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班” 词语大全
-
一班
yī bān
1.表数量。用于人群。常含贬意。 2.古代官吏等级,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为贵;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见《隋书.百官志上》。参见"一班一级"。 3.谓同一朝列。一列为一班。 4.同一批。 5.一斑。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6.一般,一样。 7.犹一番。 8.指军队中的一个基层单位﹑学校中的一个班级,或因工作与学习而编成的一个班组。旧时亦指一个戏剧团体。 -
二班
èr bān
1.指汉班彪﹑班固父子。 2.旧时称洋行的副经理。 -
三班
sān bān
1.宋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亦以东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为三班。 2.见"三班六房"。 3.昼夜不间断生产的工厂,工人轮流上早﹑中﹑夜班,统称三班。与"常日班"相对。 -
上班
shàng bān
1.明代卫所的军队按时轮番到京师操练或到指定防地执勤称上班。后指每天按规定时间到供职地点去工作。[例]我上班去了。2.开始工作。[例]我每天早上九点钟上班。3.指与某公司、工厂等单位有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例]我在宝洁上班。4.指高等官员的行列。[例]唐韩愈《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太原郡公神道碑文》:“公起外戚子弟,秩卑年少。歲餘超居上班,官尊職大。”。 -
下班
xià bān
1.下位。 2.下等。 -
东班
dōng bān
古代朝会时,排列在朝堂东侧的位次,多为文官。与西班对称。 -
两班
liǎng bān
古代帝王朝会,官员依文武分成东西两列,谓之两班。亦借指文武官员。 -
中班
zhōnɡ bān
1.幼儿园里由五周岁至六周岁的儿童所编成的班级。 2.整天生产的厂矿,一般分早﹑中﹑晩三班,每班八小时,介于早﹑晩班之间者为中班。 -
交班
jiāo bān
把工作任务交给下一班。 -
从班
cóng/zòng bān
见"从班列"。 -
仙班
xiān bān
1.天上仙人的行列。 2.指仙人之辈。 3.借指朝班。 -
休班
xiū bān
[方]歇班。 -
侍班
shì bān
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王,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务,称侍班,即入直。 -
倒班
dǎo/dào bān
轮换;换班。 -
值班
zhí bān
1.在当值的班次里担任工作。 2.指轮班当值的人员。 -
公班
gōng bān
鸦片大土的别名。 -
内班
nèi/nà bān
指太监。 -
军班
jūn bān
犹行伍。 -
出班
chū bān
1.走出行列。 2.指走出行列上奏。 3.出勤;上班。 -
加班
jiā bān
在规定以外增加工作时间或班次:~加点 ㄧ~费(加班得到的报酬)。 -
匠班
jiàng bān
指从外地轮班征调到京师官办手工业中服徭役的工匠。 -
升班
shēng bān
指学生在学校升级。 -
半班
bàn bān
值班时间只有通常一半的值班。 -
南班
nán/nā bān
宋仁宗于南郊大祀时,赐皇族子弟的官爵,谓之南班。班,爵禄。 -
卷班
juàn/juǎn bān
宋元朝拜皇帝时的一种制度。谓朝见后官员们随本班班首顺次后转退出。 -
史班
shǐ bān
汉代大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
同班
tóng/tòng bān
1.班列相同。 2.同一个班。指学校班的组织。 3.同一个班。指军队的基层单位。 4.同一个班。指工厂的作业班。 -
名班
míng bān
有名的戏班。 -
坐班
zuò bān
1.清代常朝之日,群臣各就班列侍朝,谓之"坐班"。 2.按照规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地点(指办公室等)工作。 -
外班
wài bān
清制,会试中进士后,除留在京城任京官外,其分发外地任官者称外班。 -
夜班
yè bān
夜里工作的班次。 -
大班
dà bān
1.清代称新科进士引见时按一﹑二﹑三甲编排的班列。 2.旧称外国公司﹑洋行的经理。 3.幼儿园里由五或六周岁至六或七周岁儿童所编成的班级。 -
头班
tóu/tou bān
1.犹首领。班品为首的人。 2.清代州县衙门里为首的差役。 -
官班
guān bān
官职的等级位次。 -
小班
xiǎo bān
1.旧时称头等妓院为小班。 2.小戏班。 3.幼儿园里一般由三周岁(或四周岁)至五周岁的儿童所编成的班级。 -
就班
jiù bān
1.按次序归位。 2.比喻处于或置于合适的位次。 -
尹班
yǐn bān
汉代尹敏与班彪的并称。 -
崇班
chóng bān
1.犹高位。 2.官名。即内殿崇班,宋代武臣阶官。 -
带班
dài bān
带领一班人进行工作。如:他老人家还带班工作呢。 -
常班
cháng bān
犹常列。 -
年班
nián bān
清代蒙古王公及喇嘛等分班于每年十二月十五日以后,二十五日以前至京师参加元旦朝贺谓之年班。 -
序班
xù bān
1.官员的班行位次。 2.官名,属鸿胪寺。明始置,清因之。 -
快班
kuài bān
1.旧时衙门中的马快。 2.指停靠站少,行程时间短的车﹑船班次。 -
开班
kāi bān
按班开车。 -
归班
guī bān
1.指有爵禄者就闲待选。 2.清制﹐凡进士不授以他项官职﹐而以知县铨选者亦称"归班"。 -
当班
dāng/dàng bān
值班;在规定的一段时间里工作或参加劳动。 -
微班
wēi bān
卑微的官位或职位。 -
徽班
huī bān
徽剧班社的省称。 -
恋班
liàn bān
留恋官位。班,指朝班。 -
戏班
xìbān
旧称戏曲剧团。也叫“戏班子”。 -
扬班
yáng bān
汉代文学家扬雄和班固的并称。 -
掌班
zhǎng bān
1.掌管箱柜锁钥的内官。 2.掌管戏班或妓院。 -
押班
yā bān
1.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2.内宫女官的首领。 3.伶人的领班。 -
拿班
ná bān
装腔作势,摆架子。 -
按班
àn bān
1.满语。大臣。又译为昂邦。如尚书称阿思哈按班,侍郎称阿思哈尼按班。 2.按照班次;按照班级。 -
捐班
juān bān
捐纳出身的官吏。 -
换班
huàn bān
(工作人员)按时轮流替换上班:日班和夜班的工人正在~。 -
排班
pái/pǎi bān
1.依等第班次等排列。 2.排队,排成队列。 -
接班
jiē bān
1.继承职务、地位、作用或头衔。 2.接替上一班的工作。 -
推班
tuī bān
1.方言。亦作"推扳"。差,不好。 2.方言。亦作"推扳"。马虎。 -
插班
chā bān
学校根据转学生的学历和程度编入适当班级。 -
摆班
bǎi bān
犹排队。 -
放班
fàng bān
散班,退朝。 -
散班
sàn/sǎn bān
散官行列。 -
斗班
dǒu/dòu bān
上朝时的一种仪式。群臣分两班在香案前左右相对站立。 -
新班
xīn bān
1.新的位次。 2.学校中新的班级或教师新去执教的班级。 -
日班
rì bān
白天工作的班次。 -
旧班
jiù bān
从前的职位。班﹐位次。 -
早班
zǎo bān
1.方言。称人起得早,来得早。 2.每天工作按三班轮值的,称早晨开始上班的为"早班"。 -
旷班
kuàng bān
犹缺勤。 -
格班
gé bān
方言。这班,这批。 -
替班
tì bān
代替或替换别人上班。 -
朝班
cháo bān
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朝堂列班时﹐除侍奉官外﹐一般官品越高的班列离帝王越近。历代朝仪不一﹐分班情况各异。如唐设文武一品至五品班﹐清设文武一品至九品班。后泛称朝廷百官之列。 -
末班
mò bān
1.犹下位。多指卑微的官位。 2.犹末界。 3.最后一班。 -
本班
běn bān
1.我们班。2.这个班。 -
朱班
zhū bān
1.亦作"朱斑"。 2.红色的花纹。 -
杂班
zá bān
1.即杂扮。 2.非正途出身的官吏﹔杂职官吏。 -
杨班
yáng bān
汉扬雄与班固的并称。杨,通"扬"。 -
楚班
chǔ bān
指春秋著名匠人公输般。鲁人,原称鲁班;因曾为楚国造云梯攻宋,又称楚班。后用为巧匠的代称。 -
歇班
xiē bān
按照规定不上班。 -
清班
qīng bān
清贵的官班。多指文学侍从一类臣子。 -
疏班
shū bān
稀疏地布列。 -
王班
wáng bān
犹朝班。朝臣官位的班列。 -
班士
bān shì
宋时禁卫军诸班直中的军士。 -
班头
bān tou
1.班行之首。亦泛指领袖,第一人。 2.指衙门差役的头目。亦泛称差役。 -
班位
bān wèi
1.职官爵位;朝班位次。 2.并立。 -
班列
bān liè
1.朝班的行列。 2.指朝廷或朝官。 3.官阶;品级。 4.按班排列。 5.班次,行列。 -
班叙
bān xù
亦作“班敍”。1.犹颁布,施行。2.班位的次第。 -
班劳
bān láo
普遍犒劳。 -
班僚
bān liáo
朝臣;同朝之臣。 -
班主
bān zhǔ
旧时戏班的主持人。 -
班奴
bān nú
见"班叔"。 -
班墨
bān mò
战国时鲁人公输班和墨翟的并称。 -
班史
bān shǐ
指《汉书》。因《汉书》为班固所作,故称。 -
班倕
bān chuí
古代巧匠公输班和倕的并称,亦泛指巧匠。 -
班军
bān jūn
1.回师,撤军。 2.轮班留守或上调京师执勤的军队。 -
班坐
bān zuò
列班而坐;依次而坐。 -
班哥
bān gē
虎的别称。 -
班叔
bān shū
虎的异名。 -
班告
bān gào
布告。 -
班剥
bān bō
色彩错杂貌。班,通"斑"。 -
班命
bān mìng
颁布命令。 -
班书
bān shū
指汉班固所著的《汉书》。 -
班历
bān lì
颁布历书。 -
班兵
bān bīng
轮班上调京师执勤的军队。 -
班声
bān shēng
原指班马之鸣声,亦泛指马嘶。 -
班女
bān nǚ
1.指汉班倢伃。 2.指汉班昭,班固之妹,博学高才。固着《汉书》未竟,昭续成之。入宫为皇后﹑诸贵人师,着《女诫》等。 -
班制
bān zhì
1.尊卑的秩序。 2.颁布制度。 -
班台
bān tái
古代以司马﹑司空﹑司徒为三台,故以泛称朝官之前列显要者。 -
班匠
bān jiàng
古代巧匠公输班和匠石的并称。 -
班剑
bān jiàn
1.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斑"。汉制,朝服带剑。晋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 2.指持班剑的武士。 -
班司
bān sī
指衙署。 -
班兰
bān lán
色彩错杂灿烂貌。班,通"斑"。 -
班傅
bān fù
汉班固和傅毅的并称。 -
班品
bān pǐn
指官位品级。 -
班联
bān lián
1.朝班的行列。 2.指朝官。 3.行次联接,形容密集。 -
班狄
bān dí
公输班和墨翟的并称。狄,通"翟"。 -
班如
bān rú
盘桓不进貌。 -
班禄
bān lù
1.分等制定俸禄。 2.班位和俸禄。 -
班庭
bān tíng
见"班廷"。 -
班序
bān xù
1.依次排列。 2.按官爵或年齿排列的次序。 3.朝官的行列。 -
班爵
bān jué
1.爵位;官阶。 2.颁授爵位。 -
班散
bān sàn
1.分给。 2.犹溃散。 -
班师
bān shī
〈书〉调回出去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 -
班贡
bān gòng
确定献贡次序,亦指依次献贡。 -
班治
bān zhì
治理。 -
班房
bān fáng
①旧时衙门里衙役当班的地方。也指衙役。②监狱或拘留所的俗称。 -
班子
bān zǐ
①剧团的旧称。②泛指为执行一定任务而成立的组织:领导~ㄧ生产~。 -
班役
bān yì
差役,当差。 -
班赍
bān jī
犹班赐。 -
班荀
bān xún
汉史学家班固和荀悦的并称。班固撰《汉书》,荀悦撰《汉纪》。 -
班操
bān cāo
指明时卫所军队轮班上京师操练的制度。 -
班级
bān jí
学校里的年级和班的总称。 -
班张
bān zhāng
汉班固和张衡的并称。二人以擅长辞赋着称。 -
班贺
bān hè
列班庆贺。 -
班授
bān shòu
颁发授予。 -
班次
bān cì
①(学校)班级的次序。②定时往来的交通运输工具开行的次数:增加公共汽车~。 -
班荣
bān róng
朝班之荣,指光荣之朝官。 -
班然
bān rán
1.色彩斑斓貌。班,通"斑"。 2.明显貌。 -
班竹
bān zhú
即斑竹。 -
班妾
bān qiè
指汉班倢伃。 -
班婕
bān jié
指汉班倢伃。 -
班示
bān shì
犹颁示。谓颁布出来,使人知道。 -
班范
bān fàn
汉班固和南朝宋范晔的并称。班着《汉书》,范着《后汉书》,故常并举。 -
班部
bān bù
犹班列。指朝班的行列。 -
班迎
bān yíng
列班迎接。 -
班门
bān mén
行家的门前。 -
班廷
bān tíng
1.亦作"班庭"。 2.犹言朝廷。以朝必列班,故称。 -
班指
bān zhǐ
原是一种射箭用具,套在右手大指上,用以勾弦。后成为一种装饰品,多用玉或象牙制成。 -
班辈
bān bèi
(~儿)行辈:古稀之年的人,~不会小的。 -
班本
bān běn
指戏文本,戏文。 -
班直
bān zhí
宋代御前当值的禁卫军。分行门班﹑殿前左班﹑殿前右班﹑内殿直班﹑金枪班﹑银枪班﹑弓箭班等二十四班,总称诸班直。 -
班见
bān jiàn
列班进见。 -
班长
bān zhǎng
1.旧称衙役头目。 2.妓院老板。 3.军队编制单位班的领导人。 4.引申为一定组织成员的领导人。 -
班谕
bān yù
颁布谕旨。 -
班寮
bān liáo
班僚。 -
班第
bān dì
朝班排列的次第。 -
班荆
bān jīng
在地上铺开荆条坐下:班荆相与食。 -
班春
bān chūn
颁布春令,指古代地方官督导农耕之政令。 -
班曹
bān cáo
东汉班固和三国魏曹植的并称。 -
班立
bān lì
按位次站立。 -
班行
bān háng
1.朝班的行列;朝官的位次。 2.也泛指行辈﹑行列。 3.指朝官。 4.泛指官位或官阶。 5.指朝廷。 6.同列,并列。 7.指戏班﹑乐户。 8.指戏中行当。 -
班锡
bān xī
班赐。 -
班斓
bān lán
同"班兰"。 -
班禀
bān bǐng
各级廪禄。 -
班秩
bān zhì
官员的品级。 -
班虎
bān hǔ
即虎。 -
班布
bān bù
1.犹公布。 2.犹散布。 3.一种染以杂色的木棉布。班,通"斑"。 -
班衣
bān yī
即斑衣。指相传老莱子为戏娱其亲所穿的彩衣。 -
班生
bān shēng
1.指汉班嗣。以信奉老庄,超脱人世著名。 2.指汉班固。 3.指汉班超。其以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着称。后为弃文就武之典。 -
班毛
bān máo
同"斑毛"。 -
班媛
bān yuàn
指班倢伃。 -
班白
bān bái
同‘斑白’。 -
班驳
bān bó
同‘斑驳’。 -
班政
bān zhèng
颁布政令。 -
班配
bān pèi
般配。 -
班班
bān bān
1.明显貌;显着貌。 2.络绎不绝貌;盛多貌。 3.犹彬彬。文质兼备貌。 4.斑点众多貌。班,通"斑"。 -
班齿
bān chǐ
1.谓与人并列。 2.犹班列。朝班的行列。借指官吏。 -
班瞵
bān lín
见"班璘"。 -
班鹭
bān lù
喻肃立成行的朝官。 -
班笔
bān bǐ
典出《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以"班笔"比喻文书琐事。 -
班镜
bān jìng
分等鉴别。班,通"辨"。 -
班资
bān zī
官阶和资格。 -
班贾
bān jiǎ
汉班固和贾谊的并称。 -
班鱼
bān yú
形似河豚略小,背青色,有苍黑斑文。 -
班罽
bān jì
一种有彩色花纹的毛毯。班,通"斑"。 -
班左
bān zuǒ
汉班倢伃和晋左芬的并称。 -
班汉
bān hàn
指班固的《汉书》。 -
班马
bān mǎ
也称“马班”。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均为重要史书,同时也是优秀传记文学作品。他们对史学和文学都有重大贡献。 -
班宣
bān xuān
犹宣谕。 -
班烂
bān làn
同"班兰"。 -
班车
bān chē
有固定的路线并按排定的时间开行的车辆,多指机关、团体专用的。 -
班扬
bān yáng
1.犹宣扬。 2.汉班固和扬雄的并称,二人以擅辞赋著名。 -
班组
bān zǔ
企业中根据工作需要组成的较小的基层单位:~会ㄧ优秀~。 -
班首
bān shǒu
1.班列之首。 2.首领;魁首。 -
班籍
bān jí
1.班簿。 2.指官位,官阶。 -
班管
bān guǎn
用斑竹制成的笔管。多指毛笔。班,通"斑"。 -
班将
bān jiàng
班军的将领。 -
班彩
bān cǎi
斑斓的色彩。班,通"斑"。 -
班璘
bān lín
1.亦作"班瞵"。 2.灿烂多彩貌。班,通"斑"。 -
班谢
bān xiè
指汉班固和三国吴谢承的并称。谢承着有《后汉书》,已佚。 -
班输
bān shū
春秋鲁国的巧匠公输班。一说班指鲁班,输指公输般,"班输"为两人的合称。 -
班迓
bān yà
列班迎接。 -
班点
bān diǎn
斑点。班,通"斑"。 -
班打
bān dǎ
骰子第五面的名称。 -
班簿
bān bù
在朝职官名册。 -
班瑞
bān ruì
1.颁还瑞玉。 2.颁赐祥瑞。 -
班草
bān cǎo
犹班荆。 -
班朔
bān shuò
颁布正朔。犹后世颁行历书。 -
班送
bān sòng
列班相送。 -
班赉
bān lài
犹班赐。 -
班饯
bān jiàn
列班饯行。 -
班扇
bān shàn
即班女扇。比喻失宠或受冷遇之意。《文选.谢朓<和王主簿怨情>》:"相逢咏《蘼芜》,辞宠悲班扇。"刘良注:"班倢伃失宠,悲怨作《圑扇》诗,言秋至则扇见捐也。臣之失位亦然也。"清龚自珍《水龙吟》词"啸如鲁柱,才如窦锦,遇如班扇。"又因班倢伃《团扇》诗中有"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之句,故亦用为咏雪之典。 -
班机
bān jī
有固定的航线并按排定的时间起飞的飞机。 -
班茅
bān máo
药物名。有毒性。 -
班底
bān dǐ
(~儿)①旧时指戏班中主要演员以外的其他演员。也叫底包。②泛指一个组织中的基本成员。 -
班随
bān suí
跟班。 -
班心
bān xīn
御史在朝班中所站的位置。 -
班赐
bān cì
颁赐;分赏。 -
班霞
bān xiá
黄色桃形的僧帽。黄教的教主所戴,始于宗喀巴。 -
班期
bān qī
①定期往返的轮船、飞机等开航的时间:客运~。②邮局投递信件等的固定日期。 -
班朝
bān cháo
谓整肃朝班。 -
班阑
bān lán
1.同"班兰"。 2.含混不清貌。班,通"斑"。 -
班旋
bān xuán
犹班师。 -
班轮
bān lún
有固定的航线并按排定的时间起航的轮船。 -
班谒
bān yè
列班谒见。 -
班姑
bān gū
指汉班昭。 -
班龙
bān lóng
1.有斑纹的龙。班,通"斑"。 2.指鹿。 -
班鸠
bān jiū
即斑鸠。班,通"斑"。一种留鸟。 -
留班
liú bān
指旧时官员退班后有事留署。 -
白班
bái bān
日班。 -
九班
jiǔ bān
晋代考核官吏的一种制度。 -
皂班
zào bān
旧时州县衙役三班中的一班﹐其职掌站堂行刑。亦泛指差役。 -
知班
zhī/zhì bān
掌管朝班仪节的官吏。 -
禄班
lù bān
犹禄位。 -
科班
kē bān
(~儿)旧时招收儿童,培养成为戏曲演员的教学组织。常用来比喻正规的教育或训练:~出身。 -
立班
lì bān
上朝时依品秩站立。 -
站班
zhàn bān
旧指长官出行时﹐属员或仆役等排列两侧侍侯。 -
老班
lǎo bān
1.同"老板"。 2.旧时对业主的称呼。 3.旧时演员间互称的敬词。 -
脱班
tuō bān
1.指定时运行的交通工具误点。 2.指迟误上班的时间。 -
航班
háng bān
客轮或客机航行的班次。也指某一班次的客轮或客机。 -
荣班
róng bān
指高位。 -
虎班
hǔ bān
1.虎的斑纹。亦指有虎纹的骏马。班﹐通"斑"。 2.有彩绘的茶盏。 -
西班
xī bān
1.古称内阁各官。 2.唐代指武官。 -
设班
shè bān
古代官员上朝时﹐依等第排班。 -
该班
gāi bān
值班。 -
豸班
zhì bān
指御史台一班官员。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