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山” 词语大全
-
山冢
shān zhǒng
1.山顶。 2.坟墓。 -
山堌
shān gù
山中村落。 -
山关
shān guān
依山而建的城堡。 -
山会
shān huì/kuài
方言。犹庙会。 -
山厨
shān chú
山野人家的厨房。 -
山县
shān xiàn/xuán
山区县邑。 -
山堂
shān táng
1.山中的寺院。 2.隐士的山中居所。 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
山冈
shān gāng
1.亦作"山岗"。 2.较低的山。 -
山坞
shān wù
山坳;山间的平地。 -
山地
shān dì/de
1.山上的耕地。 2.多山的地带。 -
山口
shān kǒu
1.山与山交会的隘口。 2.山中洞口。 3.琵琶﹑三弦之类乐器上端架弦处。箫管的吹窍也称"山口"。 -
山塬
shān yuán
山区的一种台状地形。 -
山坂
shān bǎn
见"山阪"。 -
山丘
shān qiū
1.亦作"山邱"。 2.土山。 3.坟墓。 -
山叟
shān sǒu
住在山中的老翁。 -
山原
shān yuán
山陵与原野。 -
山众
shān zhòng
僧徒。 -
山东
shān dōng
1.山的东坡。参见"山西"。 2.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 3.称太行山以东地区。 4.汉时称古齐鲁地区。 5.省名。因在太行山以东,故称。唐属河南河北道,宋属京东路,金改京东路为山东路,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至今相沿称山东省。 -
山产
shān chǎn
山里出产的野生动植物。 -
山人
shān rén
①山民;生活在山区的人:山人以伐木、采药、打猎为生。②山里的隐士:光照山人夜读书|山人爱竹林。又指仙家、道士:种杏乞山人|山人醉后铁冠落。 -
山园
shān yuán
1.即山陵。帝王的坟墓﹑陵园。 2.园林或园地。 -
山圈
shān quān/juàn/juān
丛山环抱的地方。 -
山光
shān guāng
山的景色。 -
山侣
shān lǚ
山中知交。指隐逸之士。 -
山垄
shān lǒng
山丘。 -
山僧
shān sēng
1.住在山寺的僧人。 2.僧人自称的谦词。 -
山伐
shān fá
谓采伐山中的竹木等。 -
山半
shān bàn
山腰。 -
山乡
shān xiāng
山区。 -
山包
shān bāo
方言。小山,山冈。 -
山坻
shān dǐ/chí
山丘,高地。 -
山塘
shān táng
1.山中的水塘。 2.水名。亦名射渎或石渎。据传是唐白居易守苏州时所开。自苏州西北沙盆潭分运河而出,北流绕虎丘,折西至浒墅,仍入运河。 -
山呼
shān hū
1.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祝颂仪式,叩头高呼"万岁"三次。 2.高声吹呼。 3.鸟名。 -
山墟
shān xū
1.山丘。 2.山间集市。 -
山体
shān tǐ/tī/bèn
山的主体部分。 -
山喧
shān xuān
高声喧嚷。 -
山坡
shān pō
山顶与平地间的倾斜面。 -
山例
shān lì
旧时西南山区民间约定的惩处条例。 -
山偈
shān jì/jié
僧人唱诵的偈语。 -
山儿
shān ér/er
1.指山野之人。 2.猕猴的别称。 -
山塍
shān chéng
指山上田地。 -
山坑
shān kēng
山冈,山崖。 -
山墅
shān shù
1.山中别墅。 2.山野。墅,同"野"。 -
山台
shān tái/tāi
民间建造的寺院。与官方赐额或建造的寺院相对。 -
山囚
shān qiú
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语本唐柳宗元《囚山赋》:"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
山冕
shān miǎn
1.古代天子服绘有山形花纹礼服时所戴之冕。 2.旧宅中的精怪名。 -
山厓
shān yá
见"山崖"。 -
山兜
shān dōu
供人乘坐的篼子。是山区的交通工具,作用与轿子相同。 -
山址
shān zhǐ
见"山趾"。 -
山乐
shān lè/yuè
见"山乐官"。 -
山乌
shān wū
鸦的一种。翼暗灰色带绿紫光,常成群,营巢树上。 -
山劫
shān jié
山寇。 -
山垠
shān yín
山边。 -
山丛
shān cóng
山峰林立的群山。如:遥远的山丛中,长着参天的大树。 -
山吏
shān lì
偏僻地区的小吏。 -
山堕
shān duò/huī
见"山嶞"。 -
山丈
shān zhàng
雄性山魈。 -
山世
shān shì
佛教语。僧侣的住处。 -
山亭
shān tíng
泥制风景建筑人物等小玩具的统称。 -
山向
shān xiàng
1.旧时看风水的所定的坟茔方位。据说山向的吉凶,与年月日有关。《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刘猛进墓志》:"即以其年建子之月三日丙寅穸乎南海郡西北朝亭东一里半,坟向艮宫,厥名甲寅之墓。"此即山向之说。 2.晋代竹林七贤中山涛﹑向秀的并称。 -
山埜
shān yě
见"山野"。 -
山势
shān shì
山的形势或气势。 -
山侧
shān cè/zè/zhāi
山的侧面。 -
山僻
shān pì
山中僻远之地。 -
山基
shān jī
山麓。 -
山事
shān shì
1.谓管理山林的职事。 2.山中的事物。 -
山夔
shān kuí
传说中的山中独脚怪兽。 -
山僮
shān tóng/zhuàng
山居人家的僮仆。 -
山主
shān zhǔ
1.寺院的住持。 2.书院的山长。 3.古代称瑶族首领。参见"山王"。 4.占有山地的人。 5.山寨之主。 -
山坳
shān ào
山间的平地:山坳里炊烟袅袅。 -
山农
shān nóng
山野农夫。 -
山北
shān běi/bèi
古时泛指终南﹑太华二山以北之地。 -
山冲
shān chōng/chòng
方言。山间的平地。 -
山君
shān jūn
①山中百兽之君,指老虎:啸歌遥应山君。②山神:祭祀山君水神。 -
山南
shān nán/nā
古时泛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 -
山壁
shān bì
陡立似壁的山崖。 -
山墙
shān qiáng
①人字形屋顶的房屋两侧的墙壁:雨季要来了,山墙有些漏,该补一补了。②古代宫庙中绘有山和云的墙壁:观摩山墙的作画技法。 -
山堑
shān qiàn/zàn/jiàn
山沟。 -
山场
shān cháng/chǎng
1.山中林场或田地。 2.泛指山地。 3.宋代为实行茶叶专卖而由政府设置的榷茶场。场区茶民称园户,由政府派官吏管理。园户所产之茶除可折合充税外,其余皆须售于官府,不得私卖。 -
山城
shān chéng
1.依山而筑的城市。 2.指依山固守的营垒。 -
山公
shān gōng
1.晋山涛的别称。 2.晋山简,时人亦称山公。简字季伦,山涛幼子,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饮辄大醉。后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 3.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 4.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李约﹞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江登金山,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 5.雄性山魈。 -
山壑
shān hè
山谷。 -
山嘴
shān zuǐ
1.亦作"山觜"。 2.山脚伸出去的尖端。 3.指山口。 -
山国
shān guó
1.多山的国家或地区。 2.汉代西域国名。 -
山凹
shān āo/wā
山坳。 -
山丹
shān dān
百合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卵形,白色。叶披针形。花红色或紫红色,供观赏。鳞茎可供食用。 -
山丁
shān dīng/zhēng
1.山区的成年男子。 2.山丁树的果实。小圆形,味酸甜。 -
山吹
shān chuī
山风。 -
山叫
shān jiào
大声鸣叫。 -
山匠
shān jiàng
1.犹石匠。 2.擅长堆叠假山的工师。 -
山伯
shān bó/bǎi/bà
1.山神。传说琅琊王知远,初入茅山,师事陶弘景,因儿时损一童子吻,不得白日升天,年一百二十六卒,封少室山伯。见《谈宾录》。 2.称生长一百五十年的何首乌。 -
山区
shān qū/ōu
多山的地区。 -
山图
shān tú
1.传说中的仙人名。 2.描绘山川形势的舆图。 -
山响
shān xiǎng
1.山谷的回声。 2.形容响声很大。 -
山右
shān yòu
山的西侧。特指山西省。因居太行山之右,故称。 -
山坟
shān fén
墓上筑起的高大土堆。 -
山女
shān nǚ/rǔ
生长在山区的姑娘。 -
山周
shān zhōu
山旁,山隅。 -
山嶂
shān zhàng
状如屏风的山。 -
山娶
shān qǔ
古代以民之男女为山公﹑山妪的迷信活动。 -
山屋
shān wū
隐士或山野人家的屋宇。 -
山幽
shān yōu
1.山的幽深之处。 2.山境幽静。 -
山厂
shān chǎng/ān/hàn
明代官府设置的采伐和贮存柴炭的机构。 -
山尊
shān zūn
1.古代祭器名。即山罍。 2.犹山杯。 -
山子
shān zǐ
1.古良马名,相传为周穆王八骏之一。 2.泛指良马。 3.假山。 4.旧时湖广地方迎春扮演的节目。 5.我国少数民族瑶族的一支。 -
山嵓
shān yán
见"山岩"。 -
山岩
shān yán
1.亦作"山嵓"。 2.险峻的高山。 -
山岗
shān gǎng
见"山冈"。 -
山妇
shān fù
生长在山区的妇女。 -
山宫
shān gōng
山中陵庙。 -
山形
shān xíng
山的形态;山势。 -
山妪
shān yù
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女子。参见"山公"。 -
山岅
shān bǎn
见"山阪"。 -
山宇
shān yǔ
山中的房屋。 -
山湫
shān qiū/jiǎo
山中的水潭。 -
山峡
shān xiá
1.亦作"山陿"。 2.两山之间的峡谷。 -
山烧
shān shāo
犹山火。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 -
山峦
shān luán
绵延的山:山峦起伏|山峦爽朗,湖水清净。 -
山橘
shān jú
1.山中之橘。 2.金橘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金橘》。 -
山源
shān yuán
1.山的深处。 2.指人中。唇上鼻下之间中央的凹陷处。 -
山市
shān shì
1.山区集市。 2.山中蜃景。 -
山漏
shān lòu
山中的计时器。晋慧要在庐山立十二叶芙蓉于泉水中,因流转动,以定十二时。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释道祖附录.慧要传》。 -
山尖
shān jiān
山顶。 -
山溪
shān xī
1.山川;山河。 2.山中溪水。 -
山廧
shān qiáng/sè
见"山墙"。 -
山物
shān wù
山中出产之物。 -
山委
shān wěi
谓堆积如山。 -
山户
shān hù
山中的人家。 -
山杏
shān xìng
1.山中野杏。 2.酒名。 -
山容
shān róng
山的姿容。 -
山斗
shān dǒu/dòu
1.泰山﹑北斗的合称。犹言泰斗。比喻为世人所钦仰的人。语出《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不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敬称。用来称呼对方。 -
山径
shān jìng
1.同"山径"。 2.山间小路。 -
山嶝
shān dèng
见"山磴"。 -
山枕
shān zhěn
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
山川
shān chuān
1.山岳﹑江河。 2.借指景色。 3.指名山大川。 4.指名山大川之神。 -
山獭
shān tǎ
兽名。 -
山桃
shān táo
野生桃树。亦称其果实。 -
山庖
shān páo
即山厨。 -
山村
shān cūn
山野间的村落。 -
山意
shān yì
山的情态。 -
山岙
shān ào
山间平地。 -
山父
shān fù/fǔ
尧时隐士巢父的别称。 -
山寨
shān zhài
1.亦作"山砦"。 2.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 3.泛指山村。 4.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 -
山岭
shān lǐng/líng
连绵的高山。亦泛指山岳。 -
山文
shān wén
1.同"山纹"。 2.山的纹理。 3.指状如山形的花纹。 -
山民
shān mín
山地居民。 -
山库
shān kù
五代时一种用胶泥烧制而成的劣质钱。 -
山猫
shān māo/máo
即豹猫。哺乳动物。外形与家猫相似。尾巴较粗。毛棕黄﹑灰黄或橙黄。背上有暗色虎斑。常栖森林岩穴间,性凶猛,食小鸟﹑野鼠等,有时也食家禽。毛皮可制衣物。 -
山峤
shān jiào/qiáo
尖而高的山。 -
山猺
shān yáo
旧时对山区瑶族的蔑称。 -
山岚
shān lán
山中的雾气。 -
山池
shān chí
1.山林池沼。 2.山中的水池。 -
山楼
shān lóu
1.山间楼房。 2.高楼。 3.临时搭建的彩饰楼棚。 -
山情
shān qíng
为山中景物所引起的情趣。 -
山岬
shān jiǎ
两山之间的峡谷。 -
山榴
shān liú
杜鹃花的别名。 -
山宗
shān zōng
1.众山之首。指泰山。 2.山神。 -
山头
shān tóu/tou
1.山的上部;山顶。 2.旧时绿林好汉所据的山中营寨。 3.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集团。 4.葬场;坟地。 5.山墙。 6.旧时对景颇族的称谓。 -
山渊
shān yuān
高山与深渊。 -
山桑
shān sāng
桑树的一种,叶可饲蚕,内皮可造纸,木可制弓。 -
山巾
shān jīn
山野隐士的便帽。 -
山泥
shān ní/nì
取自山地的腐殖土,土质呈酸性。供种植杜鹃﹑山茶等嗜酸性花卉用。 -
山樵
shān qiáo
樵夫。 -
山居
shān jú
1.居住于山中。 2.山中的住所。 -
山实
shān shí
山中草木的果实。 -
山梁
shān liáng
1.山涧上的桥。 2.指雉。《论语.乡党》有"山梁雌雉"句,后遂以"山梁"借指雉。 3.山脊。 -
山根
shān gēn
1.山脚。 2.相术家称鼻梁。 -
山嶞
shān tuò
狭长的山。 -
山浦
shān pǔ
山麓近水处。 -
山岸
shān àn
濒临水域的陡峭山崖。 -
山床
shān chuáng
亦作“山牀”。1.山野之人所用的床。2.指压酒的槽床。 -
山涨
shān zhǎng/zhàng
山洪。 -
山灯
shān dēng
1.山中的灯火。 2.元宵节夜扎制成山形的彩灯。宋时亦称鳌山。 -
山巢
shān cháo
山中巢穴。 -
山廀
shān sōu
山隈,山角。廀,古"廋"字。 -
山水
shān shuǐ
1.山与水。 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 3.山水画的简称。 4.山中之水。 5.犹山野。 -
山师
shān shī
周官名。 -
山火
shān huǒ
1.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猎等人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2.指《易》六十四卦中的《贲》卦。因其外卦为艮,内卦为离,卦象为山﹑火,故名。 -
山店
shān diàn
山中客店。 -
山牌
shān pái
准予开矿的牌照。 -
山影
shān yǐng
1.山的倒影。 2.远山的轮廓。 -
山猪
shān zhū
亦作“山豬”。豪猪的别名。 -
山游
shān yóu
游览山景。 -
山府
shān fǔ
1.山中的住宅。 2.山区州府。 -
山夫
shān fū/fú
山民。 -
山峊
shān fù/niè
见"山阜"。 -
山溜
shān liū/liù
山间向下倾注的细小水流。 -
山樊
shān fán
山旁。亦指山中茂林。 -
山沓
shān tà/dá
堆叠如山。形容器物众多。 -
山心
shān xīn
1.隐居山中的心情。 2.山中。 -
山寇
shān kòu
旧时称占山为王的强人。 -
山洼
shān wā
山中低洼的地方。 -
山崩
shān bēng
山坡上发生的规模巨大的崩塌。往往毁坏建筑物、堵塞河道或交通线,危害很大。 -
山嵎
shān yú
见"山隅"。 -
山果
shān guǒ
山地出产的果品。 -
山瀑
shān pù/bào
瀑布。 -
山嵌
shān qiàn/kàn
山中坑谷。 -
山泉
shān quán
1.山中泉水。 2.犹山水。指山水风景。 -
山岰
shān ào
同"山坳"。 -
山淫
shān yín
爱山的癖好。 -
山姜
shān jiāng
1.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其根﹑种子和花均可供药用。 2.术的别名。参阅《尔雅.释草》宋邢昺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术》。 3.杜若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杜若》。 -
山栀
shān zhī
即栀子。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芳香,果可作染料或入药。参阅《广群芳谱.花谱十七.卮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三.卮子》。 -
山庄
shān zhuāng
1.山中住所;别墅。 2.山里的村庄。 3.旧时上海一带寄存灵柩的地方。 -
山琛
shān chēn
山中出产的珍宝。 -
山朶
shān duǒ
见"山朵"。 -
山思
shān sī/sāi
1.山居的情思。 2.山的情思。 -
山奥
shān ào/yù
山?近水之地。 -
山梨
shān lí
野生的梨。多生于山中,实大如杏,可食。 -
山客
shān kè
1.隐士。 2.居住在山中的人。 3.踯躅的雅称。 -
山字
shān zì
谓形状如"山"字。 -
山渌
shān lù
山间清泉。 -
山环
shān huán
犹山坳。 -
山徼
shān jiǎo/jiào
1.山地边塞。 2.山中地界。 -
山棚
shān péng
1.为庆祝节日而搭建的彩棚,其状如山高耸,故名。 2.唐代东都西南山区的民户。以射猎为生,无定居。俗称山棚。 -
山桂
shān guì
1.桂树。因多生于山中,故称。 2.特指桂树的一种。 -
山夷
shān yí
1.山势平缓。 2.古代对聚集山中的武装力量的贬称。 -
山外
shān wài
1.太行山以东地区。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地区。 2.山的外边。 3.佛教天台宗山外宗的省称。参见"山家宗"。 -
山柰
shān nài
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茎块根状,有香气,可入药,也可作香料。原产印度,我国台湾﹑两广﹑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
山曲
shān qū/qǔ
山势弯曲隐蔽处。 -
山志
shān zhì
记述山川名胜的文章。 -
山杯
shān bēi
以竹节﹑葫芦等制作的粗陋饮器。 -
山屐
shān jī
登山用的木屐。语出《南史.谢灵运传》:"﹝谢灵运﹞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
山木
shān mù
1.山中的树木。 2.古歌名。 -
山性
shān xìng
1.山民质朴的性格。 2.野性。 3.山的生机。 -
山河
shān hé
①大山大河,自然景胜:锦绣山河。②疆域;国土:一统山河|山河破碎风飘絮。 -
山带
shān dài
指环绕峰岩的带状白云。 -
山灵
shān líng
1.山神。 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 3.昆虫名。 -
山工
shān gōng
指石匠。 -
山崖
shān yá
1.亦作"山厓"。 2.陡立的崖壁。亦泛指高山。 -
山寮
shān liáo
山中棚屋。 -
山枯
shān kū
谓山中草木枯萎。 -
山扃
shān jiōng
指山中。 -
山梯
shān tī
拾级而上的山路。 -
山官
shān guān
1.山神。 2.旧指西南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 -
山弯
shān wān
山脉的弯曲或转弯部分。 -
山槛
shān jiàn/kǎn
1.山中建筑物的栏杆。 2.指山中居所。 -
山州
shān zhōu
多山的州郡。泛指偏僻的地方。 -
山瓢
shān piáo
山野中人所用的瓢。泛指粗陋的盛器或饮器。 -
山涧
shān jiàn
山间的水沟:山涧流水淙淙。 -
山屏
shān píng/bǐng
形如屏风的山崖。 -
山瓶
shān píng
山野人家所用的酒瓶。 -
山寺
shān sì
山中寺院。 -
山岑
shān cén
山峰。 -
山栖
shān qī/xī
亦作“山棲”。谓居于山中。 -
山巅
shān diān
1.亦作"山颠"。 2.山顶。 -
山林
shān lín
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 2.借指隐居。 3.指隐居之地。 4.园林。 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明代与"台阁体"相对。 -
山弄
shān nòng/lòng
见"山?"。 -
山戎
shān róng
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
山海
shān hǎi
1.山与海。 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4.指山珍海味。 -
山杨
shān yáng
杨柳科。落叶乔木。叶近圆形。早春先叶开花,花序长条状下垂,花药红色。分布于东北及黄河中下游地区。 -
山步
shān bù
山脚水旁人家聚居之处。 -
山峁
shān mǎo
方言。圆顶的小山头。 -
山岳
shān yuè
高大的山: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
山毛
shān máo
山中可供食用之物。 -
山宾
shān bīn
来自山中的宾客。特指汉商山四皓。 -
山庭
shān tíng
1.山林庭园。 2.鼻子。 -
山洪
shān hóng
因积雪融化或大雨之后,自山上突然奔泻而下的大水。 -
山汉
shān hàn
山区男子。 -
山照
shān zhào
山间夕照。 -
山妖
shān yāo
山中怪物。 -
山查
shān chá/zhā
见"山楂"。 -
山炭
shān tàn
煤的古称。 -
山姑
shān gū
雌性山魈。 -
山家
shān jiā/gū/jie
1.山野人家。 2.隐士。 3.泛指僧道者流。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称。 -
山斋
shān zhāi
山中居室。 -
山岛
shān dǎo
1.亦作"山?"。 2.海岛。旧称岛为海中之山,故云。 -
山椒
shān jiāo
1.山顶。 2.即花椒。 -
山戍
shān shù
山中的戍所。 -
山栗
shān lì
栗的一种。子实较板栗稍小,可食。 -
山寿
shān shòu
《诗.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后因以"山寿"比喻人长寿。 -
山怪
shān guài
山中怪物,如山魈之类。 -
山犀
shān xī
犀牛的一种。 -
山左
shān zuǒ
1.山的东侧。 2.特指山东省。因在太行山之左(东),故称。 -
山狙
shān jú
猿猴。 -
山岫
shān xiù
1.山洞。 2.山峰;山峦。 -
山樝
shān zhā
见"山楂"。 -
山峰
shān fēng
山的尖顶。 -
山沟
shān gōu
山谷。 -
山峯
shān fēng
高而尖的山顶。 -
山斤
shān jīn
佛教语。高山的斤数。谓以斤两衡量须弥山的重量。喻佛法广大或佛寿无量。 -
山楹
shān yíng
1.用山石凿成的石柱。 2.指山中房屋。 -
山妻
shān qī/qì
隐士之妻。晋皇甫谧《高士传.陈仲子》:"楚相敦求,山妻了算,遂嫁云踪,锄丁自窜。"后多用为自称其妻的谦词。 -
山崦
shān yān
山坳;山曲。 -
山扉
shān fēi
山野人家的柴门。 -
山炮
shān páo/bāo/pào
适于山地作战的轻型榴弹炮。口径多为75毫米左右。构造简单,重量较轻,能迅速分解结合。随着军用直升机的发展和火炮机动性能的提高,山炮已逐渐淘汰。 -
山狖
shān yòu
猿猴。 -
山氓
shān méng/máng
1.亦作"山甿"。 2.山民。 -
山王
shān wáng
1.晋山涛和王戎的并称。南朝宋颜延之作《五君咏》,述竹林七贤,以山涛﹑王戎显贵而不予列入。见《宋书.颜延之传》。 2.旧指瑶族头领。 3.指老虎。 4.指山神。 5.佛教语。最高的山。 -
山洞
shān dòng
山中洞穴。 -
山房
shān fáng
1.山中的房舍。 2.山中的寺宇。 3.山中的书室。 -
山楂
shān zhā/chá
又称“红果”。双子叶植物,蔷薇科。落叶乔木。花白色或淡红色。果实近球形,皮色深红,有淡褐色斑点,味酸稍甜。可生食或制糕、蜜饯、果酱和果酒,也可入药,主治饮食积滞等。 -
山泽
shān zé/shì
1.山林与川泽。 2.泛指山野。 -
山樱
shān yīng
山中樱桃花。夏四﹑五月间开花,花白色或略带红色。 -
山歌
shān gē
民歌的一种。一般在山野田间歌唱,曲调高亢,节奏自由,多为两句或四句体,亦有句中加垛、三句半和五句体等变体形式。主要歌唱形式为独唱,但亦有对唱,称“对歌”或“对山歌”。 -
山樽
shān zūn
犹山杯。 -
山朵
shān duǒ
1.亦作"山朶"。 2.山头。 -
山气
shān qì
1.山中的云雾之气。 2.山中气候;山中空气。 -
山殿
shān diàn
1.寺观庙宇的殿堂。 2.古代宗庙的建筑之一。供奉皇后的配殿。 -
山肤
shān fū
1.即石耳。体呈扁平圆形,固着于石面,多产于悬崖石壁上,可供食用和药用。 2.指山产的美味食品。参见"山肤水豢"。 3.山的表层。 -
山胁
shān xié
亦作“山脇”。犹山峡。 -
山翁
shān wēng
指晋山简。 -
山茹
shān rú
山中的野菜。 -
山腰
shān yāo
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 -
山甸
shān diàn/tián/shèng
犹山野。 -
山胡
shān hú
1.即稽胡。古族名。又称步落稽。源于南匈奴。南北朝时,居今山西﹑陕西北部山谷间。 2.鸟名。又名"山呼"﹑"珊瑚"。 -
山砦
shān zhài
见"山寨"。 -
山盟
shān méng
指山为喻的盟誓。多指男女相爱之深,坚定不移。 -
山田
shān tián
1.山中狩猎。 2.指下等田。对高田(上等田)﹑间田(中等田)而言。 3.山间的田地。 -
山穴
shān xué
山洞。 -
山邮
shān yóu
1.山中的驿站。 2.指驿站提供的交通工具。 -
山羊
shān yáng/xiáng
羊的一种。形似绵羊而体较小。牝牡都有角,角尖向后。毛直而不卷。牡羊颔下有须。性活泼,喜登高,好采食短草﹑灌木和树叶等。 -
山越
shān yuè
古代对南方山区少数民族的通称。 -
山肋
shān lèi/lē
山腰。 -
山院
shān yuàn
山间庭院。 -
山雨
shān yǔ/yù
长篇小说。王统照作。1933年发表。农民奚大有卖菜时遭兵大爷毒打和拘押,父亲卖掉田产将他赎出并由此一气身亡。后各种灾难不断袭来,奚大有被迫带着家人到城市谋生,但所见的是一片恐怖和黑暗。后在朋友影响下,他逐渐觉悟了。作品具有浓郁的北方农村色彩。 -
山豪
shān háo
指势力较大的山居部族。 -
山磴
shān dèng
1.亦作"山嶝"。 2.有石阶的山路。 -
山童
shān tóng
1.山村儿童。 2.僧道或隐士的侍者。 3.谓山无草木。参见"山童石烂"。 -
山角
shān jiǎo/jué
山的转角向外突出处。 -
山舆
shān yú
1.即山车。古代帝王以为祥瑞物。 2.山轿。 -
山野
shān yě
1.亦作"山埜"。 2.山岭原野。 3.喻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4.犹粗鄙。 -
山郭
shān guō
山城;山村。 -
山脚
shān jiǎo/jué
山接近平地的部分。 -
山紬
shān chōu/chóu
用野蚕丝制成的绸子。 -
山瘴
shān zhàng
山中的瘴气。 -
山趾
shān zhǐ
1.亦作"山址"。 2.山脚。 -
山资
shān zī
1.亦作"山赀"。 2.过隐居生活所需的费用。 -
山精
shān jīng
1.传说中的山间怪兽。 2.药草名。术的别名。 3.药草名。生长年久的何首乌。 -
山路
shān lù
山中小路。如:山路弯弯。 -
山荒
shān huāng
山中荒地。 -
山畬
shān shē/yú
山中田地。 -
山金
shān jīn
1.指铜。 2.泛指山中的宝藏。 -
山酌
shān zhuó
山野人家酿的酒。 -
山衲
shān nà
1.僧侣的衣服。 2.借指山中的僧人。 -
山隈
shān wēi
山的弯曲处。 -
山蓣
shān yù
即薯蓣。 -
山陂
shān bēi/pí/pō
1.山坡。 2.泛指山和水。 3.山间水池;水岸。 -
山脉
shān mài
由若干条线状延伸的相邻山岭组成的山体。如中国的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等。 -
山矾
shān fán
1.花名。常绿灌木。春开白花,芳香。 2.代指弟弟。 -
山镇
shān zhèn
某一地区最有名的山。 -
山阙
shān què/quē
山的缺口。 -
山窝
shān wō
1.亦称"山窝窝"。 2.偏僻的山区。 -
山臣
shān chén
隐逸之士对君王的自称。 -
山英
shān yīng
山花。 -
山颓
shān tuí
1.孔子死前七日,早起,反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见《礼记.檀弓上》。后因以"山颓"作为逝世的婉词。 2.如山崩塌。 3.形容醉倒。 -
山隐
shān yǐn/yìn
1.隐居。 2.山隐居的略称。传说春秋时吴国的隐士。 -
山葱
shān cōng
生于山地的野葱。 -
山风
shān fēng
1.指《易·蛊》卦,因其卦上艮下巽,卦象为山下有风,故称。2.起于山野之间的风。 -
山阶
shān jiē
山路的石级。 -
山祇
shān zhǐ/qí
山神。 -
山畋
shān tián
见"山田"。 -
山窠
shān kē
偏僻的山村。 -
山笑
shān xiào
1.方言。山洪暴发。 2.人熊的别称。 -
山谷
shān gǔ/gǔ/yù
1.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流过。 2.山谷道人的省称。详"山谷道人"。 -
山险
shān xiǎn
山势险阻之处。 -
山际
shān jì
1.山边。 2.山中;山间。 -
山藷
shān shǔ
薯蓣的别名。 -
山第
shān dì
山中别墅。 -
山甿
shān méng
见"山氓"。 -
山雀
shān què/qiāo/qiǎo
1.山间小鸟,如麻雀等。 2.鸟纲,山雀科各种类的通称。小型鸣禽,主食昆虫及幼虫,为农林益鸟。我国常见的有白脸山雀。体长约13厘米,头部羽毛蓝黑色,颊部白色,活跃于山区林间。 -
山陵
shān líng
1.山岳。 2.帝王或皇后的坟墓。 3.借指本朝先帝。 -
山薮
shān sǒu
1.山深林密的地方。 2.山林与湖泽。 3.犹言山野草莽。与"朝廷"﹑"廊庙"相对。 -
山荆
shān jīng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
山阪
shān bǎn
1.亦作"山坂"。亦作"山岅"。 2.即山坡。 -
山舍
shān shè/shě
山中住宅;山中的房舍。 -
山罍
shān léi
古代刻有山云图纹的盛酒的祭器。也称"山尊"。 -
山趺
shān fū
山脚。 -
山行
shān xíng/háng
在山中行走。 -
山缫
shān sāo
即山魈。 -
山顶
shān dǐng
山的最高处。 -
山郡
shān jùn
指偏僻的郡县。 -
山磵
shān jiàn
见"山涧"。 -
山阻
shān zǔ
险要的山地。 -
山籁
shān lài
山间的声音。 -
山陆
shān lù/liù
山地。 -
山眉
shān méi
如眉的山形。 -
山系
shān xì/jì
由若干条相邻山脉组成的山体,这些山脉在成因上相联系且走向一致。一般规模很大,著名的有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系等。 -
山芽
shān yá
即茶。 -
山表
shān biǎo
山外;山上。 -
山隘
shān ài
犹山峡。两山之间的峡道。 -
山罽
shān jì
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 -
山阳
shān yáng
1.山朝南的一面。 2.汉置县名,属河南郡。故城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境。魏晋之际,嵇康﹑向秀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后因以代指高雅人士聚会之地。 3.见"山阳笛"。 -
山菜
shān cài
1.野菜。 2.茈胡苗。 -
山足
shān zú
山脚。 -
山鬟
shān huán
重叠回环的群山。 -
山禽
shān qín
山中之鸟。 -
山障
shān zhàng
1.犹屏障。 2.屏风。因画有山形图案,故名。 3.阻隔;阻挡。 -
山纪
shān jì/jǐ
山麓。 -
山钟
shān zhōng
山寺钟声。 -
山麓
shān lù
山脚:山麓炊香有人家。 -
山癖
shān pǐ
爱山的癖好。 -
山营
shān yíng
扎在山中的营房。 -
山觜
shān zī/zuǐ
见"山嘴"。 -
山贼
shān zéi
据山立寨或出没于山林的盗贼。 -
山茗
shān míng
山中产的茶叶。 -
山翠
shān cuì
翠绿的山色。 -
山蛮
shān mán
旧指居住在山间的南方某些少数民族。 -
山鹊
shān què
鸟名,古称鷽。鸣禽类。状如鹊而色深青,有文彩,赤嘴赤足,头上有白冠,尾白而长,不能远飞。 -
山货
shān huò
泛指山区物产。 -
山硖
shān xiá
山峡。 -
山甫
shān fǔ
即仲山甫。周宣王时的贤臣。后因用以代称贤臣。 -
山阿
shān ā/ē
山岳;小陵。如: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晋·淘潜《挽歌》。 -
山郊
shān jiāo
远山郊野。 -
山萧
shān xiāo
即山魈。 -
山贡
shān gòng
谓山中的物产。 -
山雉
shān zhì
鸟名。一名鸐,俗称野鸡。 -
山臊
shān sāo/sào
1.亦作"山?"。 2.即山魈。 -
山道
shān dào
山路。 -
山腋
shān yè
山峡。 -
山蚓
shān yǐn
一种小蛇。 -
山药
shān yào
又称“薯蓣”。多年生缠绕藤本。其地下块茎可供食用或作中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能。可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小便频数等。 -
山纹
shān wén/wèn
1.古器物上状如山形的花纹。 2.山的褶皱纹路。 -
山颠
shān diān
见"山巅"。 -
山都
shān dū/dōu
兽名。又称豚尾狒狒,是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 -
山窜
shān cuàn
逃藏于山中。 -
山藻
shān zǎo
借指华美的屋宇。 -
山背
shān bèi/bēi
1.山后。 2.山脊。 -
山邑
shān yì
1.犹山地,山区。 2.山区城邑。 -
山酒
shān jiǔ
山村所酿之酒。 -
山鹃
shān juān
杜鹃花。 -
山词
shān cí
犹山歌。 -
山述
shān shù
古代通天冠上的装饰。 -
山芎
shān xiōng
中药名。即芎?。 -
山赀
shān zī
见"山资"。 -
山砌
shān qì/qiè
山路的石阶。 -
山落
shān luò/là
山间村落。 -
山蓟
shān jì
术的别名。 -
山讳
shān huì
因避讳而不直称山名。语出《国语.晋语九》:"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子归,徧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不学也。'"韦昭注:"献,伯禽之曾孙,微公之子献公具。武,献公之庶子武公敖。" -
山衣
shān yī/yì
1.谓以山为衣。 2.隐居者所穿的衣服。 -
山苗
shān miáo
山上初生的草木。喻指世袭高位的庸才。语本晋左思《咏史》之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 -
山阁
shān gé
依山而筑的楼阁。 -
山脊
shān jǐ
山的高处象兽类脊骨似的隆起部分。 -
山西
shān xī
1.山的西坡。 2.战国﹑秦﹑汉时称崤山﹑华山以西地区。又称关西。 3.称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隋末置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大使,元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明置山西行中书省,清至今皆为山西省。 -
山羞
shān xiū
野味。 -
山门
shān mén
①寺院的外门:香客已到山门之外。也代指寺院:仆人高兴地顺手指道,前面有一座山门。②墓门:山门萧瑟,松庭谁扫。 -
山笼
shān lóng/lǒng
盛茶叶果品之类山货的竹器。 -
山题
shān tí
古代妇人首饰步摇的底座。因其形象山,着于额前,故名。 -
山腹
shān fù
1.山内。 2.山腰。 -
山香
shān xiāng
1.山间花木等散发的香气。 2.古代曲名。即《舞山香》。 -
山积
shān jī
1.堆积如山。极言其多。 2.山峦重叠。 -
山色
shān sè/shǎi
山的景色。 -
山集
shān jí
1.谓聚集如山。 2.山间集镇。 -
山皋
shān gāo/yáo
亦作“山臯”。1.水边的高地。2.泛指山野之地。 -
山霭
shān ǎi
山上的云气。 -
山芥
shān jiè/gài
1.药草名。即术。 2.芥菜。 -
山蜜
shān mì
山间野蜂所酿的蜜。 -
山经
shān jīng
1.《山海经》的简称。 2.泛指记录山脉的舆地之书。 -
山长
shān cháng/zhǎng
1.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 2.隐者之称。 -
山菊
shān jú
野菊花。 -
山采
shān cǎi/cài
谓入山采伐。 -
山花
shān huā
1.山间野花。 2.植物名。 -
山立
shān lì
象高山一样屹立不动。 -
山陇
shān lǒng
1.山丘。 2.古代指祁连山和陇西一带地方。 -
山额
shān é
1.山顶。 2.额头。 -
山界
shān jiè
犹山区。 -
山面
shān miàn
山的南面。 -
山茶
shān chá
双子叶植物,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有光泽。冬春开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观赏植物。种子可榨油,供食用和工业用。花是传统中药,能凉血止血。 -
山驴
shān lǘ
羭的别名。 -
山芋
shān yù
1.薯蓣的别名。也叫山药。 2.指芋艿。 3.甘薯的俗称。 -
山阴
shān yīn
1.山朝北的一面。 2.晋王羲之的代称。王羲之曾居会稽山阴,故以代指。 -
山相
shān xiāng/xiàng
见"山中宰相"。 -
山醪
shān láo
山中人家酿造的浊酒。 -
山草
shān cǎo
1.山中的草。 2.犹言山野草莽。借指在野未仕。 -
山颜
shān yán
山巅。 -
山龛
shān kān
山上的佛龛。 -
山虞
shān yú
《周礼》地官的属官。掌管山林的政令。《周礼.地官.山虞》:"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贾公彦疏:"此山林并云者,自是山内之林,即山虞兼掌之。"后亦借称掌管山林的官署。 -
山蚕
shān cán
野蚕。 -
山菌
shān jūn/jùn
见"山菌子"。 -
山驿
shān yì
1.山中驿站。 2.山间的驿道。 -
山程
shān chéng
1.山间的路程。 2.指行路于山中。 -
山陲
shān chuí
山边。 -
山虫
shān chóng
1.山中禽鸟小兽之类的小动物。 2.老虎的别称。 -
山车
shān chē/jú
1.传说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则山车出现,古代以为祥瑞之物。 2.一种有棚的车。 -
山膏
shān gāo/gào
传说中的山中怪兽。 -
山邸
shān dǐ
山中的住宅。 -
山辣
shān là
山柰的别名。 -
山蔌
shān sù
山蔬。 -
山黛
shān dài
青葱浓郁的山色。 -
山身
shān shēn
山形。 -
山邱
shān qiū
见"山丘"。 -
山税
shān shuì
对山区征收的税捐。 -
山铭
shān míng
指勒石山上的铭文。 -
山蔬
shān shū
山中野菜。 -
山讴
shān ōu
山歌。 -
山结
shān jié/jiē
多条山脉汇集的中心。如帕米尔山结为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的交汇地。 -
山箐
shān qìng/jīng
1.山中大竹林。 2.指丛生竹子的山谷。 -
山謡
shān yáo
山歌。 -
山肴
shān yáo
用山间猎得的鸟兽做成的菜。 -
山轿
shān jiào
山行乘坐的轿子。用椅子捆在杠上做成。 -
山胞
shān bāo
山地同胞。 -
山馆
shān guǎn
1.山中馆驿。 2.山中的宅舍。 -
山记
shān jì
记述山景的文章。 -
山鲊
shān zhǎ/zhà
指腌制的野味。 -
山眼
shān yǎn
山间泉眼。 -
山铸
shān zhù
谓开采矿山铸钱。语本《史记.吴王濞列传》:"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 -
山观
shān guān/guàn
山中道观。 -
山陿
shān xiá
见"山峡"。 -
山阡
shān qiān
陵前墓道。 -
山雌
shān cí
即雉。语本《论语.乡党》:"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后以"山雌"借指雉。 -
山鄙
shān bǐ
犹鄙陋。自谦之辞。 -
山陬
shān zōu
山角落。借指山区偏僻处。 -
山隅
shān yú
1.亦作"山嵎"。 2.山角;山曲。 -
山首
shān shǒu
山的入口。 -
山郎
shān láng/làng
汉代宿卫郎。凡能出钱供宫中财用者,则给以文书,允许出宫购物。此郎官称为"山郎"。 -
山阜
shān fù
1.亦作"山峊"。 2.土山。泛指山岭。 -
山神
shān shén
主管某山的神灵。 -
山鸠
shān jiū
即斑鸠。 -
山鸡
shān jī
1.鸟名。形似雉。雄者羽毛红黄色,有黑斑,尾长;雌者黑色,微赤,尾短。古称鸐雉,今名锦鸡。传说自爱其羽毛,常照水而舞。 2.方言。雉的别称。 -
山魈
shān xiāo
动物名。猴属。狒狒之类。体长约三尺,头大面长,眼小而凹,鼻深红色,两颊蓝紫有皱纹,腹部灰白色,臀部有一大块红色脾胝,尾极短而向上,有尖利长牙,性凶猛,状极丑恶。古代传说以为山怪,又称"山萧"﹑"山臊"﹑"山?"﹑"山缫"等,记述状貌不一。 -
山魑
shān chī
山怪。 -
山鹧
shān zhè
山鹊的别名。 -
山鬼
shān guǐ
《楚辞·九歌》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山鬼为山中女神,此篇为山神的祭歌。 -
山龙
shān lóng
1.指古代衮服或旌旗上的山﹑龙图案。 2.借指绣有山﹑龙图案的衮服。 -
山麝
shān shè
即麝香。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 -
山骨
shān gǔ/gū
1.山中岩石。 2.山的内在神韵。指绘画而言。 -
山魅
shān mèi
传说中的山中精怪。如山魈之类。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