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民” 词语大全

  • 万民 wàn/mò mín
    广大百姓。
  • 下民 xià mín
    百姓;人民。
  • 世民 shì mín
    世代为民。
  • 丘民 qiū mín
    指百姓: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 中民 zhōnɡ mín
    1.一般官吏。 2.普通的人。 3.中等家产的人。
  • 丰民 fēng mín
    使百姓丰裕。
  • 临民 lín mín
    治民。
  • 义民 yì mín
    1.贤人;笃义之民。 2.谓起义抗暴之民。 3.邪曲之人。 4.见"义士"。 5.旧称某些被歧视为贱族的民户。
  • 乐民 lè/yuè mín
    传说中的古国名。
  • 乡民 xiāng mín
    1.指周代六乡之民。 2.乡下人;农民。
  • 乱民 luàn mín
    1.统治人民。 2.侵害人民。 3.旧时称造反的人。
  • 五民 wǔ mín
    1.指褊急之民﹑狠刚之民﹑怠惰之民﹑费资之民﹑巧谀恶心之民。 2.指《诗》《书》谈说之士﹑处士﹑勇士﹑技艺之士﹑商贾之士。 3.指士﹑农﹑商﹑工﹑贾。亦泛指五方之民。 4.指士﹑农﹑工﹑商贾﹑兵。
  • 使民 shǐ mín
    1.统治人民,使其服从自己。 2.使用民力。
  • 亡民 wáng/wú mín
    流亡在外的百姓。
  • 亭民 tíng mín
    1.驿亭附近的居民。 2.即亭户。
  • 亲民 qīn/qìng mín
    1.亲近爱抚民众。 2.亲自治理民众。 3.古代对地方长官的称呼。
  • 人民 rén mín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与敌人相对的社会基本成员。由若干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构成,以劳动者为主体。在中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 仁民 rén mín
    将仁爱和仁义施之于人。
  • 众民 zhòng mín
    众多的人民。
  • 休民 xiū/xù mín
    谓使人民休养生息。
  • 伪民 wěi mín
    诈伪的人。
  • 余民 yú mín
    遗民;亡国之民。
  • 佚民 yì/dié mín
    逸民。旧时称遁世隐居的人。
  • 作民 zuò mín
    役使民众。
  • 佞民 nìng mín
    指不法的百姓。
  • 侪民 chái mín
    犹言一般的人。
  • 侨民 qiáo mín
    1.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 2.泛指寄居外乡的人。 3.今称侨居外国而保留本国国籍的人。
  • 俊民 jùn mín
    贤人,才智杰出的人。
  • 便民 biàn mín
    便利群众:~措施ㄧ~商店。
  • 俚民 lǐ mín
    百姓;平民。
  • 保民 bǎo mín
    1.安民;养民。 2.保护人民。
  • 傀民 kuǐ/guī mín
    诡谲之人。
  • 僇民 lù mín
    1.杀戮人民。僇,通"戮"。 2.僇人。
  • 僦民 jiù mín
    雇用民夫。
  • 兆民 zhào mín
    古称天子之民,后泛指众民,百姓。
  • 先民 xiān mín
    1.古代贤人。 2.泛指古人。
  • 入民 rù mín
    谓得民心。
  • 全民 quán mín
    1.保全百姓。 2.全国人民;全体人民。
  • 公民 gōng mín
    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 兵民 bīng mín
    1.指壮丁。 2.士兵和民众。
  • 养民 yǎng mín
    养育人民。
  • 内民 nèi/nà mín
    指本国的百姓。
  • 农民 nóng mín
    指务农的人。
  • 军民 jūn mín
    军队和人民:~鱼水情ㄧ~共建文明街。
  • 冤民 yuān mín
    受冤屈的人。
  • 凡民 fán mín
    普通百姓;一般民众。
  • 凶民 xiōng mín
    凶顽之民。
  • 刁民 diāo mín
    奸诈邪恶之民。
  • 分民 fēn/fèn mín
    1.古时分封土地,其地居民随同划归受封者管辖,谓之分民。 2.谓将国用所需寄付于民。《管子.乘马》:"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已不足,安得名圣?"郭沫若等集校引许维遹曰:"分,犹予也。《戒篇》'以财予人者谓之良'……予民,谓托业于民。"一说,谓使民各安其位分。见尹知章注。
  • 列民 liè mín
    犹众民。《管子·山至数》:"大夫不乡赘合游者,谓之无礼义。大夫幽其春秋,列民幽其门山之祠。"郭沫若等集校:"许维遹案:'列民,读为黎民。'"一说列民当分读,原文当为:"春秋不乡赘合游者,谓之无礼义。大夫幽其列,民幽其门。"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
  • 刑民 xíng mín
    受刑之民。
  • 初民 chū mín
    指远古原始时代的人。
  • 利民 lì mín
    1.有利于民。 2.古代指工商业者。《商君书.去强》:"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藳之数。"高亨注:"靠营取利润以谋生的人,指商人及手工业者。"一说,指从事农业生产者。
  • 前民 qián mín
    语出《易·系辞上》:"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高亨注:"前﹐先导也。此句言圣人取此神物蓍草以占事﹐作人民用以占事之先导。"后以"前民"谓引导人民。
  • 剿民 jiǎo/chāo mín
    犹劳民。劳扰百姓。
  • 力民 lì mín
    勤民。
  • 劳民 láo mín
    1.使人民劳苦。 2.贫寒劳苦的民众。 3.谓奸巧的人。
  • 募民 mù mín
    征募民众。
  • 勤民 qín mín
    1.劳苦百姓。 2.尽心尽力于民事。
  • 化民 huà/huā mín
    教化百姓。
  • 匪民 fěi mín
    非人,谓不被当人看待。
  • 司民 sī mín
    1.古官名。掌管户口登记。 2.星名。 3.管理百姓万民。
  • 单民 dān/shàn/chán mín
    犹只身。
  • 危民 wēi mín
    乱世中的百姓。
  • 卵民 luǎn mín
    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国人皆卵生,故名。
  • 厉民 lì mín
    1.训练人民。 2.虐害人民。
  • 友民 yǒu mín
    友善顺从之民。
  • 取民 qǔ mín
    1.谓得民心。 2.谓向人民征取赋役。
  • 受民 shòu mín
    天帝所授之民。封建帝王将其统治之民视为天赐。
  • 吊民 diào mín
    抚慰百姓。
  • 吏民 lì mín
    官吏与庶民。
  • 命民 mìng mín
    指平民受帝王赐爵者。
  • 和民 hé/hè/huó/huò/hú mín
    1.使民和顺安定。 2.与民和洽。
  • 哲民 zhé mín
    谓制裁犯罪者。哲,通"折"。
  • 商民 shāng mín
    商人。
  • 啬民 sè mín
    1.亦作"啬人"。 2.农夫。啬,通"穑"。
  • 善民 shàn mín
    善良之民。
  • 嚼民 jiáo/jué/jiào mín
    剥削人民。
  • 四民 sì mín
    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
  • 回民 huí mín
    指回族人。
  • 国民 guó mín
    具有某国国籍的人是这个国家的国民。
  • 土民 tǔ mín
    土人;当地人。
  • 垦民 kěn mín
    开荒种地的人。
  • 堕民 duò/huī mín
    称惰民。绍兴也叫"乐户"。元灭南宋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绍兴等地,称之为"怯怜户";明编户籍,统称为"丐户",或为后世"堕民"来源之一。又相传宋将焦光瓒率部降金,宋人引以为耻,乃贬其部卒之籍,称为"堕民"。或谓指明初张士诚﹑方国珍的部属。数百年来被视为"贱民"的一种,不许与一般平民通婚,不许应科举,多任婚丧喜庆的杂役等事。清雍正时削籍,与平民同列。但与其他居民的界线,解放后才完全消失。
  • 士民 shì mín
    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3.泛指人民﹑百姓。 4.犹言军民。
  • 备民 bèi mín
    犹言保民。
  • 天民 tiān mín
    1.指贤者。因其明乎天理﹐适乎天性﹐故称。 2.指人民;普通人。
  • 失民 shī mín
    丧失民心。
  • 夷民 yí mín
    1.谓使度量标准统一﹐民众交易公平。 2.对外国人的泛称。
  • 奸民 jiān mín
    乱法犯禁﹑不务正业的人。
  • 子民 zǐ mín
    1.爱护人民;治民。 2.人民﹑百姓;治下的百姓。
  • 字民 zì mín
    抚治﹑管理百姓。
  • 学民 xué mín
    指有知识的人,儒生。
  • 宁民 níng/nìng mín
    安民,使人民安定。语出《周礼.天官.小宰》:"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
  • 安民 ān mín
    安定人民生活;安抚人民。
  • 官民 guān mín
    官吏和百姓;官方和民间。
  • 宜民 yí mín
    谓使民众安辑。
  • 客民 kè mín
    1.外地寄寓的居民。 2.晩清下江一带"哥老会"的别称。
  • 宰民 zǎi mín
    掌治民众。
  • 害民 hài mín
    伤害人民。
  • 宵民 xiāo mín
    犹小民。普通老百姓。
  • 容民 róng mín
    容纳民众。
  • 宽民 kuān mín
    待民众宽厚,不苛刻。
  • 富民 fù mín
    使人民富足:富国~ㄧ~政策。
  • 寒民 hán mín
    贫民;受冻之民。
  • 寡民 guǎ mín
    谓民少。
  • 寮民 liáo mín
    旧称广东入山搭寮居住的穷民。
  • 寿民 shòu mín
    1.谓造福于民。 2.长寿的人。有时特指男性长寿者。
  • 小民 xiǎo mín
    指一般老百姓。
  • 少民 shǎo/shào mín
    年轻的平民百姓。
  • 尨民 lóng/máng/méng/páng mín
    指老人。
  • 居民 jú mín
    固定住在某一地方的人:街道~ㄧ城镇~。
  • 属民 shǔ/zhǔ mín
    聚集民众。
  • 山民 shān mín
    山地居民。
  • 巡民 xún mín
    巡察民情。
  • 工民 gōng mín
    犹工人。
  • 市民 shì mín
    城市居民。
  • 常民 cháng mín
    普通百姓。
  • 平民 píng mín
    普通的民众;老百姓:平民百姓|平民阶层|平民与贵族。
  • 幸民 xìng mín
    谓侥幸于万一之民。亦指不务正业而得过且过之人。
  • 废民 fèi mín
    无业之民。
  • 庶民 shù mín
    众民;平民。
  • 庸民 yōng mín
    1.平民;普通的人。 2.雇工。
  • 弃民 qì mín
    1.抛弃民众。 2.被社会屏弃之人。
  • 异民 yì mín
    不来归顺的百姓。
  • 弊民 bì mín
    疲惫之民。
  • 弱民 ruò mín
    1.贫苦的人。 2.使人民驯顺。
  • 役民 yì mín
    1.服役的人。 2.役使平民。
  • 征民 zhēng mín
    随征的民夫。
  • 得民 dé mín
    谓得民心。
  • 徙民 xǐ mín
    1.移民。 2.迁移之民。
  • 御民 yù mín
    谓统治人民。
  • 忧民 yōu mín
    谓关心人民疾苦。
  • 怀民 huái mín
    1.怀德归顺之民。 2.安抚人民。
  • 怪民 guài mín
    性行古怪﹑精神失常的人。
  • 恒民 héng mín
    常人,一般的人。
  • 恤民 xù mín
    谓忧虑人民的疾苦。
  • 息民 xī mín
    谓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 悍民 hàn mín
    强悍不驯之民。
  • 悴民 cuì mín
    谓忧时而不得志的人。
  • 惠民 huì mín
    施恩惠于民;爱民。
  • 惰民 duò mín
    1.不务正业的游民。 2.元明时浙江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也称"堕民"。元灭宋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绍兴等地,称之为"怯怜户",在绍兴也叫"乐户",后称"惰民"。明编户籍,统列之为"丐户",世充婚丧喜庆等贱役,不许与平民通婚和应科举。或曰宋将焦光瓒率部降金,金军北退后,宋贬其部为"惰民"。此外尚有明初设置之说,其成员传系张士诚﹑方国珍的部属。惰民直至清雍正时始改变其户籍,和平民同列。参阅《通志.食货五》﹑清顾炎武《日知录.降臣》﹑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
  • 慠民 ào mín
    高傲自负之民。
  • 手民 shǒu mín
    古时仅指木工。后指雕板排字工人。
  • 愚民 yú mín
    1.愚昧无知之民。旧时对民众的蔑称。 2.使人民愚昧。
  • 愿民 yuàn mín
    朴实善良之民。
  • 战民 zhàn mín
    指挥士卒作战;使人民作战。
  • 戮民 lù mín
    1.犹戮人。受过刑罚的罪人。 2.指受压迫﹑残害的人。
  • 扰民 rǎo mín
    搅扰人民群众:噪声~|防止夜间施~。
  • 抚民 fǔ mín
    治理人民。
  • 拘民 jū mín
    被拘押的人。
  • 拳民 quán mín
    指义和团。
  • 摇民 yáo mín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
  • 放民 fàng mín
    放荡不羁的人。
  • 敖民 áo mín
    游民。
  • 教民 jiào mín
    1.教育人民。 2.清末泛称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中国人。
  • 散民 sàn/sǎn mín
    1.普通老百姓。 2.离散之民。 3.闲散无事之民。
  • 旁民 páng/bàng mín
    附近之民。
  • 料民 liào mín
    计点人口;清查民户。
  • 斯民 sī mín
    指老百姓。
  • 新民 xīn mín
    1.使民更新;教民向善。 2.谓教育人民﹐开发民智。
  • 旗民 qí mín
    旗人与汉人。
  • 显民 xiǎn mín
    明示人民。
  • 暴民 bào mín
    参与暴动或暴乱的人。
  • 末民 mò mín
    古称从事工商业的人。
  • 杂民 zá mín
    古称工商游食之民。
  • 村民 cūn mín
    乡村居民。
  • 柔民 róu mín
    安抚人民。
  • 棚民 péng mín
    指清代在山上搭棚居住的流民。
  • 横民 héng/hèng mín
    不法之徒;不讲道理的人。
  • 民谚 mín yàn
    民间谚语。
  • 民黎 mín lí
    黎民。
  • 民食 mín shí
    人民的食粮。
  • 民鱼 mín yú
    谓人民葬身鱼腹。喻人民遭殃。
  • 民防 mín fáng
    在发生敌人进攻、阴谋破坏或其他敌对行动(例如空袭)的情况时,由民政当局组织居民进行的防护措施和紧急救援活动。
  • 民隶 mín lì/dài
    指平民。
  • 民风 mín fēng
    民间的风尚。
  • 民谣 mín yáo
    流传于民间的歌谣:集民谣三百余篇成卷。
  • 民誉 mín yù
    1.民众所称誉的人。 2.民众的称誉。
  • 民道 mín dào
    民间往来的道路。
  • 民让 mín ràng
    民众间相互谦让的精神。
  • 民输 mín shū
    人民缴纳赋税。
  • 民警 mín jǐng
    人民警察的简称。
  • 民财 mín cái
    人民的财物。
  • 民讼 mín sòng
    民众的诉讼事宜。
  • 民雠 mín chóu
    1.亦作"民仇"。 2.谓人民怨恨﹑反对。 3.人民的仇恨。
  • 民负 mín fù
    人民负担。
  • 民间 mín jiān/jiàn
    ①民众之间:在民间流传。②非官方的:两国民间的交往不断增加。
  • 民长 mín cháng/zhǎng
    百姓的长官。
  • 民赋 mín fù
    人民所纳的赋税。
  • 民隐 mín yǐn/yìn
    民众的痛苦。
  • 民部 mín bù
    即户部。古代官署名。汉置尚书﹐有民曹﹐三国魏置度支﹐吴有户部﹐晋有度支﹐北周有民部﹐皆主财用。隋初置度支﹐开皇三年改为民部﹐唐永徽初﹐因避太宗李世民讳﹐复改称户部。
  • 民选 mín xuǎn
    由人民群众选举。
  • 民语 mín yǔ/yù
    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一般言简意赅﹐多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 民贼 mín zéi
    残害人民的人。
  • 民謡 mín yáo
    民间流传的歌谣。有的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关。
  • 民鉴 mín jiàn
    见"民监"。
  • 民豪 mín háo
    旧指民间有权势者。
  • 民词 mín cí
    谓百姓的诉状。
  • 民讹 mín é
    人们的谣言。语本《诗.小雅.沔水》:"民之讹言﹐亦孔之将。"郑玄笺:"讹﹐伪也。"
  • 民讴 mín ōu
    民歌。
  • 民阎 mín yán
    民间里巷。
  • 民资 mín zī
    民众的资产。
  • 民运 mín yùn
    1.民营运输。 2.民众运动。
  • 流民 liú mín
    因遭遇灾害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 殃民 yāng mín
    使百姓受祸害。
  • 残民 cán mín
    1.残害百姓。 2.被残害的人民;劫后馀民。
  • 殖民 zhí/shi mín
    原指强国向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在资本主义时期,指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的人民。
  • 殷民 yīn/yān/yǐn mín
    1.殷商的百姓﹐亦指殷代遗民。 2.富户。 3.使民富裕。
  • 毛民 máo mín
    古传说中的毛民国。其人体上长有长毛。
  • 民典 mín diǎn
    民间的故实。
  • 民圩 mín wéi/xū
    村寨。亦借指村民。
  • 民口 mín kǒu
    1.谓民众的议论。 2.指丁口。
  • 民军 mín jūn
    辛亥革命时期反抗清政府的起义军队的通称。
  • 民庸 mín yōng
    犹民功。
  • 民壮 mín zhuàng
    1.旧时被征募服役的壮丁。 2.清代州﹑县官衙前卫兵。也叫壮班。
  • 民师 mín shī
    1.古代管理民事之官。 2.民众的师表。 3.民办学校教师的简称。
  • 民圂 mín hùn
    民家的厕所。
  • 民和 mín hé/hè/huó/huò/hú
    民众和睦团结。
  • 民众 mín zhòng
    人民大众:得民众者得天下|唤起民众千百万。
  • 民产 mín chǎn
    百姓的田产。
  • 民主 mín zhǔ
    ①“专制”的对称。指多数人统治的国家形态。②“专政”的对称。指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包括讨论、批评、说服教育等。③“集中”的对称。指领导人征求意见,了解下情,与群众商量问题等。④领导人密切联系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向群众学习,以平等的态度待人的思想作风。
  • 民下 mín xià
    犹下民。旧指被统治的民众。
  • 民亩 mín mǔ
    农田。
  • 民常 mín cháng
    人们所遵循的伦理道德。
  • 民史 mín shǐ
    民众的历史。
  • 民仪 mín yí
    民之仪表。指贤人。
  • 民天 mín tiān
    指粮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 民官 mín guān
    主持民政的官吏。与军官对称。
  • 民办 mín bàn
    指民众筹资兴办。
  • 民团 mín tuán
    民间组织的自卫武装。后多指旧社会地主豪绅组织的反动地方武装。
  • 民伍 mín wǔ
    平民的行列。
  • 民宗 mín zōng
    民之宗师。
  • 民工 mín gōng
    在政府动员组织下﹐从事某项工作的民间劳动力。
  • 民乐 mín lè/yuè
    民族器乐。
  • 民宅 mín zhái
    民房。
  • 民听 mín tīng
    1.民众的听闻。 2.引申指民众的舆论。 3.民众听从。
  • 民室 mín shì
    民家;民家房屋。
  • 民庭 mín tíng
    民事法庭的简称。
  • 民利 mín lì
    民众的利益﹑财利。
  • 民品 mín pǐn
    人的品德。
  • 民仇 mín chóu/qiú
    见"民雠"。
  • 民事 mín shì
    1.犹国政。 2.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 3.指力役之事。 4.指农事。 5.泛指民间生活情事。 6.有关民法的。
  • 民宰 mín zǎi
    地方官吏。
  • 民历 mín lì
    民用历书。
  • 民害 mín hài
    人民的祸害。
  • 民丁 mín dīng/zhēng
    旧指壮丁。
  • 民志 mín zhì
    民意﹐民心。
  • 民屋 mín wū
    民家房屋。
  • 民变 mín biàn
    旧指民众暴动。
  • 民困 mín kùn
    1.民众的困苦。 2.民众困厄。
  • 民义 mín yì
    民间义勇。宋代指乡兵。
  • 民居 mín jú
    1.百姓居住之所。 2.民家﹐民房。
  • 民力 mín lì
    1.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2.人的体力。
  • 民家 mín jiā/gū/jie
    1.寻常百姓家。 2.白族的别称。
  • 民屯 mín tún/zhūn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
  • 民功 mín gōng
    1.治民有劳绩。 2.百姓的职事。多指务农之事。
  • 民则 mín zé
    1.人们行为的准则。 2.治民的方法。
  • 民徒 mín tú
    民夫。
  • 民命 mín mìng
    1.民众的意旨。 2.民众的生命;人命。 3.指主宰民命之君。 4.人民的生活﹐生计。
  • 民寄 mín jì
    民望所寄。旧时指地方官。
  • 民夫 mín fū/fú
    1.宫女入宫前所嫁的丈夫。 2.服公役的民工。
  • 民兵 mín bīng
    ①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制度,一面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维护社会治安,一面接受军事训练,完成战备勤务,并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抵御侵略。②民兵组织中的成员。
  • 民器 mín qì
    民用器物。
  • 民冢 mín zhǒng
    民间坟地。
  • 民役 mín yì
    民众所承担的劳役。
  • 民声 mín shēng
    民众的声音。指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 民心 mín xīn
    人民的思想﹑感情﹑意愿等。
  • 民悰 mín cóng
    民众的忧愁。
  • 民民 mín mín
    众多的样子。民﹐通"绵"。
  • 民业 mín yè
    民众从事的事业。
  • 民俗 mín sú
    民情风俗:陈民俗之急|民俗渐变。
  • 民田 mín tián
    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与官田对称。
  • 民气 mín qì
    指民众的精神﹑气概。
  • 民快 mín kuài
    旧时官府专管缉捕的差役。
  • 民墟 mín xū
    村落。
  • 民法 mín fǎ
    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通常规定个人、法人因经济利益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中国于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中国还有婚姻法、继承法等单行民事法律。
  • 民庶 mín shù
    庶民﹐百姓。
  • 民欲 mín yù
    民众的欲望。
  • 民公 mín gōng
    清代宗室封公者称国公;汉人封公者曰民公。
  • 民社 mín shè
    1.民间祭祀土神。 2.指人民和社稷。 3.引申指民间。 4.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5.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 6.民国初年拥护黎元洪的政治组织。
  • 民务 mín wù
    1.民众承担的事务。 2.治理人民的事务。
  • 民臣 mín chén
    百姓与官吏。犹官民。
  • 民德 mín dé
    1.民众的道德。 2.指有德之人。 3.犹民力。
  • 民人 mín rén
    人民﹐百姓。
  • 民氓 mín méng/máng
    民众﹐百姓。
  • 民享 mín xiǎng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之一。
  • 民校 mín xiào/jiào
    为普及群众教育而设置的业余文化学校。亦指群众自办的学校。
  • 民户 mín hù
    1.民家。 2.清代户籍的一种。
  • 民夷 mín yí
    犹民众。古代用于少数民族。
  • 民彝 mín yí
    犹人伦。旧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
  • 民甿 mín méng
    同"民氓"。
  • 民学 mín xué
    民校。
  • 民经 mín jīng
    人民的规范。
  • 民国 mín guó
    民主国家。亦相对于君主国而言。
  • 民率 mín shuài/lǜ
    民众的表率﹑榜样。
  • 民蠹 mín dù
    1.指对人民有害的人。语本《商君书.修权》:"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 2.人民受损害。
  • 民报 mín bào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刊,前身是《二十世纪之支那》。初为月刊,后改为不定期出版。主要撰稿人有胡汉民、汪精卫、陈天华、宋教仁、章炳麟等。宣传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与立宪派刊物《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曾被日本政府查封。共出二十六期。另有《天讨》等增刊。
  • 民柄 mín bǐng
    对臣民的赏罚之权。
  • 民曹 mín cáo
    官署名。汉成帝初置。后世名称多变﹐职责也并不完全相当。至隋时定名为民部﹐唐高宗时避太宗李世民讳﹐又改称户部﹐因亦用作户部的代称。
  • 民性 mín xìng
    人的天赋本性。
  • 民狱 mín yù
    民间诉讼案件。
  • 民有 mín yǒu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之一。
  • 民爱 mín ài
    谓爱民之情。
  • 民王 mín wáng
    1.民众之王。 2.清代亲王受贬黜被销除属籍后的一种称号。
  • 民痡 mín pū/pù
    人民的疾苦。
  • 民航 mín háng
    民用航空的简称。如:民航机。
  • 民本 mín běn
    1.民众是国家的根本。 2.民间的奏本。
  • 民能 mín néng/nài
    民众的才能。
  • 民政 mín zhèng
    广义指国家除对军事以外的一切社会事务的管理。狭义指国家对户籍、兵役、救荒等社会事务的行政管理。
  • 民权 mín quán
    人民的政治权利。
  • 民房 mín fáng
    属于私人所有的住房;民用住房。
  • 民村 mín cūn
    农家居住的村庄。
  • 民营 mín yíng
    民间经营。
  • 民忧 mín yōu
    民众的忧戚。
  • 民行 mín xíng/háng
    人民的行为。
  • 民用 mín yòng
    1.民之器用。 2.民之财用。 3.人民生活所使用的。
  • 民母 mín mǔ
    1.在民间的母亲。 2.指皇后。旧时谓皇后为万民之母。
  • 民监 mín jiān/jiàn
    谓以民情为鉴戒。
  • 民数 mín shù/shǔ/shuò
    指人口数字。
  • 民舍 mín shè/shě
    民家房舍。
  • 民爵 mín jué
    古代君王赐给民间有功者的爵位。
  • 民愿 mín yuàn
    民众的意愿。
  • 民编 mín biān
    编入户籍的平民。
  • 民愤 mín fèn
    人民的愤恨。
  • 民智 mín zhì
    人的聪明才智。
  • 民病 mín bìng
    民众的苦难。
  • 民思 mín sī/sāi
    犹民意。
  • 民秀 mín xiù
    指民间才能出众的人。
  • 民意 mín yì
    民众的意愿。
  • 民猷 mín yóu
    指关于人民事业的谋划。
  • 民治 mín zhì
    1.指治民之道。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之一。
  • 民畴 mín chóu
    民家的田地。亦指农事。
  • 民烦 mín fán
    冥顽。指昏乱﹑不明事理的人。民﹐通"冥"。
  • 民望 mín wàng
    1.民众的希望﹑心愿。 2.民众所仿效的对象。 3.指有德行﹑才能而享有声望的人。 4.在民众中的声望。
  • 民累 mín léi/lěi/lèi
    民众的劳苦。
  • 民言 mín yán
    民众的言论﹐意见。
  • 民物 mín wù
    1.泛指人民﹑万物。 2.民众的财物。 3.犹民情﹑风俗。
  • 民脂 mín zhī
    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
  • 民时 mín shí
    犹农时。
  • 民疾 mín jí
    1.民众的疾苦。 2.民间疫病。
  • 民瘼 mín mò
    人民大众的疾苦:入境之初,询问民瘼。
  • 民虏 mín lǔ
    俘获的敌国民众。
  • 民械 mín xiè
    民家的兵器。
  • 民溃 mín kuì/huì
    旧时反动统治者对人民暴动的诬称。
  • 民膏 mín gāo/gào
    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 民籍 mín jí
    居民的户籍。亦指有户籍的居民。
  • 民怨 mín yuàn
    人民的怨恨。
  • 民船 mín chuán
    私人所有的载客和运货的木船;民用船只。
  • 民正 mín zhèng
    民众之长。
  • 民艰 mín jiān
    民众的艰难困苦。
  • 民礼 mín lǐ
    庶人之礼。
  • 民窑 mín yáo
    旧指民家经营的窑。与官窑相对。
  • 民英 mín yīng
    民众中的英才。
  • 民生 mín shēng
    ①人民大众的生活:民生在勤|国计民生。②民众:民生以德义为本。
  • 民粮 mín liáng
    旧指民众所缴纳的田赋粮。
  • 民约 mín yuē/yāo
    人们约定共同遵守的契约。
  • 民所 mín suǒ
    犹民间。
  • 民族 mín zú
    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及其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是人们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习惯上指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共同体,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 民纪 mín jì/jǐ
    人民行为的准则。
  • 民表 mín biǎo
    民众的表率。
  • 民歌 mín gē
    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古代有多种名称,如“歌”、“诗”、“风”、“谣”、“山歌”、“曲子”、“谣令”、“时调”等。民歌按题材可分情歌、劳动歌、悼歌等;按体裁可分山歌、号子、小调、舞歌等。
  • 民悬 mín xuán
    谓人民的疾苦。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 民萌 mín méng
    同"民氓"。
  • 民碞 mín yán
    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孔颖达疏:"碞﹐即岩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陈澔集说:"碞﹐险也。"
  • 民瘝 mín guān
    犹民瘼。
  • 民牧 mín mù
    旧时谓治理民众的君王或地方长官。
  • 民献 mín xiàn
    民之贤者。亦借指民众。
  • 民服 mín fú/fù
    平民的衣服。
  • 民祗 mín zhī
    指人民所敬畏者。
  • 民灵 mín líng
    1.人和神。 2.人民﹐民众。
  • 民纲 mín gāng
    民众处世的准绳。
  • 民甲 mín jiǎ
    指住民户籍。甲﹐旧时地方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 民极 mín jí
    民众的准则。
  • 民情 mín qíng
    ①人民群众的心情、愿望等:帝王之道,在顺民情。②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等各方面的情况:民情至朴而不文|初来乍到,民情不熟。
  • 汉民 hàn mín
    指汉族人。
  • 沙民 shā/shà mín
    沙田上耕作的民丁。亦指由沙民组成的乡兵。
  • 泽民 zé/shì mín
    1.施恩惠于民。 2.水边的居民。
  • 洗民 xǐ/xiǎn mín
    谓杀尽百姓。
  • 济民 jì/jǐ mín
    语出《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毛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后因以"济民"谓救助百姓。
  • 淫民 yín mín
    游乐怠惰的人。
  • 渔民 yú mín
    1.掠夺百姓。 2.以捕鱼为业的人。
  • 游民 yóu mín
    流离失所的人;没有正当职业的人:无业游民。
  • 滑民 huá mín
    狡猾之民。
  • 灾民 zāi mín
    遭受灾害的人。
  • 烝民 zhēng mín
    民众,百姓。
  • 烟民 yān mín
    1.旧时指吸食鸦片成瘾的老百姓。 2.泛称吸烟者。
  • 牖民 yǒu mín
    诱导人民。
  • 牧民 mù mín
    1.治民。 2.指治民的官。 3.牧区中以畜牧为主要职业的人。
  • 犂民 lí mín
    黎民百姓。犂,通"黎"。
  • 猎民 liè mín
    猎人;猎户。
  • 献民 xiàn mín
    1.犹贤民。原指周灭商后,商遗民中之臣服于周者。 2.泛指前朝遗民。
  • 猾民 huá mín
    刁滑狡诈的人。
  • 率民 shuài/lǜ mín
    1.引导百姓。 2.轻浮之民。
  • 理民 lǐ mín
    治理百姓。
  • 生民 shēng mín
    《诗·大雅》篇名。记叙周的始祖后稷的诞生及其经历的磨难和播种五谷的事迹。诗中所写后稷之母因脚踩天帝足迹而怀孕以及后稷被母亲抛弃荒野时受牛羊、飞鸟庇护的故事,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
  • 用民 yòng mín
    1.治理和役使民众。 2.谓善于使用人。
  • 畜民 xù/chù mín
    商代奴隶主对农业奴隶的蔑称。
  • 畬民 shē/yú mín
    1.亦作"畲民"。 2.畬族古称。因从事畬耕(即刀耕火种),故名。古时分布在今闽﹑粤﹑赣﹑浙四省的山区。
  • 畸民 jī mín
    高行拔俗之人。
  • 畯民 jùn mín
    贤明的人。畯,通"俊"。
  • 疍民 dàn mín
    即疍户。
  • 疲民 pí mín
    1.疲困之民。 2.使民穷困。
  • 病民 bìng mín
    为害人民。
  • 痹民 bì mín
    下民;平民。痹﹐通"庳"。
  • 瘾民 yǐn mín
    吸鸦片成瘾的人。
  • 白民 bái mín
    1.神话中古国名。 2.旧指没有功名的人。
  • 皇民 huáng mín
    指三皇时代的百姓。
  • 盐民 yán mín
    从事盐业生产的人。
  • 省民 shěng/xǐng mín
    视察民情。
  • 石民 shí/dàn mín
    作为国家柱石的人民。一说指正民,与闲民相对。
  • 神民 shén mín
    上神与下民。
  • 秀民 xiù mín
    德才优异的平民。
  • 种民 zhǒng/zhòng mín
    道教语。指谨慎忠厚的信徒。
  • 租民 zū mín
    纳税的人。
  • 积民 jī mín
    招聚生民。
  • 移民 yí mín
    ①人口居住地在国家和地区之间永久和半永久的迁移。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流动不属于移民。②指迁移到某一地方定居的人。
  • 穆民 mù mín
    阿拉伯语Mu'min的音译﹐原意为"信徒"。习惯上专称信仰伊斯兰教的人。
  • 穑民 sè mín
    农民。
  • 穷民 qióng mín
    1.指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 2.泛指贫苦百姓。
  • 窭民 jù mín
    贫民。
  • 窳民 yǔ mín
    惰民。
  • 竞民 jìng mín
    争讼的人。
  • 简民 jiǎn mín
    1.亦作"?民"。 2.怠惰之民。
  • 线民 xiàn mín
    做眼线的百姓。
  • 绅民 shēn mín
    绅士与民众。
  • 细民 xì mín
    1.平民。 2.清代徽州称仆人为细民。
  • 编民 biān mín
    编入户籍的平民。
  • 罔民 wǎng mín
    欺骗陷害百姓。《孟子.梁惠王上》:"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赵岐注:"是由张罗罔以罔民者也。"《汉书.刑法志》:"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钳一等,转而入于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明刘基《玉兔泉铭序》:"夫桧之罔民设诈,岂下于高莽哉!"清顾炎武《日知录.钱法之变》:"然今日行之,不免更为罔民之事。"一说,犹无民。
  • 网民 wǎng mín
    指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用户。
  • 罢民 pí mín
    1.不从教化﹑不事劳作之民。 2.疲困之民。 3.谓使民疲劳。
  • 羸民 léi mín
    贫弱之民。
  • 羽民 yǔ mín
    古代传说中身上生羽毛的人。
  • 老民 lǎo mín
    1.老百姓。 2.指年老的平民。
  • 耋民 dié mín
    年高望重之民。
  • 耆民 qí/shì mín
    年高有德之民。
  • 船民 chuán mín
    从事水上运输,以船为家的人。
  • 股民 gǔ mín
    指从事股票交易的个人投资者。
  • 胜民 shèng mín
    犹言前朝遗民。
  • 腹民 fù mín
    内地的居民。
  • 臣民 chén mín
    泛指国君统属的臣下和百姓。
  • 良民 liáng mín
    ①旧时指一般的平民(区别于‘贱民’)。②旧时指安分守己的百姓。
  • 花民 huā mín
    1.泛指民众。 2.指洋人。
  • 苍民 cāng mín
    百姓。
  • 苗民 miáo mín
    1.指古代三苗部族之主。 2.指古三苗部族。
  • 范民 fàn mín
    谓以礼教匡正人民。
  • 草民 cǎo mín
    草野之民,平民。
  • 莠民 yǒu mín
    坏人。
  • 莅民 lì mín
    管理百姓。
  • 获民 huò mín
    谓得民心。
  • 菑民 zī/zì/zāi mín
    灾民,难民。
  • 营民 yíng mín
    营户之民。
  • 蒸民 zhēng mín
    众民;百姓。
  • 薄民 bó mín
    浮薄之人。
  • 虺民 huǐ mín
    毒蛇似的人。
  • 蚁民 yǐ mín
    犹小民。旧时统治者对老百姓的蔑称。亦为老百姓在官长面前的卑称。
  • 蛋民 dàn mín
    蛋人。蛋﹐同"蜑"。
  • 蛮民 mán mín
    泛指未开化的少数民族。
  • 蜮民 yù mín
    神话中的国名。
  • 蠹民 dù mín
    1.指害人的人或事物。 2.指危害人民。
  • 衢民 qú mín
    市民。
  • 裔民 yì mín
    流放到边远地方的凶民。
  • 裕民 yù mín
    1.使民众富裕。 2.教导民众。 3.清初三藩叛清时耿精忠的建号。
  • 裸民 luǒ mín
    传说中指不穿衣服的裸国人。
  • 观民 guān/guàn mín
    1.观察民风。 2.检阅民力。 3.显示于民。
  • 触民 chù mín
    《庄子》寓言中的蜗角小国触国的百姓。
  • 諴民 xián mín
    使百姓和协。
  • 誓民 shì mín
    约束﹑告戒吏民。
  • 训民 xùn mín
    教导民众。
  • 议民 yì mín
    与郡县官议论政事的士人。
  • 诬民 wū mín
    1.欺蒙百姓。 2.诬陷臣民。
  • 调民 tiáo/diào mín
    教化百姓。
  • 谪民 zhé mín
    指有罪受罚之民。
  • 豪民 háo mín
    有财有势的人。
  • 贤民 xián mín
    良民。
  • 贪民 tān mín
    贪婪的人。
  • 贫民 pín mín
    1.贫苦的人民。 2.使民贫穷。
  • 贱民 jiàn mín
    ①旧时指社会地位低下,没有选择职业自由的人(区别于‘良民 ’①)。②印度种姓之外的社会地位最低下的阶层。参看〖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