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乌” 词语大全
-
三乌
sān wū
复姓。汉有三乌群。见《通志.氏族三》。 -
乌丸
wū wán
1.墨的别名。 2.见"乌桓"。 3.姓。北周王轨受赐姓乌丸氏。见《周书》本传。 -
乌乎
wū hū
1.亦作"乌呼"﹑"乌呼"﹑"乌呼"。同"呜呼"。叹词。 2.同"恶乎"。疑问代词。怎样,怎么。 -
乌亮
wū liàng
又黑又亮。 -
乌光
wū guāng
指日光。 -
乌丝
wū sī
1.黑丝。 2.即乌丝栏。 -
乌云
wū yún
1.黑云。 2.比喻险恶的形势。 3.比喻妇女的黑发。 4.清代称祭祀开始的仪式。 -
乌乌
wū wū
1.形容身体中穴位受针后气至之象。 2.歌呼声。 -
丹乌
dān wū
赤色之乌。古谓丹乌出,乃国之祥瑞。 -
乌寶
wū bǎo
元末明初文学家高明以文为戏,撰《乌宝传》以讽世人。乌宝隐指当时通行的楮币。 -
乌巷
wū xiàng/hàng
"乌衣巷"的省称。 -
乌寺
wū sì
指御史台。 -
乌嗥
wū háo
见"乌嘷"。 -
乌噣
wū zhòu/zhuó
同"乌啄"。 -
乌咽
wū yān/yàn/yè
呜咽。形容凄切的水声。 -
乌几
wū jī/jǐ
即乌皮几。 -
乌呼
wū hū
见"乌乎"。 -
乌号
wū hào/háo
1.《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棋卫之箭。"高诱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桡下,劲能复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说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黄帝,不能也。乌,于也;号,呼也。于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 2.表示对死者哀悼。 3.称人死亡的敬辞。 -
乌合
wū hé/gě
1.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 2.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 -
乌员
wū yuán
猫的别称。 -
乌喙
wū huì
1.形容人之嘴尖。 2.因史载越王勾践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勾践。 3.中药附子的别称。以其块茎形似得名。 -
乌啼
wū tí
指琴曲《乌夜啼引》或《乌啼引》。 -
乌嘷
wū háo
1.亦作"乌噑"。同"乌号"。 2.良弓名。 -
乌啄
wū zhuó
即轭。牛马等运物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
乌娘
wū niáng
方言。即蚕蚁。以色黑,故称。 -
乌圆
wū yuán
猫的别称。 -
乌台
wū tái/tāi
指御史台。 -
乌兔
wū tù
神话传说日中有乌,月中有兔,故以“乌兔”指日月:任他乌兔走乾坤。 -
乌孙
wū sūn
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兼作国名。初期游牧于祁连、敦煌一带。后西迁今伊犁河、天山之间。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乌孙王与汉结盟。后属西域都护。南北朝时南迁葱岭。其后渐与邻族融合。明清时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 -
乌头
wū tóu/tou
1.乌鸟的头。 2.长着黑发的头。借指年少。 3.堇草或附子的别名。根茎块状,有毒,可作镇痛药。 4.古时指牛马等动物的后足外节。 5.芡实的俗称,亦叫鸡头。 -
乌哺
wū bǔ
传说小乌鸦能反哺老乌鸦,因以喻人子奉养父母:马驰未觉西南远,乌哺何辞日夜飞。 -
乌垒
wū lěi
汉代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轮台以东的小野云沟附近。唐时置乌垒州于此。 -
乌匼
wū kē/qià
即乌巾。 -
乌林
wū lín
1.地名。在湖北省嘉鱼县西,位于长江北岸。赤壁之战,周瑜曾破曹兵于此。后以乌林指此战役。 2.吴鼓吹曲名。 -
乌殟
wū wēn
晕厥。参见"乌头晕"。 -
乌虬
wū qiú
指雕饰虬龙的黑色手杖。 -
乌贼
wū zéi
又称“墨鱼”。软体动物,头足纲。贝壳已退化成内壳,能贮存空气,使身体沉浮和平衡。有10条腕足,上有很多吸盘。体内有墨囊,遇敌即放出墨汁而逃。肉味鲜美,为中国四大海产之一。 -
乌弋
wū yì
汉时西域国名。后泛指西方极远的国度。 -
乌韭
wū jiǔ
一种苔藓类植物,多生于潮湿的地方。又名昔邪﹑垣衣等。 -
乌师
wū shī
旧时妓院中为妓女教曲和伴奏的乐师。 -
乌杖
wū zhàng
上作乌头形,下有平底金属套的扶杖。 -
乌有
wū yǒu
没有:化为乌有|梦当好处成乌有。 -
乌菟
wū tù/tú
虎的别称。原作"于菟",于音"乌",故也作"乌菟"。 -
乌腻
wū nì
油污。因白饧糖能去油污,故以"乌腻"称白饧糖。 -
乌撒
wū sā/sǎ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居住在今云南省。 -
乌银
wū yín
1.用硫磺熏炙和特殊方法熔铸的黑色的银。 2.炭的别名。 -
乌笙
wū shēng
黑色的竹席。 -
乌江
wū jiāng
长江上游川江段四大支流之一。源出黔西山地,横穿贵州中北部,在四川涪陵入长江。长1037千米。谷深、流急、滩多,号称“天险”。富水能资源,建有乌江渡水电站。 -
乌浒
wū hǔ/xǔ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区。 -
乌蓝
wū lán
黑里泛蓝。 -
乌爨
wū cuàn
古代云南少数民族名。即乌蛮。参见"乌爨弄"。 -
乌舅
wū jiù
即乌臼。 -
乌杂
wū zá
1.乌合。 2.引申指杂乱无纪律。 -
乌柿
wū shì
用火熏干的柿子。 -
乌柳
wū liǔ
柳树的一种。枝条可以编筐﹑篮子等。 -
乌珠
wū zhū
1.箭靶的黑心。 2.黑眼珠。 3.西夏君主称号,意为首领。 -
乌涂
wū tú
1.指饮用的水半温不凉。如:乌涂水不好喝。2.不爽利;不干脆。 -
乌药
wū yào
常绿灌木。根香,可入药,有健胃作用。 -
乌蠋
wū zhú
见"螐蠋"。 -
乌皮
wū pí
1.黑色的皮革。 2.指乌皮几。 -
乌藤
wū téng
指藤杖。 -
乌芋
wū yù
荸荠的别名。 -
乌暗
wū àn
黑暗。指没有光亮。 -
乌翅
wū chì
肉脯。 -
乌腹
wū fù
见"乌肠"。 -
乌弓
wū gōng
即乌号弓。 -
乌白
wū bái
谓乌鸦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
乌私
wū sī
晋李密《陈情事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后因以"乌私"为孝养父母之典实。 -
乌椑
wū bēi
柿树的一种,其实色青黑。 -
乌榜
wū bǎng/bàng
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 -
乌纱
wū shā
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2.泛指官帽。 3.借指官位。 4.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
乌膏
wū gāo/gào
古时妇女涂唇的化妆品。 -
乌阳
wū yáng
指太阳。亦喻昌明盛世。 -
乌薪
wū xīn
即炭。 -
乌桓
wū huán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以游牧打猎为生。秦汉之际迁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故称乌桓。汉武帝以后归附汉朝,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曹操东征乌桓取胜后,万余乌桓人迁到中原落户,部分留居东北,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
乌青
wū qīng
青黑色。多指淤血的肤色。 -
乌蓲
wū qiū/xū/fū
芦苇的别名。 -
乌衣
wū yī/yì
1.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 2.指穿黑衣的差役。 3.指乌衣巷。参见"乌衣巷"﹑"乌衣诸郞"。 4.指燕子。 -
乌木
wū mù
木名。又名乌文木。常绿乔木,产于热带地区。木质坚实细致,色黑,可制精致的器具和工艺品。 -
乌署
wū shǔ
古代御史台的别称。 -
乌贪
wū tān
汉代西域乌贪訾离国的省称。 -
乌老
wū lǎo
"媪"的反切注音为"乌老",因以为"媪"的代词。 -
乌照
wū zhào
指日光。南唐李煜逸句:"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
乌集
wū jí
犹乌合。 -
乌犍
wū jiān/qián
阉过的公牛,驯顺﹑强健﹑易御。常泛指耕牛。 -
乌焉
wū yān
乌﹑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误。泛指文字讹误。 -
乌轮
wū lún
日轮,太阳。 -
乌帻
wū zé
古代一种黑色头巾。 -
乌柏
wū bǎi/bó/bò
《汉书.朱博传》:"﹝御史府﹞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后以"乌柏"借指御史府。 -
乌枣
wū zǎo
1.烟熏的枣。2. ∶成黑色的加工过的枣。 -
乌行
wū xíng/háng
"乌丝行"的省称。 -
乌糟
wū zāo
龌龊;肮脏。 -
乌樏
wū léi/lěi
古代一种黑色食盒,中分格子。 -
乌程
wū chéng
古名酒产地。有二说:一谓在豫章康乐县(今江西省万载县)乌程乡,一谓在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亦指美酒。 -
乌蛮
wū mán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
乌毒
wū dú/dài
乌头之毒。特指箭毒。 -
乌踆
wū qūn
即踆乌,古代传说日中的三足乌。借指太阳。 -
乌金
wū jīn
1.铁的别称。 2.煤和木炭的别称。 3.墨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土.墨》。 4.猪的别称。 -
乌曹
wū cáo
1.相传古时发明博戏的人。 2.相传为发明砖的人。 -
乌裘
wū qiú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后遂以"乌裘"为落魄失意之典。 -
乌篷
wū péng
即乌篷船。 -
乌瑞
wū ruì
指赤乌之瑞。相传武王伐纣,观兵于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为三足赤乌。见《尚书大传.大誓》。 -
乌靴
wū xuē
古代官员所穿的黑色靴子。 -
乌菱
wū líng
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 -
乌蟾
wū chán
1.指神话传说日中的三足乌和月中的蟾蜍。 2.指日月;时光。 -
乌梅
wū méi
经过熏制的梅子,黑褐色,可入药。 -
乌迁
wū qiān
太阳迁逝。 -
乌禾
wū hé
一种紫黑色的稗。 -
乌榄
wū lǎn
橄榄的一种。仁肥大,有文。 -
乌臼
wū jiù
1.亦作"乌桕"。落叶树。实如胡麻子,多脂肪,可制肥皂及蜡烛等。 2.鸟名。唐张祜逸句:"杜鹃花发杜鹃叫﹐乌臼花生乌臼啼。" -
乌焰
wū yàn
红日。 -
乌肠
wū cháng
指曲受潮发霉后中心部位孔的周围变成黑褐色。 -
乌油
wū yóu
谓黑而光润。 -
乌文
wū wén
古国名。 -
乌漆
wū qī
1.黑漆(涂饰)。 2.见"乌漆墨黑"。 -
乌罐
wū guàn
黑釉瓦罐。 -
乌犀
wū xī
1.犀牛的一种。皮可为甲,角可为器具﹑饰物,又可入药。亦指乌犀的角或其制品。 2.皂荚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皂荚》。 -
乌蚁
wū yǐ
1.蚂蚁。 2.指乌合﹑蚁聚之众。 -
乌錥
wū yù
即钨錥。汤罐。 -
乌蒙
wū mēng/méng/měng
1.古少数民族。居住在今云南省昭通县一带。 2.山名。在云南省禄劝县东北。云岭的分支,其脉东北延,入贵州省为七里山,总称为乌蒙山脉。 -
乌羊
wū yáng/xiáng
黑色的羊。因非上品,古人常以为礼物之微薄者。 -
乌狼
wū láng
河豚的别名。 -
乌爱
wū ài
《尚书大传》卷二:"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后谓爱其人而推爱及其有关的人或物为"乌爱"。 -
乌桕
wū jiù
大戟科。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叶菱形或椭圆形。夏季开黄花,秋季结果。种子近球形,表面有白蜡质,故又称“白蜡果”。分布在中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种子可提取皮油和梓油。叶可制黑色染料。木材是雕刻的好材料。 -
乌府
wū fǔ
《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府"。 -
乌巾
wū jīn
黑头巾。即乌角巾。古代多为隐居不仕者的帽子。 -
乌帽
wū mào
黑帽。古代贵者常服。隋唐后多为庶民﹑隐者之帽。 -
乌获
wū huò
战国时秦之力士。一说可能为更古之力士。后为力士的泛称。 -
乌铜
wū tóng
赤铜。 -
乌烟
wū yān
亦作“乌煙”。1.鸦片的别称。2.黑烟。参见“乌煙瘴气”。 -
乌豆
wū dòu
黑色大豆,俗称黑大豆。可作豆豉或入药。 -
乌戏
wū xì/hū
1.同"呜呼"。 2.叹词。 -
乌阑
wū lán
即乌丝栏。 -
乌鬓
wū bìn
鬓发乌黑,指年少。 -
乌饭
wū fàn
以南烛草液汁浸米煮成之饭,其色青碧,故称。亦指以杨桐叶﹑乌桕叶等液汁染黑的饭。道家谓久服可强身延年。释家亦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又名青精饭﹑青?饭。 -
乌骓
wū zhuī
项羽所骑战马名骓,后人称作乌骓。 -
乌骢
wū cōng
毛色黑白相杂的马。 -
乌麦
wū mài
1.荞麦的别名。 2.因病变而不结实的麦。 -
乌鸟
wū niǎo/diǎo
1.乌鸦之属。 2.古称乌鸟反哺,因以喻孝亲之人子。 -
乌麻
wū má
即黑芝麻。含油脂谷物,可入药。 -
乌黑
wū hēi
深黑。 -
乌鸡
wū jī
即乌骨鸡。 -
乌鹊
wū què
1.指喜鹊。古以鹊噪而行人至,因常以乌鹊预示远人将归。 2.特指神话中七夕为牛郎﹑织女造桥使能相会的喜鹊。 3.乌鸦和喜鹊。 4.指乌鸦,乌鸟。 -
乌龟
wū guī/jūn/qiū
又称“金龟”、“草龟”。爬行纲,龟科。最常见的淡水龟类。背甲长10~18厘米。头小,尾短。背甲黑褐色,有三条纵行隆起;腹甲黄色,有深褐色斑纹。四肢略扁,指、趾间有蹼,末端有爪。以植物、小鱼、小虾为食。可作实验动物用。肉可食。腹甲为著名中药龟板。 -
乌鸦
wū yā
俗称“老鸹”。鸟纲,鸦科。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故名。多在树上营巢。常成群结队且飞且鸣,声音嘶哑。杂食谷类、昆虫等,功大于过,属于益鸟。 -
乌鱼
wū yú
1.鱼名。鳢鱼的别名,亦名乌鳢,通称黑鱼。身体圆柱形,头扁口大,有齿,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斑纹。性凶猛,捕食小鱼﹑蛙等,对淡水养鱼业有害。 2.鱼名。鲻鱼的别名。 3.相传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又有火化为乌。古人以为祥瑞,见《史记.周本纪》。 -
乌龙
wū lóng
1.黑龙。 2.犬名。 3.泛指犬。 4.指马。 5.指浙江省建德县的乌龙山。 -
乌鲗
wū zéi
见"乌贼"。 -
乌驳
wū bó
毛色青白相杂。 -
乌鸢
wū yuān
乌鸦和老鹰。均为贪食之鸟。 -
九乌
jiǔ wū
九个太阳。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因以乌指代太阳。 -
仁乌
rén wū
乌鸦的别名。传说春秋时晋文公焚林以逼介子推出山,有白鸦绕烟而噪,并集子推身旁,火不能焚。晋人称之为仁乌。 -
依乌
yī wū
1.星名。 2.唐代诸部郎官的别称。 -
南乌
nán/nā wū
古地名。乌林的别称。在今湖北洪湖县东北,位于长江北岸。三国时赤壁之战,乌林亦为战地。 -
吉乌
jí wū
乌鸦。以乌鸦为善禽祥鸟,故称。 -
哀乌
āi wū
1.众星相聚貌。一说星名。 2.指失偶之乌。 3.唐诸部郎官的别称。参见"哀乌郎"。 -
孝乌
xiào wū
古人以为乌鸦幼雏长大后,能衔食哺养其母,故称"孝乌"。 -
宪乌
xiàn wū
御史台的别称。因御史台又称乌台﹑宪台,故以"宪乌"称之。 -
寒乌
hán wū
寒天的乌鸦。 -
射乌
shè/yè/yì wū
射日。乌﹐乌鸦。古代神话谓日中有乌﹐故以乌指称太阳。《楚辞.天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王逸注:"《淮南》云: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 -
屋乌
wū wū
见"屋上乌"。 -
山乌
shān wū
鸦的一种。翼暗灰色带绿紫光,常成群,营巢树上。 -
意乌
yì wū
怒吼声。 -
慈乌
cí wū
1.乌鸦的一种。相传此鸟能反哺其母,故称。 2.指慈母。 -
日乌
rì wū
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 -
旸乌
yáng wū
太阳。古代神话云日中有乌,故称太阳为"旸乌"。 -
春乌
chūn wū
百舌鸟的别名。 -
晨乌
chén wū
初升的太阳。古代神话谓日中有乌,故以乌为日之代称。 -
朝乌
zhāo wū
鸟名。 -
朱乌
zhū wū
即赤乌。古以为瑞鸟。 -
柏乌
bǎi wū
栖宿于柏树上的乌鸦。 -
栖乌
qī/xī wū
晩宿的归鸦。 -
楚乌
chǔ wū
乌鸦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乌鸦》。 -
樯乌
qiáng wū
桅杆上的乌形风向仪。也用以比喻飘忽不定的生活。 -
渴乌
kě wū
1.古代吸水用的曲筒。 2.犹金乌。太阳。 -
火乌
huǒ wū
周武王伐纣前二年曾东观兵于盟津。相传其渡河后,"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事见《史记.周本纪》。后因以"火乌"代指周朝的国祚。 -
灵乌
líng wū
1.指太阳。相传太阳中有三足乌﹐故称。 2.指乌鸦。 3.喜鹊。喜鹊乌属﹐亦称乌鹊﹐俗称能报喜﹐故称。 -
焉乌
yān wū
"焉""乌"二字形似,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汉字。 -
玄乌
xuán wū
传说中的吉祥之鸟,三足。 -
白乌
bái wū
白羽之乌。古时以为瑞物。 -
盗乌
dào wū
《汉书.循吏传.黄霸》:"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牦不敢有所隐。"后以"盗乌"喻不易察觉之事。 -
相乌
xiāng/xiàng wū
古代观测风向的仪器。 -
瞻乌
zhān wū
1.《诗.小雅.正月》:"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毛传:"富人之屋,乌所集也。"郑玄笺:"视乌集于富人之室,以言今民亦当求明君而归之。"后以比喻乱世无所归依之民。 2.泛指富人屋上的鸟。 -
秦乌
qín wū
战国末年燕太子丹﹐留质于秦。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事见《燕丹子》。后因称乌鸦为"秦乌"。 -
穷乌
qióng wū
窘困的乌鸦。比喻穷困窘迫的人。 -
童乌
tóng wū
1.汉扬雄子。九岁时助父着《太玄》﹐早夭。事见汉扬雄《法言.问神》。后因以指早慧而夭折者。 2.指早慧儿。 -
素乌
sù wū
白乌。古时以为瑞物。 -
织乌
zhī/zhì wū
借指太阳。因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如织梭之往来,故称。乌,太阳的代称。 -
苍乌
cāng wū
传说中的瑞鸟。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