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海” 词语大全
-
海冰
hǎi bīng
出现在海上的冰。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海冰与海岸或海底冻结在一起的称为“固定冰”;能随风、海流漂移的称为“浮冰”。海冰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会引起海况的变化;流冰会影响船舰航行和危害海上建筑物。 -
海仙
hǎi xiān
锦带花的别名。 -
海军
hǎi jūn
在海上作战的军队,通常由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及各专业部队组成。 -
海估
hǎi gū/gù
海贾,海上商人。 -
海事
hǎi shì
①泛指一切有关海上的事情。如航海、造船、验船、海运法规、海损事故处理等。②指船舶在海上航行或停泊所发生的事故,如触礁、失火等。 -
海交
hǎi jiāo
指与海连接的地方。 -
海众
hǎi zhòng
僧众。 -
海会
hǎi huì/kuài
指佛教盛大的集会。 -
海上
hǎi shàng/shǎng
1.海边;海岛。 2.指湖滨。 3.海面上。 4.指上海。犹言沪上。 -
海伦
hǎi lún
①海伦(亚历山大的)(heronofalexandria,约公元1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发明家。在其著作《度量论》中记述了多种求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最著名的是已知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的海伦公式。擅长测量,并发明汽转球、水钟、测量仪器等许多机械装置。②海伦(helen)。希腊神话中的美女。宙斯和仙女勒达的女儿。后嫁给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得到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帮助,诱走海伦,因而引起持续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 -
海兽
hǎi shòu
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如海豚、鲸等。 -
海关
hǎi guān
对出入国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进行监督、检查并照章征收关税的国家机关。 -
海井
hǎi jǐng
传说中一种能使海水变为甘泉的宝器。 -
海产
hǎi chǎn
①海洋里出产的:~植物。②海洋里出产的动植物,如海蜇、海藻等。 -
海侵
hǎi qīn
地面下沉时,海水淹没陆地。也叫海进。 -
海内
hǎi nèi/nà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风行~丨~孤本。 -
海人
hǎi rén
1.指海上渔民。 2.指海外异族。 3.谓水神。 4.海中怪物。 -
海丞
hǎi chéng
汉代官名。掌海税。 -
海伯
hǎi bó/bǎi/bà
传说中的海神。 -
海东
hǎi dōng
指海以东地带。常指日本。 -
海捕
hǎi bǔ
旧时谓行文各地缉捕逃犯。犹今通缉。 -
海术
hǎi shù/shú/zhú
动物名。常栖于水中。 -
海口
hǎi kǒu
①河流通海的地方。②海湾内的港口。 -
海报
hǎi bào
戏剧、电影等演出或球赛等活动的招贴。 -
海味
hǎi wèi
海洋里出产的食品(多指珍贵的):山珍~。 -
海峡
hǎi xiá
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 -
海堤
hǎi dī
防海水入侵的堤。 -
海塘
hǎi táng
防御海潮的堤。 -
海县
hǎi xiàn
犹神州。指中国。 -
海子
hǎi zǐ
〈方〉湖。 -
海客
hǎi kè
1.谓航海者。 2.指海商。 3.浪迹四海者。谓走江湖的人。 -
海国
hǎi guó
1.近海地域。 2.临海之国或海外之国。 -
海况
hǎi kuàng
①指海区的温度、海水成分、浮游生物组成等情况。②指海面在风的作用下波动的情况,根据波浪的大小有无,分为0—9共10级。见‘海况表’。 -
海气
hǎi qì
1.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 2.海上蜃气。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3.沙漠上的气流。海,指旱海,沙漠。 -
海暾
hǎi tūn
海上旭日。 -
海湾
hǎi wān
海洋伸入陆地的部分。 -
海菜
hǎi cài
泛指海洋里出产的供食用的植物。 -
海暴
hǎi bào/pù
海盗。 -
海族
hǎi zú
海生生物的总称。 -
海南
hǎi nán/nā
旧指今海南岛地区。亦泛指南部滨海地区。 -
海洋
hǎi yáng
海和洋的统称。 -
海女
hǎi nǚ/rǔ
1.传说中的海神之女,或曰龙女。 2.谓渔家女。 -
海罗
hǎi luó
见"海藻"。 -
海旁
hǎi páng/bàng
海边。 -
海站
hǎi zhàn
海道上的驿站。 -
海榷
hǎi què
指海盐。 -
海浦
hǎi pǔ
海湾,海滨。 -
海师
hǎi shī
1.熟悉海上航道﹑驾驶海船的人。 2.指水军。 -
海查
hǎi chá/zhā
用竹木编制的渡海的筏。 -
海碗
hǎi wǎn
特别大的碗。 -
海砂
hǎi shā
食盐的别称。 -
海杯
hǎi bēi
指容量大的杯子。 -
海盐
hǎi yán
用海水晒成或熬成的盐,是主要的食用盐。 -
海权
hǎi quán
谓一国支配海上的权力。 -
海枣
hǎi zǎo
1.传说中的果名。典出《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三》:"景公谓晏子曰:'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晏子对曰:'昔者秦缪公乘龙舟而理天下,以黄布裹烝枣,至东海而捐其布,彼黄布,故水赤;烝枣,故华而不实'。公曰:'吾详问子,何为对?'晏子对曰:'婴闻之,详问者,亦详对之也'。"后喻虚妄不实的事物。 2.海棕树。亦指这种树所结的果实。其果实又名波斯枣﹑海枣。因来自海外﹐故名。 -
海滨
hǎi bīn
海边;沿海地带:~浴场丨~城市。 -
海灵
hǎi líng
传说中的海神。 -
海筹
hǎi chóu
见"海屋筹添"。 -
海市
hǎi shì
散文。杨朔作。1959年发表。作者在山东蓬莱阁未见海市,却意外地见到了长山列岛的美景,不由欣喜万分。作品以虚无缥缈的海市和长山列岛渔村的美好现实相映衬,赞美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笔飘逸,富有神韵。 -
海寻
hǎi xún
计量海洋水深的长度单位,国际公制1海寻等于852米(1/1,000海里)。旧也作浔。 -
海容
hǎi róng
海涵,大度宽容。 -
海绡
hǎi xiāo
即鲛绡。一名龙纱。传说为海中鲛人所织。 -
海狶
hǎi xī/shǐ
海豚的别名。 -
海椶
hǎi zōng
1.亦作"海棕"。 2.树名。椰木的一种。 -
海色
hǎi sè/shǎi
1.海面呈现的景色。常受天空颜色﹑海底底质等的影响。 2.将晓时的天色。 -
海头
hǎi tóu/tou
海边。 -
海绵
hǎi mián
①低等多细胞动物,种类很多,多生在海底岩石间,单体或群体附在其他物体上,从水中吸取有机物质为食物。有的体内有柔软的骨骼。②专指海绵的角质骨骼。③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多孔材料,有弹力,像海绵:~底球鞋丨~球拍。 -
海外
hǎi wài
国外:销行~丨~奇闻。参看〖海内〗。 -
海汛
hǎi xùn
海潮。 -
海损
hǎi sǔn
①货物在海运中受到的损失。②船舶在海上航行中受到损坏。 -
海童
hǎi tóng
传说中的海中神童。 -
海槎
hǎi chá
同"海查"。 -
海域
hǎi yù
指海洋的一定范围(包括水上和水下)。 -
海舡
hǎi chuán
海船。也借指海商。 -
海船
hǎi chuán
航海的大船。 -
海舶
hǎi bó
1.海船。 2.特指外国船。 -
海宇
hǎi yǔ
1.犹海内﹑宇内。谓国境以内之地。 2.近海之地。 -
海程
hǎi chéng
船只在海上航行的路程:再有半天的~,我们就可到达目的地了。 -
海椒
hǎi jiāo
〈方〉辣椒。 -
海岳
hǎi yuè
亦作“海嶽”。1.大海和高山。2.犹“海岳高深”。海之深,山之高。形容极为高深。3.谓四海与五岳。 -
海腴
hǎi yú
人参的别名。 -
海夫
hǎi fū/fú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后因以"海夫"喻爱好怪癖的人。 -
海牛
hǎi niú
1.哺乳动物,多生活在海洋中。形状略像鲸,前肢像鳍,后肢已退化,尾巴圆形,全身光滑无毛,皮厚,灰黑色,有很深的皱纹。以海藻或其他水生食物为食。皮可以制革,脂肪可以炼油。 2.腹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成体无壳,体扁,椭圆形,前端有触角一对,呈折叶状。色彩因种而异,多数美丽。 -
海发
hǎi fā/fà
海藻的一种。因纤细多枝如发,故名。 -
海萝
hǎi luó
见"海藻"。 -
海眼
hǎi yǎn
泉眼,泉水的流出口。古人认为井泉的水,潜流地中,通江海,故称。 -
海战
hǎi zhàn
敌对双方海军兵力在海洋上进行的战役或战斗。 -
海腹
hǎi fù
犹海中。 -
海埏
hǎi yán/shān
海边。 -
海沟
hǎi gōu
深度超过6,000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两侧坡度陡急,分布于大洋边缘。如太平洋的菲律宾海沟、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沟等。 -
海岱
hǎi dài
今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海,渤海;岱,泰山。 -
海岛
hǎi dǎo
海洋中的岛屿。 -
海檝
hǎi jí
海船。檝,船桨。 -
海涂
hǎi tú
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形成的浅海滩。低潮时,其较高部分露出海面。修筑围堤,挡住海水可以垦殖。简称涂。 -
海沤
hǎi òu/ōu
谓海中水泡。《楞严经》卷六:"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佛教用水泡比喻生命的空幻。后以"海沤"比喻事物起灭无常。 -
海翁
hǎi wēng
住在海边的老人。典出《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
海岸
hǎi àn
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 -
海月
hǎi yuè
1.海上的月亮。 2.海生动物名。亦称窗贝。贝壳圆形,薄而透明,多用来嵌装门窗或房顶,以透光线;肉可食。 -
海榴
hǎi liú
即石榴。又名海石榴。因来自海外,故名。古代诗文中多指石榴花。 -
海畔
hǎi pàn
海边。 -
海翻
hǎi fān
指南方沿海区域,秋天由飓风造成海潮侵入陆地的灾害。 -
海琛
hǎi chēn
海宝。指名贵的海产。 -
海底
hǎi dǐ
1.海洋的底部。 2.海床。 -
海堧
hǎi ruán
见"海壖"。 -
海汐
hǎi xī
海潮。白天的称为潮,夜间的称为汐。 -
海艘
hǎi sōu
海船。 -
海流
hǎi liú
①见〖洋流〗。②泛指流动的海水。 -
海参
hǎi cān/shēn
棘皮动物的一纲,身体略呈圆柱状,体壁多肌肉,口和肛门在两端,口的周围有触手。种类很多,生活在海底,吃各种小动物。是珍贵的食品。 -
海盆
hǎi pén
深度在3,000—6,000米之间的海底盆地,除海岭和海沟外,底部平缓。海盆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70%以上。 -
海地
hǎi dì/de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国。濒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积2.78万平方千米。人口690万(1993年)。首都太子港。境内3/4为山地。热带气候。以农业为主。主产咖啡。 -
海漘
hǎi chún
海边。 -
海日
hǎi rì
海上的太阳。 -
海漕
hǎi cáo
海运。古时指从海道运输粮食。 -
海服
hǎi fú/fù
沿海地区。亦指边疆。 -
海溆
hǎi xù
海边。 -
海城
hǎi chéng
海边之城。 -
海吼
hǎi hǒu
见"海啸"。 -
海波
hǎi bō
1.大海的波浪。 2.喻指海上或海边的动乱。 -
海猪
hǎi zhū
海豚的通称。 -
海甸
hǎi diàn/tián/shèng
近海地区。 -
海壖
hǎi ruán
1.亦作"海堧"。 2.海边地。亦泛指沿海地区。 -
海葵
hǎi kuí
腔肠动物。形状像圆筒,没有骨胳。上端有几圏像花瓣那样的触手,颜色鲜艳。固定在海底岩石上,有的依附在寄居蟹所寄居的螺壳上,跟寄居蟹过共生生活。以小鱼等为食物。 -
海寰
hǎi huán
犹海宇。 -
海物
hǎi wù
指海鱼等海产物品。 -
海土
hǎi tǔ
海内的土地。代指天下。 -
海燕
hǎi yàn/yān
散文诗。苏联高尔基作于1901年。用象征手法描写矫健的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勇敢地飞翔于大海巨浪之上,而那些海鸥、海鸭、企鹅等则惊慌失措,畏避退缩。诗中海燕的形象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汹涌的大海则是革命运动的象征。 -
海樯
hǎi qiáng
海船的桅杆。 -
海租
hǎi zū
海产物的赋税。 -
海垂
hǎi chuí
海边。 -
海塞
hǎi sāi/sài/sè
四境,边疆。 -
海派
hǎi pài
以上海为代表的京剧表演风格。泛指在某方面具有上海特色的:~川菜丨~服装。 -
海望
hǎi wàng
指海水逢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十六日或十七日)涨潮的现象。 -
海米
hǎi mǐ
海产的小虾去头去壳之后晒干而成的食品。 -
海商
hǎi shāng
从事海上贸易的人。 -
海神
hǎi shén
传说的海中之神。 -
海凫
hǎi fú
一种海鸟。古代曾有海凫出﹑天下乱的传说。 -
海溢
hǎi yì
即海啸。 -
海法
hǎi fǎ
以色列北部重要海港和工商业中心。人口22.5万(1984年)。天然良港,能泊远洋海轮。中东石油输出港之一。工业有炼油、化肥、军火等部门。水陆交通要站。海洋博物馆著名。为旅游胜地。 -
海心
hǎi xīn
海中。 -
海烽
hǎi fēng
指海上警报。古时边境有敌入侵时,即举火烟报警。 -
海潮
hǎi cháo
海洋潮汐。指海洋水面定时涨落的现象。 -
海圻
hǎi qí/yín
海边。圻,通"碕"。 -
海徼
hǎi jiǎo/jiào
谓近海地区。 -
海渎
hǎi dú/dòu
泛称江海。 -
海户
hǎi hù
1.居住海滨的人家。 2.指在海子服役的人。 -
海峤
hǎi jiào/qiáo
海边山岭。 -
海滩
hǎi tān
海边的沙滩。 -
海聚
hǎi jù
海边的村落。多指边远荒僻的区域。 -
海脊
hǎi jǐ
又称“海岭”、“海底山脉”。大洋底部狭而长的高地。如大西洋海脊,长达数千千米。两侧坡度较陡。一般在海面以下,有的峰顶露出海面,形成断续分布的岛屿,如阿留申群岛、琉球群岛等。 -
海港
hǎi gǎng/jiǎng
沿海停泊船只的港口,有军港、商港、渔港等。 -
海岬
hǎi jiǎ
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 -
海带
hǎi dài
褐藻的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岩石上,形状像带子,含有大量的碘质,可用来提制碘、钾等。中医入药时叫昆布。 -
海渊
hǎi yuān
海沟中最深的部分。以发现的船舶命名。如马利亚纳海沟的斐查兹海渊,深11034米,是世界海洋已知的最深点。 -
海老
hǎi lǎo
谓海水枯竭。 -
海汊
hǎi chà
1.亦作"海?"。 2.海面深入陆地而形成的港汊。 -
海拔
hǎi bá
以平均海水面做标准的高度。也叫拔海。 -
海涅
hǎi niè
(1797—1856) 德国杰出诗人和民主志士。创作大量革命抒情诗与爱情诗,充满浪漫主义的狂热激情,富于感召力。 -
海河
hǎi hé
中国华北地区大河。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上游为卫河)五大支流在天津市区及其附近先后汇合而成,自西向东流入渤海。干流长73千米。长约1090千米。流域面积26.4万平方千米。含沙量大。流域内夏多暴雨,下游泄水不畅。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进行全面治理。 -
海员
hǎi yuán
在海洋轮船上工作的人员的通称。 -
海田
hǎi tián
谓沧海变桑田。 -
海棕
hǎi zōng
见"海椶"。 -
海水
hǎi shuǐ
1.来自海中的水。 2.海洋中的水。 3.海。 -
海薻
hǎi zǎo
见"海藻"。 -
海盖
hǎi gài/gě/hé
谓海上的雾气。 -
海唑
hǎi zuò
见"海啸"。 -
海寇
hǎi kòu
海盗。 -
海氛
hǎi fēn
1.海上的云气。 2.借指海疆动乱的形势。 -
海扇
hǎi shàn/shān
海生扇贝科动物。栖海底,常伏于沙面,有时扇动其壳打水而斜跳水中。 -
海素
hǎi sù
即鲛绡。 -
海涘
hǎi sì
海边。 -
海次
hǎi cì
1.海边停船的场所。 2.谓海上作业的次数。 -
海渚
hǎi zhǔ
1.谓海岛。 2.指湖泊中的岛屿。 -
海匪
hǎi fěi
海盗。 -
海星
hǎi xīng
又称“星鱼”。棘皮动物,海星纲动物的统称。身体扁平,辐射对称,呈星形。生活在温带、热带各大海洋,用管足行走。一般有五腕,能捕食软体动物和其他棘皮动物。可作肥料和饲料。对贝类养殖业危害很大。 -
海粉
hǎi fěn
食物名。即今经干燥后之刺海兔卵,供食用。 -
海啸
hǎi xiào
由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海水冲上陆地,往往造成灾害。 -
海嵎
hǎi yú
见"海隅"。 -
海涯
hǎi yá
海边。 -
海狗
hǎi gǒu
哺乳动物,四肢短,像鳍,趾有蹼,尾巴短,毛紫褐色或深黑色,雌的毛色淡。生活在海洋中,能在陆地上爬行。它的阴茎和睾丸叫做腽肭(wànà)脐,可入药。毛皮珍贵。也叫腽肭兽或海熊。 -
海岭
hǎi lǐng/líng
海底的山脉。一般较陆地的山脉高而长,而侧较陡。也叫海脊。 -
海屋
hǎi wū
1.传说中的海上仙屋。 2.见"海屋筹添"。 -
海草
hǎi cǎo
海产植物(如藻类)。 -
海湄
hǎi méi
海边。 -
海图
hǎi tú
航海用的标明海洋情况的图。 -
海右
hǎi yòu
指黄海﹑东海以西地区。方位以西为右,故称。 -
海蓝
hǎi lán
像大海那样的蓝颜色。 -
海寓
hǎi yù
海宇。 -
海北
hǎi běi/bèi
泛指僻远的北方。 -
海熊
hǎi xióng
见"海狗"。 -
海纳
hǎi nà
1.喻容受量大。 2.谓广泛采纳。 -
海漫
hǎi màn
紧接在护坦下游防止河床被冲刷的设施。 -
海学
hǎi xué
博学。 -
海区
hǎi qū/ōu
海洋上的一定区域。根据军事需要划定的海区,范围一般用坐标标明。 -
海棠
hǎi táng
①落叶小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红色,味酸甜。②这种植物的果实。 -
海盗
hǎi dào
出没在海洋上的强盗。 -
海疆
hǎi jiāng/qiáng
指沿海地区和沿海海域:万里~。 -
海涵
hǎi hán
敬辞,大度包容(用于请人原谅时):由于条件简陋,招待不周,还望~。 -
海方
hǎi fāng
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
海垠
hǎi yín
海岸边。 -
海曲
hǎi qū/qǔ
海隅;海湾。 -
海澨
hǎi shì
海滨。 -
海澳
hǎi ào
海边弯曲可停船的地方。 -
海涛
hǎi tāo
1.海浪。 2.指海涛声。 -
海票
hǎi piào/piāo
旧时官府捕人的证件。犹今逮捕证。 -
海夷
hǎi yí
指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 -
海航
hǎi háng
1.海船。 2.海上航行。 -
海沂
hǎi yí
海边。 -
海狮
hǎi shī
1.哺乳动物。前﹑后肢呈鳍状,后肢能转向前方以支持身体;有耳壳;尾扁平;体被粗毛,细毛稀少。雄的体长2.5~3.25米,随种类而异;雌的较小。有的种类雄的颈部有长毛似狮,故名。生活在海洋中,以鱼﹑乌贼及贝类等为食。繁殖时期到海岛上产仔。年产一次,每胎一仔。 -
海红
hǎi hóng/gōng
1.花名。即山茶。 2.柑的一种。 3.海棠梨。 -
海沽
hǎi gū
海估。 -
海葬
hǎi zàng
处理死人遗体的一种方法,把尸体投入海洋。 -
海津
hǎi jīn
1.海边渡口。 2.犹海水。 -
海牙
hǎi yá
荷兰政府和议会所在地。人口44.2万(1995年)。国际法庭和外国使馆设此。商业、金融中心。银制品和瓷器制造业素负盛名。印刷出版业发达。西欧著名文化、艺术、旅游中心。多博物馆和公园。 -
海池
hǎi chí
唐代长安太极宫中的池名。 -
海濒
hǎi bīn
海滨。 -
海禁
hǎi jìn
指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和中国人到海外经商的禁令。明清两代都有过这种禁令。 -
海王
hǎi wáng
凭借海的有利条件而成王业。 -
海獭
hǎi tǎ
哺乳动物,身体圆而长,前肢比后肢短,趾有爪,尾巴短而扁,毛深褐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毛皮很珍贵。通称海龙。 -
海若
hǎi ruò
传说中的海神。 -
海防
hǎi fáng
在沿海地区和领海内布置的防务。 -
海路
hǎi lù
海上运输的航线。 -
海警
hǎi jǐng
海上的警报。 -
海道
hǎi dào
海路,海上航道。 -
海陵
hǎi líng
现在江苏省泰州市。 -
海裔
hǎi yì
海边。常形容边远之地。 -
海蟾
hǎi chán
指月亮。 -
海鹘
hǎi gǔ/hú
古代战船名。 -
海鸥
hǎi ōu
1.鸟名。上体主要呈苍灰色,下体白色,生活在海边和内陆河流湖泊附近,吃鱼﹑螺﹑昆虫,也吃谷物和其他植物的嫩叶。 2.一种战船名。 -
海贾
hǎi gǔ/jià/jiǎ
海商。 -
海鱼
hǎi yú
生活在海里的鱼,如带鱼、黄鱼等。 -
海量
hǎi liáng/liàng
①敬辞,宽宏的度量:对不住的地方,望您~包涵。②指很大的酒量:您是~,不妨多喝几杯。 -
海运
hǎi yùn
海洋上的运输。 -
海郎
hǎi láng/làng
酒名。 -
海飓
hǎi jù
海上的大风。 -
海藻
hǎi zǎo
1.亦作"海薻"。 2.又名海萝﹐海苔。生于海中的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等。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入药。 -
海际
hǎi jì
海边。 -
海陬
hǎi zōu
海隅,海角。亦泛指沿海地带。 -
海邦
hǎi bāng
1.古指近海邦国。 2.指沿海省分。 3.指外国。 -
海边
hǎi biān
1.海的边沿一带。 2.指海疆。 -
海货
hǎi huò
指市场上出售的海产品。 -
海面
hǎi miàn
海水的表面。 -
海陆
hǎi lù/liù
指山珍海味。 -
海隅
hǎi yú
1.亦作"海嵎"。海角;海边。常指僻远的地方。 2.古代泽薮名。十薮之一。《尔雅.释地》:"齐有海隅。"邢昺疏:"此营州薮也。"一说﹐指九薮之一。 -
海难
hǎi nán/nàn/nuó
船舶在海上所发生的灾难,如失火、沉没等。 -
海龟
hǎi guī/jūn/qiū
爬行纲,海龟科。长可达1米多。头顶有一对前额鳞。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指、趾各有一爪。头、颈和四肢不能缩入甲内。主要以海藻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陆地上产卵,孵出幼体。肉可食,脂肪可炼油。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海藏
hǎi cáng/zàng
传说中大海龙宫的宝藏。 -
海镜
hǎi jìng
1.指明亮如镜的海或海面。 2.指月亮。 3.蛤类动物名。 -
海门
hǎi mén
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
海骂
hǎi mà
肆意漫骂。 -
海话
hǎi huà
没有根据﹑不着边际的话;大话。 -
海象
hǎi xiàng
哺乳动物,身体大,颜色深褐或灰黄,皮上没有毛,眼小,没有耳郭,上颌有两个特别长的牙。生活在海洋中,也能在陆地上行动。长牙可以做象牙的代用品。 -
海苔
hǎi tái
1.海中的苔类植物。 2.古纸名。 -
海鸟
hǎi niǎo/diǎo
在海岛上或海边生长﹑栖息的鸟类。 -
海驴
hǎi lǘ
哺乳动物。鳍脚类。毛色暗褐,头部圆,四肢为鳍状,趾间有蹼,多产太平洋北部。 -
海角
hǎi jiǎo/jué
1.本指突出于海中的狭长形陆地,常形容极远僻的地方。 2.许地山有短篇小说《海角底孤星》。 3.用海螺壳作的号角。 -
海贼
hǎi zéi
出没于海洋上或沿海地带的盗贼。 -
海蛤
hǎi gé/há
1.亦作"海?"。 2.海中各种蛤类的总称。 -
海表
hǎi biǎo
1.犹海外。古代指中国四境以外僻远之地。 2.特指国外。 -
海蟳
hǎi xún
海蟹的一种。即蝤蛑。俗称青蟹﹑梭子蟹。产于我国南北沿海,可食用。 -
海闹
hǎi nào
形容喧闹之甚。 -
海雾
hǎi wù
出现在海面或沿海地区的雾。因暖湿空气流经冷海面时,水汽发生大量凝结而成。具有范围广、厚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其面积达几万至几十万平方千米,持续时间往往经日不消。不利于航海活动。 -
海贝
hǎi bèi
海中有壳软体动物的总称。其壳古代曾用作货币。 -
海蚆
hǎi bā
即贝子。软体动物的一种。 -
海鬼
hǎi guǐ
传说的海中神怪。 -
海蚀
hǎi shí
海水的冲击和侵蚀。 -
海里
hǎi lǐ
计量海洋上距离的长度单位,一海里等于1,852米。旧也作浬。 -
海行
hǎi xíng/háng
1.海上航行。 2.谓通行天下。 3.引申为流行。 -
海陉
hǎi xíng
古齐鲁间隘道名。 -
海鲜
hǎi xiān/xiǎn
供食用的新鲜的海鱼、海虾等。 -
海蟹
hǎi xiè
螃蟹的一种。比河蟹大,生长在海滨。常见的一种甲壳扁,略呈菱形,褐色,腹部白色,螯上有锯齿,没有毛,最后一对脚扁,适于游泳。 -
海鹾
hǎi cuó
海盐。 -
海青
hǎi qīng
1.见"海东青"。 2.方言。大袖长袍。 3.青布。 4.元代驿站名。寓奋速之意。 -
海隝
hǎi dǎo
见"海岛"。 -
海轮
hǎi lún
专在海洋上航行的轮船。 -
海螺
hǎi luó
海里产的螺的统称。个儿一般较大,壳可以做号角或手工艺品。 -
海豹
hǎi bào
哺乳动物。生长在温带和寒带的沿海地方。四肢短而扁平,趾有蹼,后肢和尾巴相连,毛灰黄色带棕黑色斑点,腹部白色。肉可食,皮毛可做衣服﹑雨具和帐篷等,脂肪可制油。 -
海错
hǎi cuò
《书.禹贡》:"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孔传:"错杂非一种"。后因称各种海味为海错。 -
海鳌
hǎi áo
神话传说中的海中巨鳖。 -
海鹤
hǎi hè
海鸟名。或说即江鸥。 -
海颷
hǎi biāo
海上的暴风。 -
海鳅
hǎi qiū
1.即露脊鲸。 2.小型战船名。 -
海通
hǎi tōng/tòng
与海外通航。 -
海鳞
hǎi lín
指海中的大鱼。 -
海蠡
hǎi lí/lǐ
即海螺。旧时军队中用作号角。 -
海螯
hǎi áo
指海蟹。 -
海蛇
hǎi shé
爬行动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毒蛇。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体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主要以鱼为食。肉可食并可入药,皮可制革或做琴膜。 -
海蜃
hǎi shèn
海市蜃楼。常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
海马
hǎi mǎ
①又称“龙落子”。鱼纲,海龙科。头部弯曲,与躯干成直角,身体被角质环所包裹,很像披甲的战马,故名。行动缓慢,以浮游甲壳类为食。中国沿海都有,可用作中药。②哺乳纲,鳍足目,海马科。头圆,嘴阔。上犬齿长而发达,犹如象牙,用来掘食贝类和抵御敌害。常成群栖息在浮冰或海岸附近。肉和脂肪可食用,牙是雕刻材料。 -
海豚
hǎi tún
哺乳动物,身体长达一丈,鼻孔长在头顶上,背部青黑色,有背鳍,腹部白色,前肢变为鳍。生活在海洋中,吃鱼、乌贼、虾等。通称海猪。 -
海西
hǎi xī
1.古大秦国,即罗马帝国。 2.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 -
海震
hǎi zhèn
海底或海岸地区发生地震引起的海水震动,一般只持续几秒钟。 -
海蜒
hǎi yán
幼鳀(tí)加工制成的鱼干。参看‘鳀’。 -
海风
hǎi fēng
①海上刮的风。②气象学上指沿海地带白天从海洋吹向大陆的风。 -
海贡
hǎi gòng
谓海味贡品。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