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夷” 词语大全

  • 三夷 sān yí
    古代居住在浙江东南沿海的三个部族,是百越的一支。
  • 不夷 bù yí
    1.不悦。 2.复姓。宋罗泌《路史》谓微子后有不夷氏。
  • 丑夷 chǒu yí
    1.犹侪辈。古称年辈相同﹑学行相类的人。 2.古代对外国人的鄙称。
  • 东夷 dōng yí
    1.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 2.指三国吴。 3.特指清朝统治者。 4.旧指我国东方日本﹑朝鲜等国家。
  • 串夷 chuàn yí
    即混夷,古代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名。
  • 九夷 jiǔ yí
    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何晏集解引马融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明袁衮《远游赋》:"昔孔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2.泛称少数民族。
  • 伤夷 shāng yí
    见"伤痍"。
  • 伯夷 bó yí
    1.相传为颛顼之师。《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吕氏春秋.尊师》:"帝颛顼师伯夷父。"陈奇猷校释:"《汉书.古今人表》作'柏夷亮父',班固自注云:'颛顼师'。案,柏﹑伯通。伯夷其氏……亮其名,'父'则是男子之美称也。"一说"亮"即"夷"字之误,隶书'夷'字或作'夷',与'亮'形近。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汉书》。 2.舜的臣子,齐太公的祖先。 3.商末孤竹君长子。
  • 佟夷 tóng yí
    对满人的蔑称。满族多佟姓,故称。
  • 俦夷 chóu yí
    指地位相等之人。
  • 倭夷 wō/wēi yí
    纡回历远貌。
  • 六夷 liù/lù yí
    古指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后泛指外族。
  • 兹夷 zī/cí yí
    一种巨形山龟。
  • 剪夷 jiǎn yí
    铲平,清除。
  • 冲夷 chōng yí
    冲和平易。
  • 冰夷 bīng yí
    即冯夷。传说中的河神。
  • 冶夷 yě yí
    妖媚;美丽。
  • 凌夷 líng yí
    也作“陵夷”。衰败;衰退:国势凌夷,不可复振。
  • 创夷 chuàng/chuāng yí
    见"创痍"。
  • 删夷 shān yí
    1.削除;剪除。 2.犹删除。
  • 北夷 běi yí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 匪夷 fěi yí
    不寻常。
  • 华夷 huá yí
    1.指汉族与少数民族。后亦指中国和外国。 2.宋元时指国家的疆域。
  • 南夷 nán/nā yí
    旧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又指南方边远地区。
  • 参夷 cān yí
    封建王朝诛灭三族的酷刑。
  • 后夷 hòu yí
    即后羿。
  • 呕夷 ǒu/ōu/òu yí
    1.水名。也叫沤夷水或滱水。源出山西浑源县东南枪锋岭,东南流入河北为唐河。 2.古湖泽名。也叫昭馀祁。
  • 堣夷 yú yí
    1.古地名。 2.因堣夷在东方海滨,故后亦以指日本。
  • 唐夷 táng yí
    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皮坚厚,可制甲。后因借以称良甲。
  • 商夷 shāng yí
    指商鞅与管仲。管仲,名夷吾。
  • 嘉夷 jiā yí
    犹喜悦。
  • 四夷 sì yí
    古代指居于我国四周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四夷来朝。
  • 坦夷 tǎn yí
    坦率平易。
  • 埽夷 sào/sǎo yí
    扫荡夷灭。
  • 外夷 wài yí
    1.亦作"外彝"。 2.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
  • 夷与 yí yǔ/yù/yú
    迟疑不前。
  • 夷则 yí zé
    十二律之一。阴律六为吕﹐阳律六为律。夷则为阳律的第五律。律吕相配居第九。
  • 夷刜 yí fú
    杀戮﹐屠杀。
  • 夷宗 yí zōng
    灭族。
  • 夷乐 yí lè/yuè
    古指各少数民族的音乐。
  • 夷姤 yí gòu/dù
    谓性情平和厚重。
  • 夷叔 yí shū
    伯夷﹑叔齐的并称。
  • 夷岨 yí jú/jù
    见"夷阻"。
  • 夷俟 yí sì/qí
    伸两足箕踞而坐。古人视作倨傲无礼之态。
  • 夷庭 yí tíng
    平正;平直。
  • 夷人 yí rén
    1.指古代中国东部地区各部族之人。 2.引申为对中国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 3.对外国人的泛称。
  • 夷世 yí shì
    太平之世。
  • 夷光 yí guāng
    又称西施。春秋越国美女。
  • 夷庚 yí gēng
    1.平坦大道。 2.平坦貌。 3.比喻王政。
  • 夷关 yí guān
    闭关﹐封锁关口。
  • 夷固 yí gù
    倨傲﹐傲慢。
  • 夷寇 yí kòu
    指外族入侵的战祸。
  • 夷床 yí chuáng
    古丧礼陈尸之床。
  • 夷伤 yí shāng
    1.杀伤;创伤。 2.指被杀伤或受伤害的人。 3.破坏﹐毁坏。
  • 夷坦 yí tǎn
    1.平坦。 2.指平坦之地。 3.平易坦率。 4.安详自若貌。
  • 夷伦 yí lún
    1.平列;等同。 2.常类﹐平常之辈。
  • 夷仪 yí yí
    通常的礼仪。
  • 夷巢 yí cháo
    伯夷和巢父的并称。用以指品行高洁的人。
  • 夷务 yí wù
    清代后期指与外国有关系的各种事务。
  • 夷任 yí rèn/rén
    平易而放达。
  • 夷一 yí yī
    谓太平统一。
  • 夷平 yí píng
    1.平坦。 2.铲平﹐平毁。
  • 夷届 yí jiè
    终止;止息。
  • 夷场 yí cháng/chǎng
    旧时指上海的租界。亦以称旧上海。犹言洋场﹐含贬义。
  • 夷夏 yí xià
    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 夷居 yí jú
    犹箕踞。形容倨傲无礼。
  • 夷廓 yí kuò
    坦荡﹐宽阔。
  • 夷粹 yí cuì
    平和纯正。
  • 夷矛 yí máo
    古兵器。古代车战和守城用的一种长矛。
  • 夷澹 yí dàn/tán
    平易恬静。
  • 夷瘳 yí chōu
    疾病平复痊愈。比喻生民疾苦的解除。
  • 夷远 yí yuǎn/yuàn
    平和而高远。
  • 夷衾 yí qīn
    古代丧礼用以覆盖尸体﹑灵柩的被单。
  • 夷泰 yí tài
    1.平坦通畅。 2.平和闲静。
  • 夷跖 yí zhí
    伯夷与盗跖的并称。古谓前者清廉﹐后者贪暴﹐常以喻善恶迥异之人。
  • 夷牧 yí mù
    近代对外国牧师之称。
  • 夷貊 yí mò
    古代对东方和北方民族之称。亦泛指各少数民族。
  • 夷阻 yí zǔ
    1.亦作"夷岨"。 2.平坦和险阻。喻安危;生死。
  • 夷翦 yí jiǎn
    杀戮。
  • 夷拔 yí bá
    攻破。
  • 夷盘 yí pán
    盛冰冰尸用的大盘。
  • 夷陆 yí lù/liù
    平地。
  • 夷羊 yí yáng/xiáng
    1.古指神兽﹑怪兽。《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韦昭注:"夷羊﹐神兽。牧﹐商郊牧野。"《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裴骃集解引晋徐广曰:"此事出《周书》及《随巢子》﹐云'夷羊在牧'。牧﹐郊也。夷羊﹐怪物也。"一说﹐土神。《淮南子.本经训》:"江河三川,絶而不流,夷羊在牧,飞蛩满野。"高诱注:"夷羊,土神。殷之将亡,见于商郊牧野之地。"后亦以比喻乱世中的贤者。 2.复姓。春秋晋国有夷羊五。
  • 夷荡 yí dàng
    平定。
  • 夷残 yí cán
    伤残﹐死亡。
  • 夷旷 yí kuàng
    1.平和旷达。 2.闲适放达。 3.平坦而宽阔。
  • 夷翟 yí dí/zhái
    夷狄。
  • 夷蹲 yí dūn
    犹夷踞。
  • 夷落 yí luò/là
    古称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亦借指少数民族。
  • 夷惠 yí huì
    伯夷﹑柳下惠的并称。古代廉正之士。
  • 夷族 yí zú
    诛灭宗族。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其株连范围﹐历代不一。秦汉有夷三族罪﹐封建社会后期有所谓夷九族﹐并及伯叔等旁系血亲。见《唐律疏义》﹑《通典.刑制》﹑《明律》。
  • 夷迹 yí jì
    绝迹。
  • 夷犹 yí yóu
    见"夷由"。
  • 夷雅 yí yǎ
    平和闲雅。
  • 夷简 yí jiǎn
    平易质朴。
  • 夷道 yí dào
    1.平易之道。 2.平坦的道路。
  • 夷敞 yí chǎng
    平坦而宽广。
  • 夷畅 yí chàng
    平和通达。
  • 夷殄 yí tiǎn
    诛灭。
  • 夷怿 yí yì
    愉快;喜悦。
  • 夷延 yí yán
    谓地势平坦而广阔。
  • 夷烟 yí yān
    指鸦片烟。
  • 夷牟 yí móu/mù
    相传黄帝时始造箭者。
  • 夷破 yí pò
    攻破。
  • 夷难 yí nán/nàn/nuó
    平定祸乱。
  • 夷鱼 yí yú
    伯夷﹑史鱼的并称。伯夷清﹐史鱼直﹐古人以为清廉忠直的典范。
  • 夷毁 yí huǐ
    毁坏。
  • 夷服 yí fú/fù
    古九服之一。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 夷踞 yí jù
    两腿伸直张开坐在地上。形容随便﹐不拘礼节。
  • 夷灶 yí zào
    平毁炉灶。
  • 夷愉 yí yú/tōu
    和乐。
  • 夷然 yí rán
    1.坦然﹐泰然。 2.鄙视貌。
  • 夷蛮 yí mán
    古代对东方和南方各族的泛称。
  • 夷泯 yí mǐn
    消灭;灭尽。
  • 夷獠 yí liáo
    1.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之称。 2.指外国侵略者。
  • 夷晏 yí yàn
    平静清明。
  • 夷直 yí zhí
    平直。
  • 夷隆 yí lóng
    犹盛衰。
  • 夷禽 yí qín
    常禽。
  • 夷逸 yí yì
    犹安闲。
  • 夷戮 yí lù
    杀戮。
  • 夷洲 yí zhōu
    隋以前指称我国台湾。
  • 夷氛 yí fēn
    1.谓平定叛乱。 2.指外族入侵的战祸。
  • 夷陨 yí yǔn
    诛灭。
  • 夷施 yí shī
    西施的别称。
  • 夷视 yí shì
    犹蔑视﹐藐视。
  • 夷由 yí yóu
    1.亦作"夷犹"。犹豫;迟疑不前。 2.从容自得。 3.鼯鼠的别名。
  • 夷诛 yí zhū
    诛杀。
  • 夷靡 yí mǐ/mí
    1.低平。 2.倾颓。
  • 夷絶 yí jué
    灭绝。
  • 夷民 yí mín
    1.谓使度量标准统一﹐民众交易公平。 2.对外国人的泛称。
  • 夷荒 yí huāng
    指蛮夷荒远之地。
  • 夷涂 yí tú
    平坦的道路。
  • 夷淡 yí dàn
    谓性情平和淡泊。
  • 夷考 yí kǎo
    考察。
  • 夷越 yí yuè
    1.古国名。即于越。夏少康庶子的封国。 2.古代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各族聚居地区之称。
  • 夷玉 yí yù
    美玉之一种。
  • 夷歌 yí gē
    夷人的歌曲。亦泛指外族的歌曲。
  • 夷馆 yí guǎn
    清代称外国人在中国的馆舍。
  • 夷昧 yí mèi
    犹蒙昧﹐暗昧。
  • 夷路 yí lù
    平坦的道路。
  • 夷音 yí yīn
    1.古指外族语言。 2.谓外族音乐。
  • 夷豁 yí huò/huō/huá
    平坦而开阔。
  • 夷弱 yí ruò
    削弱。
  • 夷险 yí xiǎn
    1.平险。 2.平坦与险阻。 3.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 4.犹言正与偏。 5.谓艰险。 6.指险峻。
  • 夷狄 yí dí
    1.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3.视为夷狄。
  • 夷表 yí biǎo
    夷服之外的地方﹐泛指荒远地区。
  • 夷达 yí dá
    旷达。
  • 夷貉 yí hé/háo/mò
    即夷貊。
  • 夷易 yí yì
    1.平易﹐平正。 2.引申为简易﹐浅显。 3.平和谦逊。
  • 夷白 yí bái
    谓安于清贫﹐洁身自爱。
  • 夷德 yí dé
    1.谓夷人之性。 2.常德。
  • 夷陂 yí bēi/pí/pō
    平正和偏颇;平坦和险阻。
  • 夷言 yí yán
    古指黄河流域华夏族以外的各种语言。后亦泛指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言语。
  • 夷羿 yí yì
    1.指后羿。夏代有穷之君﹐名羿﹐因居东夷﹐故称。太康无道﹐夏衰﹐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后因溺于田猎﹐不修民事﹐为寒浞所杀。事见《左传.襄公四年》。 2.相传羿为尧时善射者。尧时十日并出﹐猛兽为害﹐羿受尧命﹐上射十日﹐下射封豨长蛇﹐为民除害。事见《淮南子.本经训》。
  • 夷齐 yí qí
    伯夷和叔齐的并称。
  • 夷芟 yí shān
    本指以钩镰贴地割草﹐引申为铲除;删除。
  • 夷鬼 yí guǐ
    古代东夷所祭奉之神。
  • 夷门 yí mén
    1.战国魏都城的东门。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因在夷山之上﹐故名。 2.泛指城门。 3.大梁(开封)的别称。
  • 夷漫 yí màn
    1.漫灭;磨平。 2.平坦而广阔。
  • 夷皓 yí hào
    伯夷和商山四皓的合称。同为避乱君而隐遁﹐古称高节之士。
  • 夷陵 yí líng
    楚先王的坆墓,在今湖北宜昌县东。
  • 夷覆 yí fù
    灭亡。
  • 夷陬 yí zōu
    古代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之称。
  • 夷灭 yí miè
    1.诛杀;消灭。 2.湮灭﹐毁坏。
  • 夷说 yí shuō/shuì/yuè
    安乐﹐喜悦。
  • 夷徼 yí jiǎo/jiào
    与夷人相邻的边界。
  • 夷畿 yí jī
    古九畿之一。国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畿。
  • 夷等 yí děng
    同列﹐同辈。
  • 女夷 nǚ yí
    传说中掌万物生长之神。后世亦以为花神。见明陈懋仁《庶物异名疏》﹑明冯应京《月令广义》。
  • 威夷 wēi yí
    1.陵夷,衰颓。 2.逶迤。迂远貌。
  • 孤夷 gū yí
    指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 封夷 fēng yí
    见"封姨"。
  • 居夷 jú yí
    1.亦作"居彝"。 2.本指居住在东方九夷之地。后泛指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
  • 屯夷 tún/zhūn yí
    1.艰危与平定。 2.偏义词。偏指困厄。
  • 山夷 shān yí
    1.山势平缓。 2.古代对聚集山中的武装力量的贬称。
  • 岛夷 dǎo yí
    1.古指我国东部近海一带及海岛上的居民。 2.南北朝时南北双方封建统治者各以正统自居,互相诋毁,北朝称南朝为岛夷。 3.指倭寇。亦泛称外国侵略者。含有鄙视意。
  • 崄夷 xiǎn yí
    指危险。
  • 嵎夷 yú yí
    古代指山东东部滨海地区。
  • 巢夷 cháo yí
    巢父和伯夷的并称。
  • 希夷 xī yí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 4.指道家﹑道士。
  • 平夷 píng yí
    1.平坦。 2.犹平安。 3.平和;平易。 4.荡平;毁平。
  • 广夷 guǎng/ān yí
    广阔平坦。
  • 徐夷 xú yí
    即徐戎。
  • 恢夷 huī yí
    廓平。
  • 恬夷 tián yí
    安静平和。
  • 戕夷 qiāng yí
    伤害摧残。
  • 戎夷 róng yí
    1.戎和夷。古民族名。泛指少数民族。 2.谓艰险不宁。
  • 戡夷 kān yí
    平定。
  • 执夷 zhí yí
    1.持平;主持公道。 2.兽名。
  • 扫夷 sǎo/sào yí
    平定。
  • 攘夷 rǎng yí
    抗拒异族入侵。
  • 收夷 shōu yí
    捕杀。
  • 新夷 xīn yí
    即辛夷。木兰的别名。新﹐通"辛"。
  • 方夷 fāng yí
    我国古时少数民族之一。
  • 族夷 zú yí
    族灭。
  • 无夷 wú yí
    即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河神名。
  • 旷夷 kuàng yí
    旷达坦荡。
  • 旸夷 yáng yí
    铠甲名。
  • 昆夷 kūn yí
    1.殷周时我国西北部族名。 2.泛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 明夷 míng yí
    1.六十四卦之一。即离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艰贞。"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 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 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鸣"。《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李镜池通义:"明夷﹐借为鸣鴺。"一说﹐即鸣雉。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4.指太阳下山。 5.鸣弓。谓拉弓发射。 6.大弓。 7.东方之国,日出处。
  • 景夷 jǐng yí
    汉代台名。
  • 替夷 tì yí
    犹衰微。
  • 朗夷 lǎng yí
    高洁坦荡。
  • 望夷 wàng yí
    秦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泾阳县东南﹐因东北临泾水以望北夷﹐故名。秦末﹐赵高迫杀秦二世于此。
  • 杞夷 qǐ yí
    指古杞国。因《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有"杞桓公来朝,用夷礼"语,故称。
  • 枭夷 xiāo yí
    诛戮。
  • 歼夷 jiān yí
    诛灭。
  • 殄夷 tiǎn yí
    杀尽。
  • 残夷 cán yí
    犹残杀。
  • 毁夷 huǐ yí
    摧毁夷平。
  • 民夷 mín yí
    犹民众。古代用于少数民族。
  • 沦夷 lún yí
    衰微;沦落。
  • 流夷 liú yí
    香草名。
  • 海夷 hǎi yí
    指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
  • 消夷 xiāo yí
    消除;消亡。
  • 淫夷 yín yí
    1.重创;杀伤。 2.过甚;恣意发挥。
  • 淮夷 huái yí
    古代居于淮河流域的部族。
  • 混夷 hùn/hún yí
    古种族名。又作昆夷﹑串夷﹑畎夷﹑犬夷等。即犬戎,西戎的一种。相传殷周时,混夷很强,是殷周西边的劲敌。周文王﹑穆王与之进行过战争。
  • 清夷 qīng yí
    1.亦作"清彝"。清平;太平。 2.清净恬淡。 3.明白平易。
  • 灭夷 miè yí
    消灭。
  • 烝夷 zhēng yí
    见"烝彝"。
  • 烧夷 shāo yí
    烧毁使成为平地。
  • 犬夷 quǎn yí
    即犬戎。
  • 犹夷 yóu yí
    1.犹豫。 2.犹舒散﹑游逛。
  • 玄夷 xuán yí
    1.我国古代东夷九种之一。 2.指东夷的君长。 3.谓与道同而无形。
  • 琨夷 kūn yí
    即昆夷。古代戎族。
  • 由夷 yóu yí
    许由和伯夷的并称。
  • 畎夷 quǎn yí
    即犬戎。又称混夷﹑昆夷。古戎人的一支,在殷周时居于我国西北部。
  • 留夷 liú yí
    香草名。一说,即芍药。
  • 番夷 fān/pān yí
    旧指边境的少数民族。
  • 瘢夷 bān yí
    1.创伤。 2.指使受创伤﹐受损伤。
  • 白夷 bái yí
    1.东夷之一种。 2.清代称西欧人。
  • 百夷 bǎi yí
    旧时对滇中少数民族的称呼。
  • 盘夷 pán yí
    犹创伤。盘,通"瘢"。
  • 禽夷 qín yí
    擒灭。
  • 秉夷 bǐng yí
    见"秉彝"。
  • 等夷 děng yí
    1.同等;同辈;同等的人。 2.匹比。 3.辈分或等级的差别。
  • 简夷 jiǎn yí
    犹平易。
  • 粹夷 cuì yí
    纯洁平和。
  • 翦夷 jiǎn yí
    削平。
  • 红夷 hóng/gōng yí
    1.旧称荷兰。 2.大炮名。参见"红夷炮"。
  • 胡夷 hú yí
    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胡夷并称亦泛指外族或外族人。
  • 腾夷 téng yí
    在平地上奔驰。喻宦途顺利。
  • 色夷 sè/shǎi yí
    神色平和。
  • 芟夷 shān yí
    ①除草:路旁的杂草都将芟夷尽净。②铲除;削平:芟夷僭盗,荡涤凶奸。③杀戮:芟夷生灵。
  • 荒夷 huāng yí
    古时对海疆﹑边陲地区的居民或民族的泛称。
  • 荡夷 dàng yí
    扫荡平定。
  • 获夷 huò yí
    能俘获夷狄者。一说是古之壮士。
  • 莱夷 lái yí
    古国名。殷周时分布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鲁襄公六年为齐所灭。
  • 蔑夷 miè yí
    轻视。
  • 蕃夷 fán/fān/bō/pí yí
    旧时中原人对外族或异国人的统称。蕃,通"番"。
  • 虚夷 xū yí
    恬淡寡欲。
  • 虔夷 qián yí
    犹削除﹐平定。
  • 虾夷 xiā/há yí
    1.亦作"虾蛦"。 2.日本古时北方未开化的民族。其人多毛及须髯﹑颡高﹑眼凹﹑鼻尖﹑肤色浅棕﹐居住在本州东北奥羽﹑北陆地方。一般认为北海道阿伊努人即其后裔。
  • 蛮夷 mán yí
    1.亦作"蛮彝"。 2.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
  • 衍夷 yǎn yí
    广平。
  • 裔夷 yì yí
    边远的夷人。
  • 西夷 xī yí
    1.古代指我国西部地区的部族。 2.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侵略者的鄙称。
  • 诛夷 zhū yí
    1.亦作"诛"。 2.杀戮﹐诛杀。
  • 说夷 shuō/shuì/yuè yí
    喜悦﹐愉快。
  • 调夷 tiáo/diào yí
    和谐平和。
  • 贞夷 zhēn yí
    中正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