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第一个字:伏” 词语大全

  • 伏龙 fú lóng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2.指灶神。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 伏突 fú tū
    短刀。
  • 伏落 fú luò/là
    沦落。
  • 伏词 fú cí
    招供之词。
  • 伏输 fú shū
    承认失败。也作服输。
  • 伏线 fú xiàn
    埋下的线索;伏笔。
  • 伏雌 fú cí
    指母鸡。
  • 伏罪 fú zuì
    承认自己的罪过:低头~。也作服罪。
  • 伏维 fú wéi
    见"伏惟"。
  • 伏羲 fú xī
    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风姓。相传其始画八卦,又教民渔猎,取牺牲以供庖厨,因称庖牺。亦作"伏戏"﹑"伏牺"。
  • 伏引 fú yǐn
    谓服罪,认罪。
  • 伏袭 fú xí
    谓伏兵袭击。
  • 伏踬 fú zhì
    趴下:伏踬就地,匍匐以进。
  • 伏历 fú lì
    见"伏枥"。
  • 伏路 fú lù
    暗道,隐秘的通路。
  • 伏阙 fú què/quē
    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 伏甲 fú jiǎ
    谓埋伏武士或军队。
  • 伏乞 fú qǐ
    向尊者恳求。伏,敬词。
  • 伏雨 fú yǔ/yù
    指连绵不断的雨。
  • 伏枥 fú lì
    1.亦作"伏历"。 2.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 3.喻指养育。 4.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 5.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
  • 伏息 fú xī
    隐匿形迹。
  • 伏翼 fú yì
    即蝙蝠。
  • 伏隐 fú yǐn/yìn
    藏匿;隐居。
  • 伏旱 fú hàn
    伏天出现的旱情:战胜~。
  • 伏诛 fú zhū
    〈书〉伏法。
  • 伏鸾 fú luán
    三国魏邓艾的别号。
  • 伏处 fú chǔ/chù
    1.隐居。 2.安处,不四出活动。
  • 伏惟 fú wéi
    1.亦作"伏维"。 2.下对上的敬词。多用于奏疏或信函。谓念及,想到。 3.表示希望,愿望。
  • 伏苓 fú líng
    见"伏灵"。
  • 伏状 fú zhuàng
    1.承认罪状。 2.承认罪状的书面供词。
  • 伏辕 fú yuán
    1.伏在车辕上。指拉车。 2.指拉车的马。比喻常人。
  • 伏水 fú shuǐ
    1.指地下涌出的水。 2.泅水。
  • 伏戏 fú xì/hū
    见"伏羲"。
  • 伏辜 fú gū
    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语本《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 伏质 fú zhì
    见"伏锧"。
  • 伏丑 fú chǒu
    谓隐伏的寇盗。
  • 伏汛 fú xùn
    在伏天里发生的河水暴涨。
  • 伏轼 fú shì
    1.亦作"伏式"。 2.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车。
  • 伏案 fú àn
    上身靠在桌子上(读书、写字):~写作。
  • 伏莽 fú mǎng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 伏节 fú jié
    犹言殉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
  • 伏日 fú rì
    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29°c,最高气温可达38~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
  • 伏局 fú jú
    下棋时失败的一方表示服输。
  • 伏死 fú sǐ
    1.甘愿舍弃生命。 2.退隐而死。
  • 伏石 fú shí/dàn
    暗礁。
  • 伏中 fú zhōng
    指三伏期间。
  • 伏戎 fú róng
    1.埋伏军队或刺客。 2.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
  • 伏蒲 fú pú
    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事见《汉书.史丹传》。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
  • 伏念 fú niàn
    1.谓退而自省。 2.伏,敬词;念,念及,想到。旧时致书于尊者多用之。 3.犹俯念,下念。谓在上者体察下情。
  • 伏钺 fú yuè
    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 伏藏 fú cáng/zàng
    隐藏;潜藏。
  • 伏贴 fú tiē
    ①紧贴在上面:壁纸糊得很~。②同‘伏帖’①。
  • 伏事 fú shì
    1.隐秘的事情。 2.指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职。 3.指侍候,服侍。 4.指屈膝事人。 5.指用暴力对付﹑整治人。
  • 伏腊 fú là/xī
    1.亦作"伏臈"。 2.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3.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4.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 伏兔 fú tù
    1.亦作"伏菟"。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 3.指织机上的部件。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 5.亦作"伏菟"。草药飞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 伏魄 fú pò
    1.古代迷信,谓人始死时魂魄离体未久,可持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招其魂魄归体,称为"伏魄"。伏,通"复"。 2.指死而复苏。
  • 伏桩 fú zhuāng
    埋设木桩。
  • 伏抱 fú bào
    禽鸟孵卵。
  • 伏兵 fú bīng
    埋伏下来伺机攻击敌人的军队。
  • 伏薮 fú sǒu
    方言。谓鸡孵卵。
  • 伏刑 fú xíng
    被处决。
  • 伏彦 fú yàn
    指隐居的贤人。
  • 伏蛰 fú zhé
    隐伏,潜藏。
  • 伏猎 fú liè
    1.唐户部侍郎萧炅曾将"伏腊"误读为"伏猎"。后因以"伏猎"为大臣不学无文之典实。 2.见"伏猎侍郎"。
  • 伏属 fú shǔ/zhǔ
    指隶属,下属。
  • 伏侍 fú shì
    同‘服侍’。
  • 伏卧 fú wò
    1.趴着;卧倒。2. [指狗]∶头伏在前爪上躺下。
  • 伏弢 fú tāo
    仆倒在弓套上。《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国语.晋语九》:"郑人击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韦昭注:"弢﹐弓衣也。"后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
  • 伏礼 fú lǐ
    犹言陪礼。
  • 伏热 fú rè
    盛夏的炎热。
  • 伏特 fú tè
    电压单位,1安培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姆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特。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Conte Alessan-dro Volta,也译作伏打)而定的。简称伏。
  • 伏锧 fú zhì
    1.亦作"伏质"。 2.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锧"。质,通"锧",砧。亦泛指被处死。
  • 伏窜 fú cuàn
    藏匿逃窜。
  • 伏闇 fú àn
    隐伏暗处;隐藏。
  • 伏谒 fú yè
    谒见尊者,伏地通姓名。
  • 伏狮 fú shī
    指船头或船尾顶部的大横木。
  • 伏帖 fú tiè/tiě/tiē
    ①舒适:心里很~。也作伏贴。②同‘服帖’①。
  • 伏祭 fú jì/zhài
    在伏日举行的祭祀。
  • 伏愆 fú qiān
    认罪。
  • 伏肉 fú ròu
    死尸的肉。
  • 伏流 fú liú
    1.潜藏在地下的水流,地下河流。 2.指水在地下流动。 3.比喻暗中流布。
  • 伏菟 fú tù/tú
    1.见"伏兔"。 2.见"伏兔"。
  • 伏候 fú hòu
    俯伏等候。下对上的敬词。
  • 伏骥 fú jì
    《楚辞.九辩》:"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王逸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
  • 伏女 fú nǚ/rǔ
    指西汉经学家伏胜的女儿。曾奉父命传《尚书》于晁错。
  • 伏食 fú shí
    服食。指道家服食丹药。
  • 伏奏 fú zòu
    谓俯伏上奏。
  • 伏小 fú xiǎo
    甘愿处于低下的地位。
  • 伏臈 fú là/gé
    见"伏腊"。
  • 伏手 fú shǒu
    称手,顺手。
  • 伏犀 fú xī
    指人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旧时迷信者以为显贵之相。
  • 伏伺 fú sì/cì
    1.隐伏窥伺。 2.服侍。
  • 伏埋 fú mái/mán
    埋伏。
  • 伏笔 fú bǐ
    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
  • 伏吟 fú yín
    旧时术士占卜吉凶时所得卦爻之象。
  • 伏虎 fú hǔ
    ①制服猛虎,比喻战胜恶势力。②伏着的老虎。③也称“滚轮”。一种体育器械。由两个直径214厘米的圆轮构成。两轮间距65厘米,由六根横杠连接,并有踏板和把手环。可单人或双人做向前和侧向滚动练习。
  • 伏从 fú cóng/zòng
    服从。
  • 伏脉 fú mài/mò
    1.指文章中前后照应的线索。 2.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其脉搏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常见于邪闭﹑厥证及剧痛。
  • 伏阴 fú yīn
    1.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 2.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
  • 伏膺 fú yīng
    1.服膺。伏,通"服"。谓倾心,钦慕。 2.服膺。伏,通"服"。指信服;归心。 3.服膺。伏,通"服"。谓从学,师事。
  • 伏祠 fú cí
    秦时伏日祭祀名。
  • 伏式 fú shì
    见"伏轼"。
  • 伏弩 fú nǔ
    1.埋伏弓箭手。 2.隐蔽着的用机械发射的弓箭。 3.泛指暗箭。
  • 伏疾 fú jí
    隐疾。喻隐患。
  • 伏波 fú bō
    1.汉将军名号。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2.谓平息变乱。
  • 伏辩 fú biàn
    旧时指认罪的供状或悔过书。也作服辩。
  • 伏法 fú fǎ
    (犯人)被执行死刑:罪犯已于昨天~。
  • 伏火 fú huǒ
    1.农历六月黄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2.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 伏鸡 fú jī
    1.孵卵的母鸡。 2.谓孵鸡卵。
  • 伏击 fú jī
    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打~ㄧ途中遭到~。
  • 伏读 fú dú/dòu
    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后世臣下阅读帝王诏书亦称"伏读"。
  • 伏安 fú ān
    1.书信用语。祝人暑天安康。 2.电的功率单位。其数值是电流中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 伏低 fú dī
    屈服;顺从。
  • 伏豹 fú bào
    唐代称官吏遇节假日留署值班为"伏豹"。
  • 伏倒 fú dǎo/dào
    谓胸腹朝下倒卧于地。
  • 伏药 fú yào
    埋伏着的炸药。
  • 伏方 fú fāng
    北方。
  • 伏尸 fú shī
    1.谓杀人致死。 2.尸体倒地。犹言死亡。 3.倒在地上的尸体。指死者。 4.伏在尸体上。
  • 伏辰 fú chén
    《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孔颖达疏:"日月聚会为辰,星宿不见为伏……丙日将旦之时,龙尾之星伏在合辰之下。"本谓星宿隐伏在日月交会处。亦以指隐伏的星辰。
  • 伏毒 fú dú/dài
    服毒,吃毒药自杀。
  • 伏泉 fú quán
    从地下流出的水。
  • 伏地 fú dì/de
    〈方〉本地出产或土法制造的:~小米儿ㄧ~面。
  • 伏老 fú lǎo
    1.自认年老精力衰退。 2.旧传蝙蝠老后化为魁蛤,名伏老。
  • 伏望 fú wàng
    表希望的敬词。多用于下对上。
  • 伏利 fú lì
    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
  • 伏辨 fú biàn
    见"伏辩"。
  • 伏听 fú tīng
    1.谓暗中探听。 2.谓俯伏听命。 3.谓恭顺地听从。
  • 伏道 fú dào
    1.暗道,隐秘的通道。 2.指利用地形埋伏军队以袭击敌人的策略。
  • 伏猛 fú měng
    指老虎。
  • 伏怨 fú yuàn
    潜藏的怨恨。
  • 伏枕 fú zhěn
    1.伏卧在枕上。《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后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长久卧床。 2.指卧病在床的人。
  • 伏箱 fú xiāng
    驾车。伏,通"服"。语本《诗.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朱熹注:"服,驾也。箱,车也。"
  • 伏灵 fú líng
    1.亦作"伏苓"。即茯苓。菌类植物名。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中医用以入药。 2.彗星的一种。
  • 伏天 fú tiān
    指三伏时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参看〖三伏〗。
  • 伏刃 fú rèn
    用刀剑自杀。
  • 伏匿 fú nì
    隐藏;躲藏。
  • 伏剑 fú jiàn
    以剑自刎。
  • 伏室 fú shì
    地下室。
  • 伏军 fú jūn
    埋伏的军队。
  • 伏生 fú shēng
    汉时济南人,名胜,或云字子贱。原秦博士,治《尚书》。始皇焚书,伏生以书藏壁中。汉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间。文帝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伏生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西汉《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清陈寿祺《尚书大传序录》。
  • 伏寇 fú kòu
    暗藏的仇敌。
  • 伏牺 fú xī
    见"伏羲"。
  • 伏机 fú jī
    1.隐蔽的机械装置。 2.潜在的因素。
  • 伏合 fú hé/gě
    据《新五代史.李琪传》载,唐朝大明宫中的紫宸殿称合,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一说为前殿,见宋王溥《唐会要.大明宫》)。后因以"伏合"指朝臣俯伏合下向天子奏事。
  • 伏气 fú qì
    1.屏气,抑止呼吸。形容惶恐的样子。 2.指道家的吐纳修炼法。 3.服气;认输。
  • 伏暑 fú shǔ
    炎热的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