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伏” 词语大全

  • 三伏 sān fú
    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初伏一般在7月12日至22日之间;中伏在7月23日至8月1日之间;末伏在8月8日至18日之间。初伏和中伏各固定为十天,末伏视交伏早晚,十天或二十天不等。
  • 下伏 xià fú
    三伏中的末伏。
  • 不伏 bù fú
    不服。
  • 中伏 zhōnɡ fú
    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 乞伏 qǐ fú
    复姓。晋有乞伏国仁。见《晋书》。
  • 二伏 èr fú
    中伏。
  • 伏龙 fú lóng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2.指灶神。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 伏突 fú tū
    短刀。
  • 伏落 fú luò/là
    沦落。
  • 伏词 fú cí
    招供之词。
  • 伏输 fú shū
    承认失败。也作服输。
  • 伏线 fú xiàn
    埋下的线索;伏笔。
  • 伏雌 fú cí
    指母鸡。
  • 伏罪 fú zuì
    承认自己的罪过:低头~。也作服罪。
  • 伏维 fú wéi
    见"伏惟"。
  • 伏羲 fú xī
    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风姓。相传其始画八卦,又教民渔猎,取牺牲以供庖厨,因称庖牺。亦作"伏戏"﹑"伏牺"。
  • 伏引 fú yǐn
    谓服罪,认罪。
  • 伏袭 fú xí
    谓伏兵袭击。
  • 伏踬 fú zhì
    趴下:伏踬就地,匍匐以进。
  • 伏历 fú lì
    见"伏枥"。
  • 伏路 fú lù
    暗道,隐秘的通路。
  • 伏阙 fú què/quē
    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 伏甲 fú jiǎ
    谓埋伏武士或军队。
  • 伏乞 fú qǐ
    向尊者恳求。伏,敬词。
  • 伏雨 fú yǔ/yù
    指连绵不断的雨。
  • 伏枥 fú lì
    1.亦作"伏历"。 2.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 3.喻指养育。 4.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 5.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
  • 伏息 fú xī
    隐匿形迹。
  • 伏翼 fú yì
    即蝙蝠。
  • 伏隐 fú yǐn/yìn
    藏匿;隐居。
  • 伏旱 fú hàn
    伏天出现的旱情:战胜~。
  • 伏诛 fú zhū
    〈书〉伏法。
  • 伏鸾 fú luán
    三国魏邓艾的别号。
  • 伏处 fú chǔ/chù
    1.隐居。 2.安处,不四出活动。
  • 伏惟 fú wéi
    1.亦作"伏维"。 2.下对上的敬词。多用于奏疏或信函。谓念及,想到。 3.表示希望,愿望。
  • 伏苓 fú líng
    见"伏灵"。
  • 伏状 fú zhuàng
    1.承认罪状。 2.承认罪状的书面供词。
  • 伏辕 fú yuán
    1.伏在车辕上。指拉车。 2.指拉车的马。比喻常人。
  • 伏水 fú shuǐ
    1.指地下涌出的水。 2.泅水。
  • 伏戏 fú xì/hū
    见"伏羲"。
  • 伏辜 fú gū
    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语本《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 伏质 fú zhì
    见"伏锧"。
  • 伏丑 fú chǒu
    谓隐伏的寇盗。
  • 伏汛 fú xùn
    在伏天里发生的河水暴涨。
  • 伏轼 fú shì
    1.亦作"伏式"。 2.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车。
  • 伏案 fú àn
    上身靠在桌子上(读书、写字):~写作。
  • 伏莽 fú mǎng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 伏节 fú jié
    犹言殉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
  • 伏日 fú rì
    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29°c,最高气温可达38~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
  • 伏局 fú jú
    下棋时失败的一方表示服输。
  • 伏死 fú sǐ
    1.甘愿舍弃生命。 2.退隐而死。
  • 伏石 fú shí/dàn
    暗礁。
  • 伏中 fú zhōng
    指三伏期间。
  • 伏戎 fú róng
    1.埋伏军队或刺客。 2.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
  • 伏蒲 fú pú
    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事见《汉书.史丹传》。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
  • 伏念 fú niàn
    1.谓退而自省。 2.伏,敬词;念,念及,想到。旧时致书于尊者多用之。 3.犹俯念,下念。谓在上者体察下情。
  • 伏钺 fú yuè
    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 伏藏 fú cáng/zàng
    隐藏;潜藏。
  • 伏贴 fú tiē
    ①紧贴在上面:壁纸糊得很~。②同‘伏帖’①。
  • 伏事 fú shì
    1.隐秘的事情。 2.指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职。 3.指侍候,服侍。 4.指屈膝事人。 5.指用暴力对付﹑整治人。
  • 伏腊 fú là/xī
    1.亦作"伏臈"。 2.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3.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4.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 伏兔 fú tù
    1.亦作"伏菟"。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 3.指织机上的部件。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 5.亦作"伏菟"。草药飞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 伏魄 fú pò
    1.古代迷信,谓人始死时魂魄离体未久,可持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招其魂魄归体,称为"伏魄"。伏,通"复"。 2.指死而复苏。
  • 伏桩 fú zhuāng
    埋设木桩。
  • 伏抱 fú bào
    禽鸟孵卵。
  • 伏兵 fú bīng
    埋伏下来伺机攻击敌人的军队。
  • 伏薮 fú sǒu
    方言。谓鸡孵卵。
  • 伏刑 fú xíng
    被处决。
  • 伏彦 fú yàn
    指隐居的贤人。
  • 伏蛰 fú zhé
    隐伏,潜藏。
  • 伏猎 fú liè
    1.唐户部侍郎萧炅曾将"伏腊"误读为"伏猎"。后因以"伏猎"为大臣不学无文之典实。 2.见"伏猎侍郎"。
  • 伏属 fú shǔ/zhǔ
    指隶属,下属。
  • 伏侍 fú shì
    同‘服侍’。
  • 伏卧 fú wò
    1.趴着;卧倒。2. [指狗]∶头伏在前爪上躺下。
  • 伏弢 fú tāo
    仆倒在弓套上。《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国语.晋语九》:"郑人击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韦昭注:"弢﹐弓衣也。"后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
  • 伏礼 fú lǐ
    犹言陪礼。
  • 伏热 fú rè
    盛夏的炎热。
  • 伏特 fú tè
    电压单位,1安培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姆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特。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Conte Alessan-dro Volta,也译作伏打)而定的。简称伏。
  • 伏锧 fú zhì
    1.亦作"伏质"。 2.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锧"。质,通"锧",砧。亦泛指被处死。
  • 伏窜 fú cuàn
    藏匿逃窜。
  • 伏闇 fú àn
    隐伏暗处;隐藏。
  • 伏谒 fú yè
    谒见尊者,伏地通姓名。
  • 伏狮 fú shī
    指船头或船尾顶部的大横木。
  • 伏帖 fú tiè/tiě/tiē
    ①舒适:心里很~。也作伏贴。②同‘服帖’①。
  • 伏祭 fú jì/zhài
    在伏日举行的祭祀。
  • 伏愆 fú qiān
    认罪。
  • 伏肉 fú ròu
    死尸的肉。
  • 伏流 fú liú
    1.潜藏在地下的水流,地下河流。 2.指水在地下流动。 3.比喻暗中流布。
  • 伏菟 fú tù/tú
    1.见"伏兔"。 2.见"伏兔"。
  • 伏候 fú hòu
    俯伏等候。下对上的敬词。
  • 伏骥 fú jì
    《楚辞.九辩》:"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王逸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
  • 伏女 fú nǚ/rǔ
    指西汉经学家伏胜的女儿。曾奉父命传《尚书》于晁错。
  • 伏食 fú shí
    服食。指道家服食丹药。
  • 伏奏 fú zòu
    谓俯伏上奏。
  • 伏小 fú xiǎo
    甘愿处于低下的地位。
  • 伏臈 fú là/gé
    见"伏腊"。
  • 伏手 fú shǒu
    称手,顺手。
  • 伏犀 fú xī
    指人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旧时迷信者以为显贵之相。
  • 伏伺 fú sì/cì
    1.隐伏窥伺。 2.服侍。
  • 伏埋 fú mái/mán
    埋伏。
  • 伏笔 fú bǐ
    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
  • 伏吟 fú yín
    旧时术士占卜吉凶时所得卦爻之象。
  • 伏虎 fú hǔ
    ①制服猛虎,比喻战胜恶势力。②伏着的老虎。③也称“滚轮”。一种体育器械。由两个直径214厘米的圆轮构成。两轮间距65厘米,由六根横杠连接,并有踏板和把手环。可单人或双人做向前和侧向滚动练习。
  • 伏从 fú cóng/zòng
    服从。
  • 伏脉 fú mài/mò
    1.指文章中前后照应的线索。 2.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其脉搏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常见于邪闭﹑厥证及剧痛。
  • 伏阴 fú yīn
    1.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 2.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
  • 伏膺 fú yīng
    1.服膺。伏,通"服"。谓倾心,钦慕。 2.服膺。伏,通"服"。指信服;归心。 3.服膺。伏,通"服"。谓从学,师事。
  • 伏祠 fú cí
    秦时伏日祭祀名。
  • 伏式 fú shì
    见"伏轼"。
  • 伏弩 fú nǔ
    1.埋伏弓箭手。 2.隐蔽着的用机械发射的弓箭。 3.泛指暗箭。
  • 伏疾 fú jí
    隐疾。喻隐患。
  • 伏波 fú bō
    1.汉将军名号。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2.谓平息变乱。
  • 伏辩 fú biàn
    旧时指认罪的供状或悔过书。也作服辩。
  • 伏法 fú fǎ
    (犯人)被执行死刑:罪犯已于昨天~。
  • 伏火 fú huǒ
    1.农历六月黄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2.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 伏鸡 fú jī
    1.孵卵的母鸡。 2.谓孵鸡卵。
  • 伏击 fú jī
    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打~ㄧ途中遭到~。
  • 伏读 fú dú/dòu
    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后世臣下阅读帝王诏书亦称"伏读"。
  • 伏安 fú ān
    1.书信用语。祝人暑天安康。 2.电的功率单位。其数值是电流中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 伏低 fú dī
    屈服;顺从。
  • 伏豹 fú bào
    唐代称官吏遇节假日留署值班为"伏豹"。
  • 伏倒 fú dǎo/dào
    谓胸腹朝下倒卧于地。
  • 伏药 fú yào
    埋伏着的炸药。
  • 伏方 fú fāng
    北方。
  • 伏尸 fú shī
    1.谓杀人致死。 2.尸体倒地。犹言死亡。 3.倒在地上的尸体。指死者。 4.伏在尸体上。
  • 伏辰 fú chén
    《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孔颖达疏:"日月聚会为辰,星宿不见为伏……丙日将旦之时,龙尾之星伏在合辰之下。"本谓星宿隐伏在日月交会处。亦以指隐伏的星辰。
  • 伏毒 fú dú/dài
    服毒,吃毒药自杀。
  • 伏泉 fú quán
    从地下流出的水。
  • 伏地 fú dì/de
    〈方〉本地出产或土法制造的:~小米儿ㄧ~面。
  • 伏老 fú lǎo
    1.自认年老精力衰退。 2.旧传蝙蝠老后化为魁蛤,名伏老。
  • 伏望 fú wàng
    表希望的敬词。多用于下对上。
  • 伏利 fú lì
    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
  • 伏辨 fú biàn
    见"伏辩"。
  • 伏听 fú tīng
    1.谓暗中探听。 2.谓俯伏听命。 3.谓恭顺地听从。
  • 伏道 fú dào
    1.暗道,隐秘的通道。 2.指利用地形埋伏军队以袭击敌人的策略。
  • 伏猛 fú měng
    指老虎。
  • 伏怨 fú yuàn
    潜藏的怨恨。
  • 伏枕 fú zhěn
    1.伏卧在枕上。《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后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长久卧床。 2.指卧病在床的人。
  • 伏箱 fú xiāng
    驾车。伏,通"服"。语本《诗.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朱熹注:"服,驾也。箱,车也。"
  • 伏灵 fú líng
    1.亦作"伏苓"。即茯苓。菌类植物名。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中医用以入药。 2.彗星的一种。
  • 伏天 fú tiān
    指三伏时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参看〖三伏〗。
  • 伏刃 fú rèn
    用刀剑自杀。
  • 伏匿 fú nì
    隐藏;躲藏。
  • 伏剑 fú jiàn
    以剑自刎。
  • 伏室 fú shì
    地下室。
  • 伏军 fú jūn
    埋伏的军队。
  • 伏生 fú shēng
    汉时济南人,名胜,或云字子贱。原秦博士,治《尚书》。始皇焚书,伏生以书藏壁中。汉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间。文帝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伏生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西汉《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清陈寿祺《尚书大传序录》。
  • 伏寇 fú kòu
    暗藏的仇敌。
  • 伏牺 fú xī
    见"伏羲"。
  • 伏机 fú jī
    1.隐蔽的机械装置。 2.潜在的因素。
  • 伏合 fú hé/gě
    据《新五代史.李琪传》载,唐朝大明宫中的紫宸殿称合,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一说为前殿,见宋王溥《唐会要.大明宫》)。后因以"伏合"指朝臣俯伏合下向天子奏事。
  • 伏气 fú qì
    1.屏气,抑止呼吸。形容惶恐的样子。 2.指道家的吐纳修炼法。 3.服气;认输。
  • 伏暑 fú shǔ
    炎热的伏天。
  • 伛伏 yǔ fú
    曲背俯伏。
  • 体伏 tǐ/tī/bèn fú
    体察隐情。
  • 佩伏 pèi fú
    见"佩服"。
  • 俛伏 fǔ fú
    1.弯下身子。 2.趴在地上。
  • 信伏 xìn/shēn fú
    信服。伏,通"服"。
  • 俯伏 fǔ fú
    趴在地上(多表示屈服或崇敬):~听命。
  • 倒伏 dǎo/dào fú
    农作物因植株纤弱,支持不住叶子和穗的重量而倾斜歪倒。
  • 倚伏 yǐ fú
    语出《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祸与福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倚伏之机|识其倚伏|倚伏由来任天作。
  • 偃伏 yǎn fú
    1.躺卧;伏卧。 2.指相处。
  • 僵伏 jiāng fú
    1.倒毙(的人)。 2.静止不动。
  • 克伏 kè fú
    制伏,战胜。
  • 入伏 rù fú
    进入伏天;伏天开始。
  • 具伏 jù fú
    完全认罪。
  • 兽伏 shòu fú
    1.谓兽类因恐惧而俯伏。 2.指如兽之蛰伏。 3.喻人因害怕等原因而降伏,顺服。
  • 冤伏 yuān fú
    屈伏。
  • 准伏 zhǔn fú
    在供词或公文上签画的花押。
  • 凫伏 fú fú
    像凫一样蜷伏。
  • 出伏 chū fú
    出了伏天;伏天结束。
  • 初伏 chū fú
    即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或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之间的十天时间。
  • 制伏 zhì fú
    谓迫使屈服。
  • 匍伏 pú fú
    跪伏;趴伏。
  • 匐伏 fú fú
    伏地;趴伏。
  • 匿伏 nì fú
    隐藏,潜伏。
  • 千伏 qiān fú
    电位差(电压)的单位,等于1000伏特(符号kV)。
  • 卑伏 bēi fú
    犹言低声下气。
  • 卧伏 wò fú
    趴伏隐藏。
  • 厌伏 yàn fú
    1.倾倒伏地。 2.用权威和强力制伏。 3.折服。 4.用巫术镇伏邪祟。
  • 压伏 yā/yà fú
    见"压服"。
  • 发伏 fā/fà fú
    1.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2.突出伏兵。
  • 叹伏 tàn fú
    叹服。
  • 喑伏 yīn fú
    见"喑付"。
  • 嗟伏 jiē fú
    叹服。
  • 四伏 sì fú
    到处潜伏着。
  • 回伏 huí fú
    迂回起伏。
  • 埋伏 mái/mán fú
    1.谓隐伏起来待机行动。多用于军事方面。 2.指埋伏者。 3.藏匿。 4.谓安排伏笔。
  • 头伏 tóu/tou fú
    初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三伏头一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 安伏 ān fú
    犹言安慰,抚慰。
  • 奸伏 jiān fú
    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
  • 妪伏 yù fú
    1.鸟类以体孵卵。 2.喻爱恤。
  • 委伏 wěi fú
    1.委弃埋没。 2.因畏服而收敛行迹。
  • 客伏 kè fú
    使宾服。
  • 宾伏 bīn fú
    归顺;服从。
  • 寝伏 qǐn fú
    1.卧伏。 2.息,灭。
  • 尘伏 chén fú
    犹蛰居。
  • 屈伏 qū fú
    1.屈服;屈身事人。 2.犹潜藏。 3.曲折起伏。
  • 屏伏 píng/bǐng fú
    1.隐退,避匿。 2.伏地。
  • 帅伏 shuài fú
    犹帅服。
  • 帖伏 tiè/tiě/tiē fú
    1.贴地而伏。 2.折服;顺从不反抗。
  • 平伏 píng fú
    1.平定;平息。 2.平整。
  • 幽伏 yōu fú
    犹隐伏。
  • 底伏 dǐ/de fú
    犹隐伏。
  • 庚伏 gēng fú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庚伏"。
  • 廋伏 sōu fú
    指伏兵。
  • 愆伏 qiān fú
    《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愆阳:冬天阳温。伏阴:夏天阴凉)后因以“愆伏”指气候失常,冷暖不调: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 开伏 kāi fú
    开悟心服。
  • 引伏 yǐn fú
    见"引服"。
  • 弭伏 mǐ fú
    驯伏;顺服。
  • 归伏 guī fú
    归顺降服。
  • 影伏 yǐng fú
    龟产卵于近水洞穴﹐使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发育化生。因其不由母体伏卵孵化﹐故称影伏。
  • 心伏 xīn fú
    犹心服。
  • 怀伏 huái fú
    见"怀服"。
  • 悦伏 yuè fú
    见"悦服"。
  • 惊伏 jīng fú
    谓受惊而趴伏。
  • 惕伏 tì fú
    恐惧而伏于地。
  • 惭伏 cán fú
    见"惭服"。
  • 慑伏 shè fú
    1.亦作"慑服"。 2.因畏惧而屈服。
  • 戢伏 jí fú
    1.隐居。 2.收敛。
  • 扒伏 bā fú
    趴伏。
  • 托伏 tuō fú
    托身隐伏。
  • 扶伏 fú fú
    见"扶服"。
  • 承伏 chéng fú
    认罪。
  • 折伏 zhē/zhé/shé fú
    1.制服,使屈服。 2.信服,佩服。
  • 报伏 bào fú
    通报;禀报。
  • 抱伏 bào fú
    禽鸟孵卵。
  • 招伏 zhāo fú
    1.招认。 2.亦作"招服"。犹招降。
  • 拜伏 bài fú
    1.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 2.佩服的敬词。
  • 拱伏 gǒng fú
    敬服。
  • 推伏 tuī fú
    同"推服"。
  • 掩伏 yǎn fú
    埋伏;藏匿。
  • 搜伏 sōu fú
    搜索隐伏之敌。
  • 摄伏 shè/niè fú
    见"摄服"。
  • 搭伏 dā fú
    身体向前倚靠俯伏。
  • 摧伏 cuī fú
    折伏﹐制服。
  • 摘伏 zhāi fú
    犹折服。
  • 擿伏 tī/zhì/zhāi fú
    揭露隐秘的坏事。
  • 收伏 shōu fú
    1.使敌人投降屈服。 2.降伏,制服。
  • 数伏 shù/shǔ/shuò fú
    进入伏天;伏天开始。
  • 昫伏 xù fú
    温暖孵化。比喻对后辈或下属的抚育﹑扶持或照顾。
  • 昼伏 zhòu fú
    白天隐蔽不动。
  • 晦伏 huì fú
    隐晦不显。
  • 暑伏 shǔ fú
    夏季伏天。
  • 末伏 mò fú
    农历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共计十天的一段时间。也叫终伏﹑三伏。参见"伏日"。
  • 束伏 shù fú
    制伏,降伏。
  • 枉伏 wǎng fú
    犹言屈身卑下。
  • 柔伏 róu fú
    1.柔软调伏。 2.柔化驯服。
  • 栖伏 qī/xī fú
    栖身隐伏。
  • 槁伏 gǎo fú
    谓穷居,隐居。
  • 款伏 kuǎn fú
    1.亦作"欵服"。亦作"款服"。 2.诚心归附。 3.服罪;招认。
  • 歇伏 xiē fú
    在伏天避暑休息。
  • 沈伏 shěn/chén fú
    1.亦作"沉伏"。 2.滞郁。 3.官职不显,不受重用;埋没。 4.指隐藏。 5.中医谓脉搏隐伏,须重按始得。
  • 沦伏 lún fú
    犹隐没。
  • 泥伏 ní/nì fú
    比喻安于下位。
  • 涅伏 niè fú
    拉丁语nervus(英语nerve)的音译。神经。
  • 消伏 xiāo fú
    消除。
  • 深伏 shēn fú
    潜伏。
  • 湮伏 yān/yīn fú
    隐匿。
  • 滞伏 zhì fú
    谓沉滞,滞积。
  • 潜伏 qián fú
    隐藏;埋伏。
  • 火伏 huǒ fú
    谓心星(大火)隐没。
  • 甘伏 gān fú
    1.甘心承受。 2.服气,认输。
  • 爬伏 pá fú
    趴下﹐伏倒。
  • 狡伏 jiǎo fú
    狡诈地藏匿。
  • 猒伏 yàn fú
    谓使人服气。
  • 环伏 huán fú
    俯卧于四周。
  • 琐伏 suǒ fú
    1.亦作"琐服"。亦作"琐附"。 2.用鸟毛织成的衣料。
  • 畏伏 wèi fú
    敬服。伏,通"服"。
  • 睡伏 shuì fú
    谓伏几打盹。
  • 眙伏 yí/chì fú
    惊服。
  • 磕伏 kē fú
    方言。俯卧;趴。
  • 秋伏 qiū fú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末伏亦称秋伏。
  • 称伏 chēng fú
    1.亦作"称服"。 2.称赞佩服。
  • 稽伏 jī/qǐ fú
    囤积。
  • 窃伏 qiè fú
    私下潜处。指隐居。
  • 窜伏 cuàn fú
    逃匿;隐藏。
  • 窟伏 kū fú
    在洞中隐藏。
  • 终伏 zhōng fú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末伏。
  • 缩伏 suō/sù fú
    畏缩屈服。
  • 罔伏 wǎng fú
    谓无所藏匿。语出《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孔传:"善言无所伏,言必用。"
  • 翕伏 xī fú
    犹收敛。
  • 詟伏 zhé fú
    因恐惧而不敢动弹。
  • 臣伏 chén fú
    屈服称臣。
  • 般伏 pán fú
    犹盘伏。屈身向下,一种行礼的动作。
  • 茵伏 yīn fú
    车蓐和车轼。
  • 蒲伏 pú fú
    犹匍匐。伏地而行。
  • 藏伏 cáng fú
    潜伏,隐藏。
  • 蚁伏 yǐ fú
    比喻降服者之多。
  • 蛇伏 shé fú
    像蛇一样身体贴地爬行。
  • 蛰伏 zhé fú
    动物冬眠,潜伏洞穴,不动不食。也比喻人隐藏不露面:蛰伏乡间。
  • 蛾伏 é/yǐ fú
    1.亦作"蛾服"。 2.俯身伏地﹐表示顺从。
  • 蜷伏 quán fú
    1.屈体伏卧。 2.引申为屈服﹐驯服。 3.犹隐伏;埋藏。
  • 蟠伏 pán fú
    蟠曲俯伏。
  • 蠖伏 huò fú
    如尺蠖之屈伏。比喻人不得志。
  • 补伏 bǔ fú
    补付,补给。
  • 覆伏 fù fú
    覆育。指鸟类孵卵。
  • 见伏 jiàn/xiàn fú
    显现和隐没;隐现。
  • 设伏 shè fú
    布设伏兵。
  • 诡伏 guǐ fú
    奸诈而隐藏不露。
  • 诬伏 wū fú
    犹诬服。
  • 诱伏 yòu fú
    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地区。
  • 调伏 tiáo/diào fú
    1.佛教谓调和身口意三业﹐以制伏诸恶。 2.调教驯服﹐降服。
  • 贴伏 tiē fú
    1.紧贴着;黏附着。 2.服帖;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