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歌” 词语大全

  • 丹歌 dān gē
    见"丹哥"。
  • 乐歌 lè/yuè gē
    有乐器伴奏的唱歌。亦泛指歌曲。
  • 乡歌 xiāng gē
    村歌;民歌。
  • 了歌 liǎo/le gē
    即了哥。
  • 云歌 yún gē
    1.《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卿云歌》宋郭茂倩题解﹕"《尚书大传》曰﹕'舜将禅禹﹐于时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后因用"云歌"指帝王祭祀﹑庆典时的颂歌。 2.响遏行云之歌。 3.指高歌。
  • 京歌 jīng gē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设在瑞金,当地人民把瑞金改为瑞京,把这里的山歌叫做京歌。
  • 优歌 yōu gē
    优人唱的歌曲。
  • 传歌 chuán/zhuàn gē
    1.传送歌声。 2.传授歌曲。
  • 伧歌 cāng gē
    指南北朝时期北地乐府民歌。
  • 但歌 dàn gē
    汉魏时无伴奏歌曲名。
  • 余歌 yú gē
    缭绕不尽的歌声。
  • 作歌 zuò gē
    谓作歌词而咏唱。
  • 俚歌 lǐ gē
    民间歌谣。
  • 俗歌 sú gē
    通俗浅显,便于民间流传的歌﹑谣﹑曲等。
  • 俳歌 pái gē
    古代散乐的一种,又名侏儒导,由舞人边舞边歌。古辞共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仅存《南齐书.乐志》所录的部分摘句。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散乐》。
  • 倚歌 yǐ gē
    1.谓倚靠物体而歌。 2.谓以乐器为歌声伴奏。 3.古代乐歌的一种。其伴奏有鼓吹而无弦乐。
  • 儿歌 ér/er gē
    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唱的歌谣。
  • 党歌 dǎng gē
    某一政党规定的表达该党宗旨的歌曲。
  • 农歌 nóng gē
    山歌,田夫野老之歌。
  • 军歌 jūn gē
    1.军中唱的激励士气的歌。 2.由军队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军的歌曲。
  • 冯歌 féng/píng gē
    谓冯驩弹铗而歌。
  • 凄歌 qī gē
    悲歌。
  • 凡歌 fán gē
    指庸俗的歌曲。
  • 凤歌 fèng gē
    1.据《论语.微子》载:孔丘到楚国去﹐楚狂接舆唱着"凤兮"之歌讽刺孔丘,走过孔丘车前。后即用"凤歌"指狂人之歌。 2.凤鸣声。 3.形容箫笙等的吹奏声。
  • 凯歌 kǎi gē
    打了胜仗所唱的歌:高唱~而归。
  • 前歌 qián gē
    见"前歌后舞"。
  • 剑歌 jiàn gē
    弹剑而歌。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冯谖寄食孟尝君门下,不得意,"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史记.孟尝君列传》作"冯歡"。
  • 副歌 fù/pì gē
    1.次于正歌之曲。 2.分节歌曲中歌词主要部分以外词句不变的部分,称为副歌。多用于结尾处。
  • 劲歌 jìng gē
    节奏强烈有力的流行歌曲。
  • 劳歌 láo gē
    1.劳作者之歌。 2.忧伤﹑惜别之歌。
  • 北歌 běi gē
    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歌。
  • 升歌 shēng gē
    谓祭祀﹑宴会登堂时演奏乐歌。
  • 双歌 shuāng gē
    指由上下两阕相叠而成的词。
  • 含歌 hán gē
    犹低吟。
  • 吟歌 yín gē
    吟咏歌唱。
  • 吴歌 wú gē
    吴地之歌。亦指江南民歌。
  • 和歌 hé/hè/huó/huò/hú gē
    也称“歌”、“倭歌”、“大和歌”。日本诗体之一。意即“日本歌”。因与盛行于日本的汉诗相对,故称。《万叶集》的出现,标志和歌臻于成熟。包括长歌、旋头歌、佛足石歌及短歌。自《古今和歌集》始,短歌成为和歌的主要形式。以简洁、含蓄、雅淡为特点。
  • 咏歌 yǒng gē
    1.亦作"咏謌"。 2.吟咏歌颂。
  • 哀歌 āi gē
    1.悲伤地歌唱。 2.悲伤的歌。
  • 唱歌 chàng gē
    吟唱歌曲。
  • 商歌 shāng gē
    悲凉的歌。商声凄凉悲切,故称。《淮南子.道应训》:"宁戚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后以"商歌"比喻自荐求官。
  • 啸歌 xiào gē
    长啸歌吟。
  • 喜歌 xǐ gē
    旧式婚礼时为新婚夫妇祝颂的歌曲。
  • 嘲歌 cháo gē
    谓随口唱歌。多为含有讽刺意味的小调。
  • 回歌 huí gē
    回荡的歌声。
  • 团歌 tuán gē
    1988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青团代团歌为《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胡宏伟词,雷雨声曲。歌曲表达了共青团员接过“五四”的火炬,开创新世界的决心。
  • 国歌 guó gē
    由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我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 土歌 tǔ gē
    民间流传的诗歌。
  • 坐歌 zuò gē
    旧时广东一带的婚俗,成亲前夕男女行醮时亲友唱歌致贺。
  • 壤歌 rǎng gē
    即《击壤歌》。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后成为歌颂太平盛世之典。
  • 声歌 shēng gē
    指诗词歌赋等抒情遣怀的作品。
  • 夯歌 hāng/bèn gē
    打夯时唱的歌。
  • 夷歌 yí gē
    夷人的歌曲。亦泛指外族的歌曲。
  • 奏歌 zòu gē
    行歌﹐献歌。
  • 妍歌 yán gē
    靡丽之音。
  • 嬥歌 tiǎo gē
    古代巴蜀一带的民歌。
  • 孤歌 gū gē
    独自歌唱。
  • 宁歌 níng/nìng gē
    见"宁戚歌"。
  • 安歌 ān gē
    神态安详地歌唱。
  • 宴歌 yàn gē
    宴饮歌唱。
  • 宸歌 chén gē
    帝王所作的诗歌。
  • 寒歌 hán gē
    指《易水歌》。荆轲入秦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别于易水时所歌。
  • 对歌 duì gē
    双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 小歌 xiǎo gē
    1.短歌。古代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 2.犹民歌。
  • 展歌 zhǎn gē
    犹展诗。
  • 少歌 shǎo/shào gē
    短歌。古代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
  • 山歌 shān gē
    民歌的一种。一般在山野田间歌唱,曲调高亢,节奏自由,多为两句或四句体,亦有句中加垛、三句半和五句体等变体形式。主要歌唱形式为独唱,但亦有对唱,称“对歌”或“对山歌”。
  • 巷歌 xiàng/hàng gē
    在里巷中歌唱。表示欢悦。
  • 市歌 shì gē
    流行于市民中的歌谣。
  • 序歌 xù gē
    列于诗歌集或组诗前的诗篇。常用以叙述事情之缘起,交代写作意图和暗示主题等。
  • 康歌 kāng gē
    见"康哉之歌"。
  • 怨歌 yuàn gē
    悲歌。
  • 情歌 qíng gē
    表现爱情的歌曲。
  • 弦歌 xián gē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弦歌之声在浩荡地激扬着。
  • 弹歌 dàn/tán gē
    古歌谣名。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范蠡进善射者?稀,勾践询以弓弹之理,陈音于应对中引古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古诗源》卷一有《弹歌》一首,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文心雕龙.章句》作"《竹弹》之謡"。
  • 彻歌 chè gē
    撤祭器而歌。
  • 征歌 zhēng gē
    谓征招歌伎。
  • 徒歌 tú gē
    1.无乐器伴奏的歌。 2.指无伴奏歌唱。
  • 微歌 wēi gē
    轻歌细唱。
  • 恋歌 liàn gē
    表达爱情的歌曲。
  • 恺歌 kǎi gē
    军队战胜归来奏恺乐时所唱的歌。
  • 悲歌 bēi gē
    ①悲壮地歌唱:慷慨~ㄧ~当哭。②指悲壮的或哀痛的歌:一曲~。
  • 戍歌 shù gē
    戍卒所唱的歌。
  • 戏歌 xì gē
    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 戎歌 róng gē
    军歌。
  • 战歌 zhàn gē
    鼓舞士气的歌曲。
  • 扬歌 yáng gē
    高声歌唱。
  • 抛歌 pāo gē
    卖唱。
  • 拉歌 lā/lá gē
    集会或行军时相互邀请唱歌。
  • 按歌 àn gē
    按乐而歌。
  • 挽歌 wǎn gē
    挽柩者所唱哀悼死者的歌。后泛指对死者悼念的诗歌或哀叹旧事物灭亡的文辞。
  • 排歌 pái/pǎi gē
    1.曲牌名。见明邵璨《香囊记.投宿》﹑明周履靖《锦笺记.友聚》等。 2.山歌的一种。
  • 擢歌 zhuó gē
    嬥歌。古代巴人相互牵手边跳边唱的一种民歌。
  • 放歌 fàng gē
    放声歌唱;纵情高歌:~一曲。
  • 春歌 chūn gē
    1.春时歌唱。 2.春天的歌。 3.犹情歌。 4.乐府清商曲辞之一。《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有《春歌》。
  • 斗歌 dǒu/dòu gē
    对歌。
  • 旅歌 lǚ gē
    犹旅吟。
  • 晤歌 wù gē
    相对而歌。
  • 月歌 yuè gē
    中秋节夕﹐妇女拜月时所唱的歌。
  • 杂歌 zá gē
    1.指古诗中的歌或行。《文选》有杂歌一目。 2.苗族指山歌。
  • 村歌 cūn gē
    民间歌谣。
  • 杵歌 chǔ gē
    夯歌;打夯号子。
  • 校歌 xiào/jiào gē
    学校规定的代表本校的歌曲。
  • 桡歌 ráo/náo gē
    船歌。
  • 桩歌 zhuāng gē
    夯歌。
  • 棹歌 zhào/zhuō gē
    1.行船时所唱之歌。 2.指《棹歌行》曲。
  • 楚歌 chǔ gē
    1.楚人之歌。 2.引申指悲歌,表示陷入困境。
  • 榜歌 bàng gē
    船夫所唱的歌。
  • 樵歌 qiáo gē
    樵夫唱的歌。
  • 欢歌 huān gē
    ①欢乐地歌唱:尽情~◇汽笛在~。②欢乐的歌声 :~笑语ㄧ远处传来了青年们的阵阵~。
  • 欧歌 ōu gē
    讴歌﹐歌颂。欧﹐通"讴"。
  • 歌凤 gē fèng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歌凤"为避世隐居之典。
  • 歌剧 gē jù
    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
  • 歌儿 gē ér/er
    歌童。
  • 歌叹 gē tàn
    歌颂赞叹。
  • 歌儛 gē wǔ
    同"歌舞"。
  • 歌呕 gē ǒu/ōu/òu
    歌唱。呕﹐通"讴"。
  • 歌词 gē cí
    歌曲中的词。
  • 歌厅 gē tīng
    演唱歌曲的营业性娱乐场所。
  • 歌行 gē xíng/háng
    古代诗体的一种。大多模拟乐府诗的风格,形式自由,语言通俗,多叙事之作。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
  • 歌谱 gē pǔ
    歌曲的谱子。
  • 歌诗 gē shī
    1.咏唱诗篇。 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3.泛指诗歌。
  • 歌坛 gē tán
    指歌唱界;声乐界:~新秀。
  • 歌伶 gē líng
    歌唱艺人。
  • 歌手 gē shǒu
    擅长歌唱的人:赛歌会上,~如云。
  • 歌章 gē zhāng
    歌曲。音乐一曲为一章﹐故称。
  • 歌鼓 gē gǔ
    1.歌唱并击鼓。亦指歌声和鼓声。 2.歌唱伴奏所用之鼓。
  • 歌謡 gē yáo
    1.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 2.歌唱。 3.歌颂。
  • 歌乐 gē lè/yuè
    1.歌曲和音乐。 2.谓唱歌奏乐以示赞美。
  • 歌风 gē fēng
    同"歌讽"。
  • 歌板 gē bǎn
    即拍板。乐器。歌唱时用以打拍子﹐故名。
  • 歌迷 gē mí
    喜欢听歌曲或唱歌而入迷的人。
  • 歌颂 gē sòng
    用诗歌颂扬,泛指用言语文字等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 歌悦 gē yuè
    谓因喜悦而歌颂。
  • 歌姬 gē jī
    宫廷﹑官府或私家蓄养的歌女。
  • 歌调 gē tiáo/diào
    歌曲的调子。
  • 歌本 gē běn
    (~儿)专门刊载歌曲的书,也指专用来抄录歌曲的本子。
  • 歌袴 gē kù
    《后汉书.廉范传》载: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时﹐"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褲。'"后遂以"歌袴"为歌颂官吏德政之典。
  • 歌云 gē yún
    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 歌谣 gē yáo
    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等。
  • 歌笙 gē shēng
    《仪礼.燕礼》:"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此六者皆《诗.小雅》篇名﹐其中《由庚》﹑《崇丘》﹑《由仪》已亡佚。后因以"歌笙"为雅乐的代称。
  • 歌喉 gē hóu
    指唱歌人的嗓子,也指唱的声音:~婉转。
  • 歌骊 gē lí
    歌唱《骊驹》诗。《汉书.王式传》:"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颜师古注:"服虔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文颖曰:'其辞云"骊驹在门﹐仆夫俱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也。'"后用谓唱告别之歌。
  • 歌篇 gē piān
    指诗歌作品。
  • 歌头 gē tóu/tou
    1.相传隋炀帝凿汴河时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即指全曲之首章。又﹐截大曲多遍之开头部分﹐倚声填词﹐亦谓"歌头"。 2.词牌名。五代李存勖有《歌头》词﹐见《尊前集》。亦为"水调歌头"的简称。 3.指领唱者。
  • 歌馆 gē guǎn
    表演歌舞的楼馆。
  • 歌舫 gē fǎng
    即歌舟。
  • 歌圩 gē wéi/xū
    壮族的娱乐习俗。多在农闲或春节、中秋等节日于山林坡地举行。届时,男女老少盛装赴会,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动。
  • 歌抃 gē biàn
    击掌而歌。
  • 歌吹 gē chuī
    ①歌唱吹奏:常习歌吹|击鼓歌吹作俳倡。②歌声和乐声:歌吹沸天。
  • 歌哭 gē kū
    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
  • 歌楼 gē lóu
    表演歌舞的楼。亦指妓院。
  • 歌思 gē sī/sāi
    歌颂思慕。典出《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 歌吟 gē yín
    歌唱;吟咏。
  • 歌唫 gē jìn/yín
    1.亦作"歌吟"。 2.歌唱吟咏。
  • 歌管 gē guǎn
    谓唱歌奏乐。
  • 歌欢 gē huān
    欢歌。
  • 歌子 gē zǐ
    歌曲:嘴里哼着~。
  • 歌人 gē rén
    歌唱者。
  • 歌扇 gē shàn/shān
    1.歌舞时用的扇子。 2.指歌女写上曲目的折扇。
  • 歌奏 gē zòu
    歌咏奏乐。
  • 歌弦 gē xián
    歌唱演奏:欲造乐府歌弦之。
  • 歌台 gē tái/tāi
    表演歌舞的楼台。
  • 歌戏 gē xì/hū
    歌唱嬉戏。
  • 歌磬 gē qìng
    古代的一种石制乐器。
  • 歌笑 gē xiào
    歌唱笑乐。
  • 歌譔 gē zhuàn
    谓准备的各种音乐。
  • 歌工 gē gōng
    指以演奏﹑歌唱为业的人。
  • 歌咏 gē yǒng
    唱(歌):~队ㄧ~比赛。
  • 歌伯 gē bó/bǎi/bà
    旧时粤中对优秀歌手的尊称。
  • 歌钟 gē zhōng
    1.伴唱的编钟。 2.歌乐声。
  • 歌郎 gē láng/làng
    旧时办丧事时唱挽歌的人。
  • 歌曲 gē qū/qǔ
    供人歌唱的作品,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
  • 歌诀 gē jué
    为了便于记诵,按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韵文或无韵的整齐句子;口诀:汤头~(用汤药成方中的药名编成的口诀)。
  • 歌舞 gē wǔ
    唱歌和舞蹈的合称:~团ㄧ表演~。
  • 歌诵 gē sòng
    1.吟诵﹐歌唱。 2.歌颂。
  • 歌讴 gē ōu
    1.讴歌﹐歌颂。 2.歌唱。 3.指歌声。
  • 歌伎 gē jì/qí
    以歌舞为业的女子:令歌伎献艺。
  • 歌女 gē nǚ/rǔ
    在舞厅等场所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 歌堂 gē táng
    聚集歌唱的地方。
  • 歌括 gē kuò/guā
    犹歌诀。
  • 歌呼 gē hū
    歌唱;高吟呼号。
  • 歌黍 gē shǔ
    唱《黍离》之歌。寓慨叹兴废之意。典出《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 歌尘 gē chén
    形容歌声动听。典出《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喜《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 歌墟 gē xū
    广西壮族农村中一种传统的群众性歌唱活动。又称歌圩。这种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一般有数百人至上千人参加。届时男女青年从四处汇集﹐进行对唱﹐歌词多是临时编的﹐主要内容是表述爱情﹑庆贺丰收﹑祝福平安﹑增进友谊等。
  • 歌星 gē xīng
    有名的歌唱演员。
  • 歌伴 gē bàn
    1.一起歌唱的友伴。 2.伴奏者。
  • 歌响 gē xiǎng
    犹歌声。
  • 歌声 gē shēng
    唱歌的声音:欢乐的~ㄧ~四起。
  • 歌僮 gē tóng/zhuàng
    见"歌童"。
  • 歌筵 gē yán
    有歌者唱歌劝酒的宴席。
  • 歌味 gē wèi
    歌曲的风味。
  • 歌卖 gē mài
    唱着招揽生意。
  • 歌啸 gē xiào
    放声歌唱:临流歌啸。
  • 歌童 gē tóng
    1.亦作"歌僮"。 2.以歌唱为生的儿童。
  • 歌讽 gē fěng
    歌咏吟诵。
  • 歌鱼 gē yú
    谓嗟叹不被知遇。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 歌梁 gē liáng
    指歌馆的屋梁。亦借指歌馆。典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絶。"
  • 歌版 gē bǎn
    见"歌板"。
  • 歌榜 gē bǎng/bàng
    歌舟。
  • 歌珠 gē zhū
    谓圆润如珠的歌声。
  • 歌妓 gē jì
    以歌唱为业的妓女。
  • 歌场 gē cháng/chǎng
    1.类似歌墟的集会。 2.歌唱的场所。
  • 歌辞 gē cí
    同"歌词"。
  • 歌带 gē dài
    录有歌曲的磁带。
  • 歌泣 gē qì
    歌亦泣;可歌可泣。
  • 歌筒 gē tǒng
    指笛﹑箫一类的管乐器。
  • 歌折 gē zhē/zhé/shé
    载有演唱项目的折子。
  • 歌拍 gē pāi
    犹歌板。
  • 歌呗 gē bei/bài
    佛教语。谓赞唱经咒﹑偈颂。其法源自古印度。
  • 歌唱 gē chàng
    ①唱(歌):~家ㄧ尽情~。②用唱歌、朗诵等形式颂扬:~祖国的繁荣富强。
  • 歌咢 gē è
    歌唱与击鼓。语本《诗.大雅.行苇》:"或歌或咢。"后多指歌唱。
  • 歌歌 gē gē
    1.同"哥哥"。 2.指父亲。
  • 歌舟 gē zhōu
    供歌舞宴乐用的游船。
  • 正歌 zhèng gē
    古代典礼中规定使用的乐歌之一种。行礼时用。
  • 民歌 mín gē
    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古代有多种名称,如“歌”、“诗”、“风”、“谣”、“山歌”、“曲子”、“谣令”、“时调”等。民歌按题材可分情歌、劳动歌、悼歌等;按体裁可分山歌、号子、小调、舞歌等。
  • 永歌 yǒng gē
    咏歌,歌唱。
  • 江歌 jiāng gē
    江上人唱的民歌,如菱歌﹑棹歌之类。
  • 法歌 fǎ gē
    犹法曲。
  • 浩歌 hào gē
    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 涂歌 tú gē
    行人于途中唱的歌谣。
  • 清歌 qīng gē
    1.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2.清亮的歌声。
  • 渔歌 yú gē
    渔人唱的民歌小调。
  • 渝歌 yú gē
    四川省渝水一带的民歌。
  • 游歌 yóu gē
    优游歌舞。语出《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陈奂传疏:"游,优游也;歌,歌舞也。"
  • 漫歌 màn gē
    随意吟唱。
  • 点歌 diǎn gē
    指定歌曲名或同时指定演唱者,听取演唱。
  • 燕歌 yàn/yān gē
    战国时,燕太子丹命荆轲入秦刺秦王,至易水上,高渐离击筑,荆轲慷慨作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见《战国策.燕策三》。后以"燕歌"泛指悲壮的燕地歌谣。
  • 琴歌 qín gē
    1.乐府琴曲歌辞之一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有秦百里奚妻《琴歌》三首﹐汉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2.弹琴与唱歌。
  • 牧歌 mù gē
    1.牧童﹑牧人唱的歌谣。 2.泛指田园生活。
  • 狂歌 kuáng gē
    纵情歌咏。
  • 狼歌 láng gē
    指《白狼歌》。《后汉书.西南夷传》收有白狼王《慕汉歌诗》三篇。后亦泛指少数民族慕德归化之歌。
  • 献歌 xiàn gē
    奉献表示颂赞等的诗赋。
  • 瑟歌 sè gē
    《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之,使之闻之。"后谓把自己的不满暗示给对方为"瑟歌"。
  • 瓠歌 hù gē
    见"瓠子歌"。
  • 田歌 tián gē
    农歌。
  • 甿歌 méng gē
    民间歌谣。
  • 疋歌 pǐ/yǎ/shū gē
    雅歌。
  • 登歌 dēng gē
    1.亦作"登哥"。亦作"登謌"。 2.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 3.指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所奏的歌。 4.泛指歌词。 5.犹歌颂。 6.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所用的乐器。
  • 九歌 jiǔ gē
    《楚辞》篇名。战国楚人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曲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为《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一般认为是屈原早期被放逐前的作品。供祭祀时使用。其中多数篇章表现神与神、神与人之间的互恋和恋情无果的感伤,《国殇》则是赞颂为国战死的战士之作。
  • 盘歌 pán gē
    流行于四川北部和陕西南部一带的民歌,一般以问答的方式对唱。
  • 短歌 duǎn gē
    1.日文五行诗的固定形式,其第一行与第三行各有五个音节,其它各有七个音节。 2.形式短小的汉语古典歌行诗。
  • 神歌 shén gē
    颂神之歌。
  • 离歌 lí gē
    伤别的歌曲。
  • 秧歌 yāng ge
    一种与小歌剧相似的民间舞蹈,用锣鼓伴奏,有的地区也表演故事。中国北方农村广为流行。跳这种舞叫扭秧歌或闹秧歌。
  • 称歌 chēng gē
    称扬歌颂。
  • 穆歌 mù gē
    相传穆天子所作的歌。
  • 童歌 tóng gē
    犹儿歌。
  • 笙歌 shēng gē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2.泛指奏乐唱歌。
  • 纤歌 xiān/qiàn gē
    1.亦作"纎歌"。 2.清细的歌声。
  • 组歌 zǔ gē
    题材相同﹑内容有联系的一组(几首)歌词。郭小川有《长江组歌》。
  • 缓歌 huǎn gē
    1.见"缓声歌"。 2.指音调柔缓之歌。详"缓歌慢舞"。
  • 舆歌 yú gē
    民众歌谣。
  • 艳歌 yàn gē
    1.古乐府《艳歌行》的省称。 2.指艳情的诗歌。
  • 荆歌 jīng gē
    1.楚歌。指楚狂接舆之歌。见《论语.微子》。 2.指荆轲之歌。见《史记.刺客列传》。
  • 莺歌 yīng gē
    谓莺啼婉转似歌。亦喻婉转悦耳的歌声。
  • 菱歌 líng gē
    采菱之歌。
  • 薇歌 wēi gē
    古代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饿且死,作《采薇之歌》。事见《史记.伯夷列传》。
  • 薤歌 xiè gē
    即《薤露》。
  • 虞歌 yú gē
    1.亦作"虞哥"。 2.虞舜时代的歌曲。 3.即虞殡。
  • 蛙歌 wā gē
    淫邪之声。
  • 蛮歌 mán gē
    南方少数民族之歌。
  • 行歌 xíng/háng gē
    边行走边歌唱。借以发抒自己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意向﹑意愿等。
  • 衢歌 qú gē
    街头巷尾的歌谣。指民歌。
  • 角歌 jiǎo/jué gē
    角调之歌。
  • 觞歌 shāng gē
    杯酒弦歌;饮酒放歌。
  • 謡歌 yáo gē
    歌谣。
  • 讴歌 ōu gē
    1.歌唱。 2.歌颂。 3.颂歌。
  • 论歌 lùn/lún gē
    论赞歌颂。
  • 诗歌 shī gē
    文学的一大样式。运用有一定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感情充沛,想像丰富,语言凝练而富形象性。一般分行排列。按内容性质,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组合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押韵与否,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 谩歌 mán/màn gē
    随意地歌唱。谩﹐通"漫"。
  • 豪歌 háo gē
    犹高歌。
  • 豳歌 bīn gē
    指《诗.豳风.七月》。
  • 贤歌 xián gē
    对歌妓的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