实。 -
琼章
qióng zhāng
对人诗文的美称。 -
瑶章
yáo zhāng
1.指帝王祭祀或册封时所用的文书。 2.道家祈天时所书的符箓。 3.对他人诗文﹑信札的美称。 -
申章
shēn zhāng
复姓。汉有申章昌。见《汉书.儒林传.瑕丘江公》。 -
白章
bái zhāng
1.白色花纹。 2.阴文图章。 -
皇章
huáng zhāng
皇家的礼制和法令。 -
盖章
gài/gě/hé zhāng
1.用图案或刻字作印记以示确证或检验、批准。2.打上印章。如:盖章有效。 -
盛章
shèng/chéng zhāng
谓穿上端庄的礼服。章,即章服。 -
真章
zhēn zhāng
方言。当真﹐顶真。 -
知章
zhī/zhì zhāng
谓能看清事物的明显迹象。 -
短章
duǎn zhāng
指篇幅较短的诗文篇章。 -
礼章
lǐ zhāng
1.礼仪规章。 2.礼乐文章。 -
离章
lí zhāng
1.光芒四射。 2.古代饯别时写作的诗文。 -
私章
sī zhāng
个人的印章。 -
税章
shuì zhāng
征税章程。 -
穿章
chuān zhāng
方言。穿着。 -
章露
zhāng lù/lòu
昭著;显露。 -
章逢
zhāng féng
见"章甫缝掖"。 -
章誉
zhāng yù
美名。 -
章黻
zhāng fú
礼服上色彩鲜明的黑白花纹。亦指礼服。 -
章贡
zhāng gòng
章水和贡水的并称。亦泛指赣江及其流域。 -
章门
zhāng mén
1.谓文章的纲领﹑要点。 2.赣州的别称。其地汉时属豫章郡﹐故称。 -
章部
zhāng bù
见"章蔀"。 -
章醮
zhāng jiào
拜表设祭。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 -
章采
zhāng cǎi/cài
花纹和色采。 -
章鱼
zhāng yú
又称“蛸”。软体动物,头足纲,蛸科。身体卵圆形。头上有八条腕,腕上大多有两行吸盘,是捕食和御敌的武器。分布于世界各海域。可食用。医药上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的作用。 -
章问
zhāng wèn
犹章闻。 -
章黼
zhāng fǔ
鲜明的黑白花纹。 -
章闻
zhāng wén
传闻;着闻。 -
章旗
zhāng qí
绣有徽号的旗帜。 -
章本
zhāng běn
根由;依据。 -
章绂
zhāng fú
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亦借指官爵。 -
章印
zhāng yìn
指官印。 -
章则
zhāng zé
章程规则。 -
章华
zhāng huá/huà/huā
即章华台。 -
章子
zhāng zǐ
[方]∶印章;图戳。如:有章子的发票才能入帐。 -
章然
zhāng rán
明显貌。 -
章皇
zhāng huáng
1.犹彷徨。 2.仓皇;慌张。 -
章京
zhāng jīng
官名。清代多用以称军职或各衙门办理文书的官员。 -
章举
zhāng jǔ
即章鱼。 -
章草
zhāng cǎo
1.草书的一种。笔画有隶书波磔﹐每字独立﹐不连写。 2.起草奏章。 -
章法
zhāng fǎ
①指安排诗文全篇章节的方法。包括文章的体裁、结构、承接、转折、剪裁等。但无固定格式,在于作者融贯运用。②比喻办事的条理、方法:这次要好好表演,别紧张,以免又乱了章法。 -
章绶
zhāng shòu
1.官印和系印的丝带。亦泛指官印。 2.指官位。 -
章施
zhāng shī
犹藻饰。 -
章狂
zhāng kuáng
仓皇;慌张。 -
章章
zhāng zhāng
1.鲜明美好貌。 2.昭著貌。 3.畏惧不安貌。 -
章疏
zhāng shū
旧时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 -
章明
zhāng míng
昭著;显扬。 -
章荣
zhāng róng
显着﹐荣耀。 -
章檄
zhāng xí
奏章檄文等公文。 -
章岁
zhāng suì
古代历法名词。1回归年与12个朔望月时值不同﹐古人发现经过19次冬至﹐日月才相会于原点﹐即太阳周天19次﹐月球周天235次。因而将19年称为"章岁"﹐235月称为"章月"。又因十九年只有228个月﹐所以一个章岁中要置七个闰月。 -
章牍
zhāng dú
指公文。 -
章缝
zhāng féng/fèng
见"章甫缝掖"。 -
章惶
zhāng huáng
仓皇;慌张。 -
章灼
zhāng zhuó
1.明亮;光明。 2.明显;昭著。 -
章父
zhāng fù/fǔ
见"章甫"。 -
章估
zhāng gū/gù
衡量;估价。 -
章度
zhāng dù/duó
衡量;计算。 -
章渠
zhāng qú/jǔ
水鸟名。 -
章亥
zhāng hài
大章和竖亥。古代传说中善走的人。 -
章夏
zhāng xià
1.古乐曲名。 2.尧乐《大章》和禹乐《大夏》的并称。 -
章彻
zhāng chè
显着;广泛流传。 -
章旨
zhāng zhǐ
见"章指"。 -
章沟
zhāng gōu
古代职掌夜间巡更﹑警戒的官署名。 -
章书
zhāng shū
奏章。 -
章街
zhāng jiē
章台街的简称。 -
章窑
zhāng yáo
宋代著名瓷窑之一。时宋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章姓兄弟并制窑烧瓷﹐兄窑曰哥窑﹐弟窑曰章龙泉窑﹐简称章窑。 -
章月
zhāng yuè
古代历法名词。古人以235月为章月。 -
章甫
zhāng fǔ
1.亦作"章父"。 2.商代的一种冠。 3.称儒者之冠。 4.指仕宦。 -
章报
zhāng bào
具奏章上报。 -
章句
zhāng jù/gōu
1.诗文的章节和句子。 2.剖章析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亦泛指书籍注释。 3.指文章﹑诗词。 -
章斌
zhāng bīn
古代乐舞名。 -
章理
zhāng lǐ
显明的道理。 -
章仇
zhāng chóu/qiú
复姓。 -
章丹
zhāng dān
古代善舞的人。 -
章表
zhāng biǎo
1.奏章﹐奏表。 2.标记;象征。 3.犹表彰。 -
章条
zhāng tiáo/tiāo
章程;规则。 -
章着
zhāng zhuó/zháo/zhāo/zhe
显露;分明。 -
章蔀
zhāng bù
1.亦作"章部"。 2.我国古历法名词。汉初所传的六种古代历法以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二十蔀为一纪﹐三纪为一元。冬至与月朔同日为章首﹐冬至在年初为蔀首。 -
章奏
zhāng zòu
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 -
章服
zhāng fú/fù
1.绣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古代礼服。每图为一章﹐天子十二章﹐群臣按品级以九﹑七﹑五﹑三章递降。 2.有识别符号的衣服。 -
章武
zhāng wǔ
古乐舞名。 -
章回
zhāng huí
"章"和"回"。我国长篇小说的一种段落形式。 -
章左
zhāng zuǒ
指奏章终了空白处。 -
章视
zhāng shì
1.亦作"章示"。 2.明示;诏告。 -
章组
zhāng zǔ
官印以及佩带。 -
章楷
zhāng kǎi/jiē
即正楷。 -
章程
zhāng chéng
各种规章制度:次律令,定章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
章示
zhāng shì
见"章视"。 -
章台
zhāng tái/tāi
1.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 2.战国时秦宫中台名。 3.汉长安街名。 4.泛指妓院聚集之地。 -
章宪
zhāng xiàn
国家的规章法令。 -
章指
zhāng zhǐ
1.亦作"章旨"。诗文的主旨。 2.经籍注释的一种形式。 -
章绣
zhāng xiù
华丽的刺绣品。 -
章什
zhāng shí/shén
诗篇;诗歌。 -
章显
zhāng xiǎn
显扬;表露。 -
章节
zhāng jié
章和节。长篇文章在结构上的部分和段落。一般为篇中分章﹐章中分节。 -
简章
jiǎn zhāng
简要的章程:招生~。 -
篆章
zhuàn zhāng
用篆字所刻的印章。 -
篇章
piān zhāng
1.篇和章。泛指文字著作。 2.引申为历史。 3.特指诗篇。 -
素章
sù zhāng
白色花纹。 -
緑章
lǜ/lù zhāng
即青词。旧时道士祭天时所写的奏章表文,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名。 -
纶章
lún/guān zhāng
即诏书。 -
纹章
wén/wèn zhāng
西方封建贵族用以表示家族身份的图案标志。 -
绥章
suí zhāng
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绥,通"緌"。《诗.大雅.韩奕》:"王锡韩侯,淑旗绥章。"朱熹集传:"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注于旗竿之首,为表章者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下》:"所画于旗,交龙日月之章,绥然有文,故曰绥章,绥章与淑旗文正相对也。"一说"绥章"为引以登车的彩索。见郑玄笺。 -
肩章
jiān zhāng
军人或某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佩带在制服的两肩上用来表示行业、级别等的标志。 -
胸章
xiōng zhāng
佩带在军服左侧胸部位置,表示军人身份的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史上曾以胸章为标志。1988年实行文职干部制度后,文职干部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图案由“八一军徽”和陆、海、空三军色标(红、黑、天蓝)及文职的汉语拼音字母组成。 -
腰章
yāo zhāng
古代官印。常系腰间﹐故名。亦指系印于腰﹐借喻服官赴任。 -
腾章
téng zhāng
上奏章。 -
臂章
bì zhāng
佩带在衣袖(一般为左袖)上臂部分、表示身分或职务的标志。 -
荐章
jiàn zhāng
推荐人材的奏章;举荐文书。 -
荣章
róng zhāng
荣显,显扬。 -
蛇章
shé zhāng
古代的有蛇纹的军旗。 -
蜜章
mì zhāng
即蜜印。 -
衣章
yī/yì zhāng
衮衣上的花纹。 -
表章
biǎo zhāng
1.同"表彰"。 2.表明。 3.奏章。 4.上奏章。 -
衮章
gǔn zhāng
1.衮衣上的纹样。借指衮衣。 2.借指三公。 -
袖章
xiù zhāng
套在袖子上表示身分或职务的符号。 -
襟章
jīn zhāng
佩在前襟的徽章。 -
要章
yào/yāo zhāng
腰间所佩的印。 -
规章
guī zhāng
规则章程:~制度丨法令~。 -
言章
yán zhāng
弹劾官员的奏章。 -
誓章
shì zhāng
记载誓词的文件。 -
让章
ràng zhāng
指古代辞让官职的奏章。 -
议章
yì zhāng
1.指原情议罪的法规。 2.评议词章。 -
讲章
jiǎng zhāng
为学习科举文或经筵进讲而编写的五经﹑四书的讲义。 -
证章
zhèng zhāng
学校﹑机关﹑团体发给本单位人员证明身分的徽章﹐多用金属制成﹐佩在胸前。 -
评章
píng zhāng
评论﹔品评。 -
词章
cí zhāng
诗文的总称。 -
诗章
shī zhāng
1.诗篇。 2.诗的章节。 -
诞章
dàn zhāng
1.指国家大法。 2.犹巨著。 -
诰章
gào zhāng
皇帝给臣下封官授爵的诏令。 -
诽章
fěi zhāng
上奏章诽谤。 -
谋章
móu zhāng
谓考虑文章的篇章结构。 -
谏章
jiàn zhāng
向皇帝进谏的奏章。 -
谢章
xiè zhāng
1.即谢表。 2.古人入学行敬师之礼。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