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琴” 词语大全
-
亡琴
wáng/wú qín
晋王献之卒,其兄徽之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子敬,献之字。见《晋书.王徽之传》。后因以"亡琴"为悼念亡弟之典实。 -
人琴
rén qín
见"人琴俱亡"。 -
伯琴
bó qín
见"伯牙琴"。 -
公琴
gōng qín
皋陶的坟墓。 -
凤琴
fèng qín
即凤凰琴。 -
击琴
jī qín
1.琴名。用竹敲击琴弦发声﹐异于用指弹的琴。 2.敲琴。 -
匏琴
páo qín
乐器名。隋炀帝时由扶南传入。我国唐时邻国骠国(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亦有这种琴。 -
口琴
kǒu qín
一种乐器,一般上面有两行并列的小孔,里面装着铜制的簧,用口吹小孔发出声响。 -
古琴
gǔ qín
我国很古就有的一种弦乐器,用梧桐等木料做成,有五根弦,后来增加为七根,沿用到现代。也叫七弦琴。 -
囊琴
náng/nāng qín
1.装琴入袋。 2.囊中之琴。 -
坠琴
zhuì qín
1.亦称"坠胡"。亦称"坠子"。 2.拉弦乐器。有指板,相传由三弦改制而成,形状与小三弦相似。 -
大琴
dà qín
古代的一种琴。《尔雅.释乐》:"大琴谓之离。"郭璞注:"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未详长短。"或说二十弦。见郝懿行义疏。 -
奚琴
xī qín
拉弦乐器。刳桐木为体﹐置二弦﹐以木杆系马尾擦弦以奏。 -
孤琴
gū qín
孤单的琴,亦指独奏的琴声。 -
宓琴
mì/fú qín
古琴。相传为宓羲氏所创制,故称。唐赵惟暕《琴书》:"昔者至人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始画八卦,削桐为琴。" -
嵇琴
jí qín
1.嵇康所抚之琴。 2.古琴的一种。相传为嵇康所创制。 -
弦琴
xián qín
谓弹琴。 -
心琴
xīn qín
犹心弦。 -
悬琴
xuán qín
春秋魏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文侯欲烹之,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惟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惟恐言而人违之。吾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悟,悬琴于城门以为鉴戒。见汉刘向《说苑.君道》。后以"悬琴"为旌表忠直之典。 -
扬琴
yáng qín
一作“洋琴”,也称“蝴蝶琴”、“扇面琴”。击弦类弦鸣乐器。相传源于西亚古亚述、波斯等国,约明末传入中国。音箱木制,扁平,梯形。原张弦八至十档,经改革增至十三至十八档,每档二至四根,用琴竹(竹制双签)击奏。多用于民族乐队。 -
抚琴
fǔ qín
〈书〉弹琴。 -
提琴
tí/dī/dǐ qín
1.弦乐器。胡琴的一种。 2.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总称。亦单指小提琴。 -
援琴
yuán qín
持琴;弹琴。 -
播琴
bō qín
播种。 -
故琴
gù qín
古琴。 -
断琴
duàn qín
据《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善鼓琴﹐锺子期为其知音。锺子期亡故﹐伯牙为之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以"断琴"为痛惜知音死亡之典。 -
斲琴
zhuó qín
1.亦作"斵琴"。 2.斫木制琴。 -
木琴
mù qín
体鸣乐器。以若干由长至短的硬质木条排列在架上,一般与钢琴的黑白键相仿,排为两排。用有球形槌头的小木槌击奏,发音清脆。若在木条之下装设金属共鸣管,则发音更为嘹亮。多用于管弦乐队或独奏。 -
月琴
yuè qín
拨弦类弦鸣乐器。因音箱圆如满月而得名。木制。音箱扁平,两面蒙桐木板,中有金属丝弹簧。琴颈短,由琴颈至面板设十品或十二品,今已增至二十四品。张弦三至四根,以拨子弹奏。用以伴奏戏曲、曲艺。在中国民族音乐中,也常用作独奏、合奏乐器。 -
枕琴
zhěn qín
枕着琴。形容生活清雅。 -
柳琴
liǔ qín
弦乐器,外形像琵琶,比琵琶小,有四根弦。 -
桂琴
guì qín
桂木制作的琴。 -
椎琴
zhuī/chuí qín
把琴击破。典出《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絶弦,终身不复鼓琴。"后因以"椎琴"比喻失去知音。 -
楚琴
chǔ qín
楚之琴声。 -
横琴
héng/hèng qín
谓抚琴,弹琴。 -
洋琴
yáng qín
古代从异域传来的一种弹拨弦乐器。 -
清琴
qīng qín
音调清雅的琴。 -
潞琴
lù qín
明潞简王朱常淓所制的琴。 -
炕琴
kàng qín
方言。即炕柜。 -
琴堂
qín táng
1.《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遂称州﹑府﹑县署为琴堂。 2.琴室。 -
琴卮
qín zhī
犹琴樽。 -
琴德
qín dé
谓琴音所表现的雅正之德。 -
琴徽
qín huī
1.琴上系弦之绳。 2.指琴弦音位的标志。即古琴面板左方的一排圆星点,用贝壳﹑磁或金属镶制而成。 -
琴樽
qín zūn
1.亦作"琴尊"。亦作"琴罇"。 2.琴与酒樽为文士悠闲生活用具。 -
琴心
qín xīn
寄寓于琴声的心思,多指男女情思:以琴心挑之|几多情思在琴心|琴心剑胆。 -
琴榭
qín xiè
犹琴台。 -
琴册
qín cè
琴谱。 -
琴台
qín tái/tāi
1.作为弹琴场所的一种高而平的建筑物。 2.安放琴的座垫。 3.台名。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相传为汉司马相如弹琴之所。 4.台名。相传为春秋时单父宰宓子贱弹琴之所。在山东省单县东南之旧城北。 5.台名。在河南省鲁山县城北,唐元德秀所建。 6.台名。在江苏省苏州灵岩山上。 -
琴壶
qín hú
琴与酒。 -
琴引
qín yǐn
琴曲名。 -
琴氏
qín shì/zhī
指琴高。 -
琴城
qín chéng
冢墓。 -
琴客
qín kè
弹琴的人。 -
琴工
qín gōng
弹琴的乐人。 -
琴弦
qín xián
琴上赖以发声的弦线。 -
琴几
qín jī/jǐ
安放琴的小桌。 -
琴川
qín chuān
江苏常熟的别名。 -
琴曲
qín qū/qǔ
1.古琴所奏的乐曲,亦指琴声。 2.乐府歌辞的一类。与古琴曲调相配合的乐歌。 -
琴床
qín chuáng
琴案;琴几。 -
琴歌
qín gē
1.乐府琴曲歌辞之一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有秦百里奚妻《琴歌》三首﹐汉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2.弹琴与唱歌。 -
琴枕
qín zhěn
形如古琴的竹枕。 -
琴尊
qín zūn
见"琴樽"。 -
琴剑
qín jiàn
琴和剑,古代文士随身所带之物:琴剑事行装。 -
琴操
qín cāo
1.琴曲着录。传为汉蔡邕所著。分上下两卷,记述四十七个古琴曲的故事,是解说琴曲标题的第一部著作。 2.诗体名。 3.宋时杭州名妓,与东坡相善。 -
琴柱
qín zhù
琴上用以系弦的柱。借指琴声。 -
琴室
qín shì
奏琴之室。 -
琴丝
qín sī
琴弦。亦指琴声。 -
琴弈
qín yì
弹琴和弈棋。 -
琴溪
qín xī
水名。在安徽省泾县东北,传说琴高于溪中投药滓化为鱼而著名。 -
琴书
qín shū
曲艺的一个类别。包括山东琴书、翼城琴书、安徽琴书、北京琴书、四川扬琴等。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各种琴书起源不一,多由当地俗曲发展而成。表演形式以坐唱为多。 -
琴挚
qín zhì
指师挚,古代有名的琴师。 -
琴材
qín cái
制琴的木材,古多指桐。 -
琴囊
qín náng/nāng
贮琴之囊。 -
琴瑟
qín sè
指琴与瑟两种弦乐器。古代常合奏。也用以比喻夫妻感情和谐或兄弟、朋友的融洽情谊:琴瑟和谐。 -
琴案
qín àn
琴几。 -
琴理
qín lǐ
关于弹琴的道理﹑法则。 -
琴师
qín shī
以弹琴为业的乐师。 -
琴意
qín yì
琴声中寄托的情意。 -
琴好
qín hǎo/hào
谓琴瑟和好,比喻夫妇和睦。 -
爨琴
cuàn qín
1.谓焚琴为炊。 2.喻指糟蹋美好的事物。 -
牙琴
yá qín
1.传说春秋时伯牙善弹琴。后因以"牙琴"泛指高手奏琴。 2.指精良的琴。 -
玉琴
yù qín
玉饰的琴。亦为琴的美称。 -
琴谱
qín pǔ
琴的乐谱。 -
琴轩
qín xuān
琴室。 -
琴高
qín gāo
1.传说周末赵人,能鼓琴,后于涿水乘鲤归仙。 2.借指鱼。 -
琴钓
qín diào
指驺忌鼓琴﹑吕尚垂钓事。泛指贤士隐居。 -
琴键
qín jiàn
风琴﹑钢琴等键盘乐器上装置的白色和黑色的按键。 -
琴虫
qín chóng
传说中的怪蛇。 -
琴鹤
qín hè
琴与鹤。古人常以琴鹤相随,表示清高﹑廉洁。 -
琴音
qín yīn
琴的乐声。 -
琴罇
qín zūn
见"琴樽"。 -
琴言
qín yán
指琴声表达的含义。 -
琴轸
qín zhěn
1.琴上调弦的小柱。亦借指琴。 2.比喻石榴子。 -
琴锤
qín chuí
演奏固定音调的打击乐器(如洋琴或木琴)用的手槌。 -
琴道
qín dào
弹琴的技法。 -
琴童
qín tóng
侍琴的童仆。 -
琴隐
qín yǐn/yìn
古琴上的装饰。 -
琴调
qín tiáo/diào
调谐琴音。 -
琴砚
qín yàn
1.琴和砚台。 2.形如古琴之砚。 -
琴韵
qín yùn
1.犹琴音。 2.指琴音的韵味。 -
琴觞
qín shāng
弹琴饮酒。 -
琴甲
qín jiǎ
拨动琴弦的指甲,后常削竹以代之。 -
琴趣
qín qù/cù
词的别名。词原可配乐歌唱,其音动听,故有此称。宋欧阳修词集名《醉翁琴趣》,黄庭坚词集名《山谷琴趣》。 -
琴阮
qín ruǎn
即阮琴。相传阮咸所制。形似月琴。 -
琴绪
qín xù
琴声所寄托的思绪。 -
瑟琴
sè qín
1.瑟与琴。 2.琴瑟之音和谐,因以喻和合友好。 3.指夫妻和好。 -
瑶琴
yáo qín
用美玉装饰的琴,一种贵重的乐器:瑶琴一曲寄深情。 -
盘琴
pán qín
见"盘操"。 -
破琴
pò qín
1.毁琴。表示志行高洁。 2.破旧的琴。 -
祥琴
xiáng qín
古代丧祭礼,谓亲丧大祥祭日为节哀而弹奏素琴。语出《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又《丧服四制》:"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郑玄注:"鼓素琴,始存乐也。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孔颖达疏:"大祥之日,得鼓素琴,告教其民使衰有终极也。" -
稽琴
jī/qǐ qín
古乐器名。 -
竖琴
shù qín
拨弦类弦鸣乐器。由古代武器弓演变而来。历代形制不一,现代竖琴为1811年法国人埃拉所创制。琴架近似三角形,张弦四十八根,另有调节音高的七个踏板。演奏时坐抱膝前,双手拨奏,音色柔美如行云流水。用于独奏、重奏和管弦乐队。 -
竹琴
zhú qín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四川﹐是渔鼓(道情)传入四川后发展形成。一般都是一人用渔鼓﹑简板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的。唱腔分一字板﹑二流板﹑三板等﹐与四川扬琴相同﹐但在润腔手法上有异。曲词由散文﹑韵文交织组成。 -
素琴
sù qín
不加装饰的琴。 -
緑琴
lǜ/lù qín
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 -
胡琴
hú qín
(~儿)弦乐器,在竹弓上系马尾毛,放在两弦之间拉动。有京胡、二胡等。 -
舜琴
shùn qín
五弦琴。相传为舜为创﹐故云。 -
蜀琴
shǔ qín
汉蜀郡司马相如所用的琴。相传相如工琴﹐故名。亦泛指蜀中所制的琴。 -
袖琴
xiù qín
可置于怀袖中的琴。极言其小。 -
诗琴
shī qín
源自东方有大梨形琴身和带品的指板、有六到十三对琴弦、用置于琴头中的弦轴调音的弹拨乐器。 -
调琴
tiáo/diào qín
弹琴。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