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梅” 词语大全
-
乌梅
wū méi
经过熏制的梅子,黑褐色,可入药。 -
作梅
zuò méi
拣选杨梅。 -
党梅
dǎng méi
用梅子制的一种小食。 -
入梅
rù méi
梅雨开始的日期。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6月14日至16日入梅。有些年份入梅较早,如1954年,6月1日便入梅了;而有些年份则不出现梅雨,如1958年,入夏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了江淮地区,雨水很少,成为“空梅”。 -
出梅
chū méi
梅雨结束的日期。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梅雨期持续达63天。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 -
剌梅
là/lá méi
即蜡梅。多年生落叶灌木。叶椭圆形,对生。冬末至初春先叶开花,花芳香。花瓣黄似蜡,故称。香气甚浓者称"檀香蜡梅"或"馨口蜡梅",花瓣完全呈淡黄色者称"素心蜡梅",均为著名观赏品种。花可提取芳香油,亦可入药。 -
吴梅
wú méi
1.戏曲理论家、作家(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代秀才。曾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南北词谱》等,另有传奇、杂剧《风洞山》、《苌虹血》等十二种,编选校刻《奢摩他室曲丛》一、二集等。 2.杨梅。吴地盛产,故称。 -
吹梅
chuī méi
1.吹拂梅花。 2.吹奏《大梅花》﹑《小梅花》等曲调。 -
墨梅
mò méi
墨画的梅。 -
官梅
guān méi
官府所种的梅。 -
宫梅
gōng méi
皇宫中栽植的梅花。 -
寄梅
jì méi
赠送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以"寄梅"借指对亲朋的思念和问候。 -
寒梅
hán méi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 -
小梅
xiǎo méi
见"小梅花"。 -
岭梅
lǐng/líng méi
指大庾岭上的梅花。大庾岭上梅花,古来有名。因岭南北气候差异,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 -
巧梅
qiǎo méi
见"巧挴"。 -
弄梅
nòng/lòng méi
唐李白《长干行》之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繞床弄青梅。"因以"弄梅"喻男女儿童间的天真亲昵。 -
探梅
tàn méi
寻访梅花。 -
摽梅
biào méi
《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助词。摽梅﹐谓梅子成熟而落下。后以"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年龄。 -
断梅
duàn méi
谓梅雨季节的雷雨。 -
望梅
wàng méi
1.词牌名。即《解连坏》﹐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此调创自柳永﹐以词有"信有早梅﹐偏占阳和﹐及时送香来﹐望明艳遥知非雪"句﹐故名"望梅"。后因周邦彦词有"好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参阅《词谱》卷三四。 2.犹言望梅止渴。 -
朱梅
zhū méi
红梅。 -
杏梅
xìng méi
梅树的一种。 -
杨梅
yáng méi
双子叶植物,杨梅科。中国著名水果。常绿乔木。叶倒披针形或长倒卵形。雌雄异株。核果球形,外表有乳头状突起。果肉深红或紫红色,酸甜多汁,可生食或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蜜饯等。叶含芳香油,可提取香料。 -
标梅
biāo méi
指女子已到结婚年龄。 -
梅伯
méi bó/bǎi/bà
人名。传说为商纣臣,因多次劝谏,被纣王杀害。 -
梅华
méi huá/huà/huā
梅花。元王冕有《梅华传》,收辑古来有关梅的故事。 -
梅仙
méi xiān
指汉梅福。 -
梅候
méi hòu
梅雨季节。 -
梅公
méi gōng
指汉梅福。 -
梅三
méi sān
宋梅尧臣的别称。 -
梅丸
méi wán
梅子。 -
梅信
méi xìn/shēn
1.指梅雨开始的信息。 2.梅花开放所报春天将到的信息。亦暗指信函。 -
梅兄
méi xiōng
对梅花的雅称。 -
梅亭
méi tíng
观赏梅花的亭阁。 -
梅关
méi guān
古关名。宋时在江西大庾岭上所置。为江西﹑广东二省分界处。 -
梅仁
méi rén
梅实之仁。 -
梅籔
méi sǒu/shǔ
梅丛,梅林。籔,同"薮"。 -
梅妆
méi zhuāng
"梅花妆"的省称。 -
梅禄
méi lù
突厥语的译音。亦译作"梅録"﹑"梅落"。古代回纥官爵名。 -
梅影
méi yǐng
梅花之疏影。 -
梅霖
méi lín
梅雨。 -
梅犀
méi xī
梅花的瓣子。 -
梅天
méi tiān
黄梅天气。 -
梅酝
méi yùn
酒名。以梅子酿制,故名。 -
梅童
méi tóng
小梅鱼。 -
梅暑
méi shǔ
谓梅雨湿热天气。宋王安石有《酬微之梅暑新句》诗。 -
梅雨
méi yǔ
每年春夏之交,中国江淮流域和日本南部出现的长时期阴雨天气。此时恰是梅子成熟时期,故名;又因气候湿热,衣物易霉,也称“霉雨”。由于在6-7月间,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逐渐增强,在此流域的上空与北方冷空气汇合,常维持一准静止锋系,而造成大范围的连续降雨甚至暴雨。 -
梅红
méi hóng/gōng
像红梅那样的颜色。 -
梅屏
méi píng/bǐng
成排如屏的梅树。 -
梅坞
méi wù
指梅园。 -
梅汁
méi zhī
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 -
梅帐
méi zhàng
见"梅花纸帐"。 -
梅园
méi yuán
1.以梅树为主要特色的园林。 2.园名。在江苏省无锡市西南五里湖北。因山为园,植梅数千株。清末为进士徐殿一小桃园,辛亥以后,成为荣家邸园。今为太湖名胜之一。 3."梅园新村"的省称。 -
梅毒
méi dú/dài
旧称“杨梅疮”。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性病。主要通过性关系传染。先天性梅毒是孕妇梅毒传给胎儿引起的。一般梅毒螺旋体感染后3-4周,在外生殖器部位发生硬下疳(一期梅毒);感染2-3个月左右,可出现斑疹、丘疹及腋、颈、腹股沟部表浅淋巴结肿大(二期梅毒);一、二期梅毒称为早期梅毒,应从速治疗;否则可侵犯心血管等组织脏器,形成晚期梅毒,甚至危及生命。 -
梅派
méi pài
京剧流派之一。京剧著名演员梅兰芳演青衣,兼演刀马旦。他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大,世称"梅派"。 -
梅雪
méi xuě
1.梅与雪。 2.指盛开的白色梅花。 -
梅月
méi yuè
1.指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 2.指疏梅映月的景色。 -
梅蕚
méi è
见"梅萼"。 -
梅腊
méi là/xī
梅实干制成的果饵。 -
梅领
méi lǐng
见"梅岭"。 -
梅英
méi yīng
梅花。 -
梅魂
méi hún
指梅花的精神。 -
梅吹
méi chuī
梅花角声。古代军乐用梅花角,故亦泛指军乐。 -
梅叶
méi yè/xié
(jeanmeslier,1664-1729)法国启蒙思想家,空想共产主义者。曾任乡村神父。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设想了一个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理想社会,并认为用教育即可实现这一理想。著作有《遗书》。 -
梅葛
méi gé/gě
指梅岭﹑葛岭,均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郊。 -
梅岑
méi cén
浙江省普陀山的别名。相传汉隐士梅福曾来此炼药,故称。 -
梅苏
méi sū/sù
以梅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料。 -
梅落
méi luò/là
见"梅禄"。 -
梅鱼
méi yú
1.亦称"梅大头"。亦称"梅头"。 2.鱼名。形状像黄鱼而小,头大,尾柄细,腹﹑背和鳍都呈黄色。生活在近海中。肉可食。 -
梅颊
méi jiá
指梅花瓣。 -
梅诸
méi zhū
1.亦作"梅菹"。 2.由梅实制成的食品。 -
梅簪
méi zān
谓以梅花簪首。 -
梅蒸
méi zhēng
梅雨季的湿热之气。 -
梅溪
méi xī
1.旁植梅树的溪水。 2.亦作"梅溪"。宋王十朋与史达祖的别号。 -
梅尉
méi wèi/yù
1.对县尉的美称。梅福曾为南昌尉,故称。 2.泛称地方官。 -
梅里
méi lǐ
辽贵戚官名。 -
梅驿
méi yì
驿所的雅称。 -
梅酱
méi jiàng
梅子制成的果酱。 -
梅首
méi shǒu
鱼名。即梅童。参见"梅童"。 -
梅菹
méi zū
见"梅诸"。 -
梅实
méi shí
梅树的果实。 -
梅额
méi é
1.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 2.指入梅时节。 -
梅词
méi cí
吟咏梅花的词。 -
梅梢
méi shāo/sào
梅树梢头。 -
梅卤
méi lǔ
梅子与盐。均调味品。 -
梅洗
méi xǐ/xiǎn
方言。指整治金属器皿。 -
梅朵
méi duǒ
梅花。 -
梅粥
méi zhōu/yù
用梅花瓣与白米﹑雪水煮成的粥。 -
梅头
méi tóu/tou
1.指黄梅季节刚开始的时候。 2.见"梅鱼"。 -
梅録
méi lù
见"梅禄"。 -
梅煎
méi jiān
梅制的蜜饯,梅脯。 -
梅山
méi shān
1.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境。传说为汉梅福隐处之一。 2.山名。在今浙江省奉化县境。相传为梅福赏游处。 3.山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境。山上多梅,传为曹操行军望梅止渴处。 4.山名。在今安徽省舒城县境。传说为梅福隐处之一。 5.山名。在今安徽省东至县境。 6.山名。在湖南省新化县﹑安化县间。在新化者称上梅山,在安化者称下梅山。 7.山名。在安徽省金寨县。1956年在这里建成梅山水库。 8.特指扬州梅花岭。上有明史可法衣冠冢。 -
梅骨
méi gǔ/gū
梅花的风骨。 -
梅风
méi fēng
1.指早春的风。 2.黄梅季节的风。 -
梅须
méi xū
梅花蕊。 -
梅夏
méi xià
指初夏。因梅熟于夏初,故称。 -
梅湖
méi hú
湖名。 -
梅市
méi shì
地名。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相传汉梅福避王莽乱,至会稽,人多依之,遂为村市。 -
梅生
méi shēng
指汉梅福。 -
梅片
méi piàn/piān
1.梅花瓣。 2.喻雪花。 3.茶名。 -
梅香
méi xiāng
①梅花的香气:入帘飞雪带梅香。②古时婢女多以“梅香”为名,后因以为婢女代称:两个梅香伏侍|做了一辈子梅香丫鬟。 -
梅妃
méi fēi/pèi
唐玄宗妃。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得宠。性爱梅,居所均植梅花,因名"梅妃"。后因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宋有传奇小说《梅妃传》写其事。 -
梅润
méi rùn
谓梅雨季节的潮湿空气。 -
梅脸
méi liǎn
犹梅腮。 -
梅妍
méi yán
楼名。明太祖建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以置官伎。参阅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 -
梅腮
méi sāi
指梅花待放之苞。美如妇女之颊,故称。 -
梅真
méi zhēn
指汉梅福。梅福字子真,故称。 -
梅粉
méi fěn
指梅花或腊梅花。 -
梅岭
méi lǐng/líng
1.山名。即大庾岭。五岭之一。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古时岭上多植梅,故名。 2.山名。亦名飞鸿山,在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据传梅福曾学道于此,因以得名。其岭冈峦起伏,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岭上有梅仙坛。现建有宾馆,为避暑旅游胜地。 3.山名。亦作"梅领"。在江西省宁都县东北。 -
梅槐
méi huái
一种似蔷薇的树。 -
梅干
méi gān/gàn
1.用梅子干制成的果饵。 2.见"梅干菜"。 -
梅气
méi qì
梅花的香气。 -
梅钱
méi qián
指梅花瓣。 -
梅花
méi huā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2.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 3.指梅花纸帐。 4.《梅花落》的省称。 5.扬州梅花岭的省称。 6.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
梅芝
méi zhī
即白符芝。芝之一种。白符芝,似梅,大雪而花,季冬而实。故称。 -
梅萼
méi è
1.亦作"梅蕚"。 2.梅花的蓓蕾。 -
梅飙
méi biāo
黄梅时节的风。 -
梅蕊
méi ruǐ
梅花蓓蕾。 -
梅杖
méi zhàng
梅树枝干制成的拐杖。元谢宗可有《梅杖》诗。 -
梅目
méi mù
含有醋意的目光。 -
梅瓜
méi guā
以梅子汁腌制的瓜。 -
梅妻
méi qī/qì
对梅花的戏称。 -
梅福
méi fú
汉九江郡寿春人,字子真。官南昌尉。及王莽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江南各地以至闽粤,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
梅汤
méi tāng/shāng
即酸梅汤。 -
梅姑
méi gū
传说中的汉代道姑,有奇术。 -
梅圃
méi pǔ
种植梅树的园地。 -
梅豆
méi dòu
1.梅花苞蕾。 2.食品。用梅子﹑糖﹑红曲搀和着煮成的熟黄豆。 -
梅浆
méi jiāng/jiàng
梅子的浆汁。 -
梅梁
méi liáng
1.指会稽(今浙江绍兴)禹庙的大梁。 2.泛指宫殿的大梁。 -
梅龙
méi lóng
偃卧如龙形的老梅树。 -
梅盐
méi yán
梅子与盐。调味品。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
梅子
méi zǐ
1.梅树的果实。味酸,立夏后成熟。生者青色,叫青梅;熟者黄色,叫黄梅。 2.指梅树。 -
梅心
méi xīn
梅花的苞蕾。 -
梅轩
méi xuān
有梅花的轩室。 -
梅梅
méi méi
昏暗不清貌。 -
梅柳
méi liǔ
1.梅与柳。梅花开放,柳枝吐芽,均是春天降临的信息,故常以并称。 2.特指一种梅枝柳叶形的面食。 -
梅格
méi gé
梅花的品格。 -
梅黬
méi yǎn
衣物受潮所生的霉点。 -
梅鹤
méi hè
梅与鹤。 -
楚梅
chǔ méi
1.指楚地的梅花。 2.指楚地产的梅子。 -
楞梅
léng méi
杨梅的别名。 -
榔梅
láng méi
1.亦作"樃梅"。 2.木名。 -
槁梅
gǎo méi
即乌梅。 -
檕梅
jì méi
即山楂。 -
欧梅
ōu méi
宋诗人欧阳修和梅尧臣的并称。 -
残梅
cán méi
凋零的梅花。 -
江梅
jiāng méi
一种野生梅花。 -
洗梅
xǐ/xiǎn méi
梅雨之后所降的雨。 -
猴梅
hóu méi
梅的一种。 -
玉梅
yù méi
1.白梅花。 2.宋时元宵节用绢或纸做的假花,为妇女首饰之一。 3.菊名。 -
甜梅
tián méi
杏的别名。 -
白梅
bái méi
1.白色梅花。 2.经盐腌后晒干的梅子。可入药。 -
盐梅
yán méi
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2.调和;和谐。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4.白梅的异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梅》。 -
石梅
shí/dàn méi
珊瑚的一种。 -
缃梅
xiāng méi
浅黄色梅花。 -
羹梅
gēng méi
调和羹汤的佐料﹐用以比喻宰辅。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
腊梅
là/xī méi
①落叶灌木,叶子对生,卵形,开花以后才长叶子。冬季开花,花瓣外层黄色,内层暗紫色,香味浓。供观赏。②这种植物的花。 -
苏梅
sū/sù méi
北宋诗人苏舜钦与梅尧臣的并称。 -
苔梅
tái méi
枝干着有苔藓的梅树。 -
落梅
luò/là méi
即《梅花落》。古笛曲名。 -
蜡梅
là/zhà méi
落叶灌木。叶对生﹐卵形。冬末开花﹐色如黄蜡﹐香味浓﹐供观赏。花可提取芳香油;花蕾入药﹐功能解暑生津﹑顺气﹑止咳。 -
观梅
guān/guàn méi
古占法。指宋代邵雍所作的梅花数。 -
调梅
tiáo/diào méi
谓用盐梅调味﹐使食物味美。喻指宰相执掌政柄﹐治理国家。梅﹐味酸﹐古代调味品。语本《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