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义” 词语大全
-
义诊
yì zhěn
免费诊疗。 -
义门
yì mén
1.旧谓尚义的门族。 2.旧时为表彰尚义之家而建立的牌坊。 -
义谋
yì móu
合宜的谋猷;正义的谋画。 -
义辞
yì cí
正义之辞。 -
义谛
yì dì
佛教语。犹真谛。 -
义象
yì xiàng
指《易经》的义理爻象。 -
义阡
yì qiān
犹义冢。 -
义趣
yì qù/cù
意义和旨趣。 -
义鼠
yì shǔ
一种像鼠的小动物。 -
义酒
yì jiǔ
混合酒。 -
义问
yì wèn
善声;美好的声誉。 -
义试
yì shì
私家集生徒命题考试。 -
义谷
yì gǔ/gǔ/yù
义捐赈灾的谷米。 -
义说
yì shuō/shuì/yuè
为古书作注而阐明其义。 -
义风
yì fēng
正义的气概和风范。 -
义铺
yì pū/pù
售货摊。 -
义项
yì xiàng
字典﹑词典中同一条目内按意义分列的项目。 -
义赈
yì zhèn
对灾民或贫民的赈济。 -
义路
yì lù
正道。 -
义附
yì fù
两晋南北朝时世族豪门的依附者。 -
义鸟
yì niǎo/diǎo
鸟媒。用来引诱同类的鸟。 -
义赃
yì zāng
官吏所受的馈赠﹑贿赂。 -
义郎
yì láng
对人家儿子的美称。 -
义赋
yì fù
东汉时少数民族所纳的一种贡赋。 -
义赛
yì sài
为正义或公益事业筹款而举行体育比赛。 -
义足
yì zú
残废者所用的假足。 -
义髻
yì jì
旧时妇女作修饰用的假发髻。 -
义钱
yì qián
赎罪金。 -
义髓
yì suǐ
义理的精髓。 -
义齿
yì chǐ
牙齿脱落或拔除后,为恢复咀嚼功能所镶补的假牙。 -
义妻
yì qī/qì
旧称节义之妇。 -
义信
yì xìn/shēn
持义守信。 -
义人
yì rén
1.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 2.秦汉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 -
义工
yì gōng
1、自愿参加的无报酬的公益性工作:学生们在居委会干部指导下从事~。2、从事义工的人:退休后他到福利院当起了~。 -
义侣
yì lǚ
信守节义的伙伴。 -
义役
yì yì
宋以后的一种徭役形式。 -
义嗣
yì sì
理所当然的继承者。 -
义丁
yì dīng/zhēng
旧指抗暴自卫的地方组织的兵丁。 -
义务
yì wù
①“权利”的对称。法律对公民或法人必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在社会主义社会,义务与权利是一致的,不可分离。参见“权利”。②不要报酬的:义务咨询|义务劳动。 -
义廪
yì lǐn
旧时为防荒年而设置的粮仓。 -
义军
yì jūn
1.义师。 2.古代统治阶级或民间临时组合起来的部队。 -
义刑
yì xíng
1.同"仪型"。 2.楷模;典范。 -
义举
yì jǔ
1.举义起事。 2.正义的举动。 3.指疏财仗义的行为。 -
义居
yì jú
旧指孝义之家世代同居。 -
义岁
yì suì
风调雨顺的年岁。 -
义剑
yì jiàn
犹义兵或义战。 -
义冢
yì zhǒng
旧指埋葬无主尸体的墓地:命有司置义冢。 -
义墨
yì mò
混合墨。 -
义侠
yì xiá
1.仗义助人的豪侠。 2.仗义任侠,抑强扶弱。 -
义府
yì fǔ
义理之府藏。常指《诗》《书》而言。 -
义塾
yì shú
旧时不收学费的私塾。 -
义从
yì cóng/zòng
1.汉魏时称胡羌等少数民族归附朝廷为"义从"。取归义从命之意。 2.称由胡羌丁壮组成的军队。 3.自愿从军者。 4.依附。 -
义形
yì xíng
同"仪型"。 -
义众
yì zhòng
南北朝时州郡乡里自募之兵。 -
义子
yì zǐ
1.即义儿。 2.套盒的内盒。 -
义例
yì lì
1.阐明义理的事例。 2.着书的主旨和体例。 -
义分
yì fēn/fèn
1.合乎道义的情分。 2.泛指一般的情分。 -
义庄
yì zhuāng
1.旧时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 2.地方或同乡聚资修建的暂厝棺木的处所。 -
义夫
yì fū/fú
1.坚守大义的人。 2.情专的男子。 -
义卖
yì mài
为正义或公益事业筹款而出售物品,所售物品大都是捐献的,售价每高于市价。 -
义和
yì hé/hè/huó/huò/hú
语本《左传.襄公九年》:"利,义之和也。"后以"义和"指讲义气,彼此和睦。 -
义儿
yì ér/er
1.无血缘关系而收认为子者。 2.晩唐诸藩镇主帅,多养勇武善战者为义儿,至五代其风益烈。 -
义园
yì yuán
义冢地,丛葬之所。清冯桂芬有《苏太义园记》。 -
义命
yì mìng
1.正道;天命。 2.泛指本分。 -
义仓
yì cāng
隋以后各地为备荒而设置的粮仓。 -
义帝
yì dì
犹假帝。《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明杨慎《丹铅总录.史籍.义帝》:"项羽立楚王孙心为帝,以从民望。不曰楚帝,而曰义帝,犹义父义子之称。"明谢肇淛《文海披沙》:"项羽尊怀王为义帝,犹假帝也。"一说,众所尊戴者曰义,故称义帝。见宋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 -
义声
yì shēng
德义的名声。 -
义宗
yì zōng
1.道义的宗师。 2.德义世家。 -
义友
yì yǒu
结义或聚义的友辈。 -
义地
yì dì/de
旧时由私人或团体设置埋葬贫民的公共坟场。 -
义度
yì dù/duó
仪则法度。 -
义兵
yì bīng
1.犹义师。 2.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 3.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 4.宋代的一种乡兵。 -
义台
yì tái/tāi
古代行礼仪之台。 -
义征
yì zhēng
谓自愿应征。唐初与府兵制兼行的募兵的一种,其身份高于一般募兵。 -
义作
yì zuò
旧指无偿劳役。 -
义养
yì yǎng
谓善养父母。 -
义师
yì shī
为正义而战的军队。 -
义孝
yì xiào
谓为非亲属的死者服孝。 -
义事
yì shì
正义或公益之事。 -
义主
yì zhǔ
1.行合于义的霸主。 2.旧指出钱刻碑的人。 -
义壑
yì hè
渊深的义理。壑,丘壑,喻深奥之处。 -
义勇
yì yǒng
1.见义勇为的精神。 2.指义勇的人。 3.南北朝时州郡乡里自募的兵。 4.指为抗暴而自愿组织的武装力量。 -
义士
yì shì
1.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2.指侠义之士。 3.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4.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 -
义功
yì gōng
大功,勋功。 -
义关
yì guān
谓通向义理的门户。 -
义兴
yì xīng/xìng
今江苏宜兴。如: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
义女
yì nǚ/rǔ
1.非己所生而抚养或收认的女儿。 2.行义助人的女子。 -
义味
yì wèi
文章的意味和情趣。 -
义井
yì jǐng
供公众汲用之井。 -
义学
yì xué
也称“义塾”。中国旧时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对象多为贫寒子弟,免费上学。 -
义甲
yì jiǎ
弹拨乐器所用的一种工具,装于指端。 -
义田
yì tián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富中大塘者,勾践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富中。"此当为义田之始。后即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 -
义政
yì zhèng
以义服人的政治。 -
义愤
yì fèn
对不合理或非正义的行动产生的愤慨:流氓行径激起大家的义愤。 -
义据
yì jù/jú
释义与考据。 -
义死
yì sǐ
为正义而死。 -
义粮
yì liáng
旧时施舍贫民的粮食。 -
义怀
yì huái
正义的心怀。 -
义竿
yì gān
犹义旗。 -
义荣
yì róng
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 -
义教
yì jiào/jiāo
仁义的教化。 -
义渊
yì yuān
仁义的渊海。喻仁义之深广。 -
义让
yì ràng
基于大义的谦让。 -
义心
yì xīn
1.节义或道义之心。 2.佛教语。因迷于事或迷于理而产生的疑惑不决之心。 -
义言
yì yán
文理和词藻。 -
义正
yì zhèng
1.同"义政"。正,通"政"。 2.犹正义﹑道义。 -
义行
yì xíng/háng
1.同"仪形"。 2.忠义或节义的行迹。 -
义眼
yì yǎn
假眼。用特定材料制成,代替因失明而被摘除的眼球,借以改善仪容,但不起视觉代偿作用。 -
义证
yì zhèng
释义的书证。 -
义战
yì zhàn
正义的战争。 -
义经
yì jīng
正道。 -
义断
yì duàn
秉公断事。 -
义疾
yì jí
肺痨的别称。 -
义海
yì hǎi
义理的渊海。喻义理博大精深。 -
义烈
yì liè
1.忠义节烈。 2.重义轻生的人。 -
义演
yì yǎn
为正义或公益事业筹款而举行的演出。 -
义竹
yì zhú
丛竹的美称。 -
义意
yì yì
意义。 -
义角
yì jiǎo/jué
假角。 -
义母
yì mǔ
1.非本生之母而拜认为母者。 2.深明大义之母。战国齐宣王时有人争斗而死,有异母兄弟二人被讯问。兄弟二人争相承认。王使相问其母。母曰:"杀其少者。"相问其故。母曰:"少者,妾之子也。长者,前妻之子也。"相入言于王。王美其义,皆赦不杀,而尊其母号曰"义母"。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齐义继母》。 -
义志
yì zhì
符合道义准则的意志。 -
义法
yì fǎ
1.旧指合乎某种道义标准的法律。 2.义理法则。 3.桐城派古文家亦以称着文应遵循的准则。 -
义犬
yì quǎn
三国吴时,襄阳纪南人李信纯醉卧城外草中,适猎者纵火,火顺风且至。其爱犬曰"黑龙"者,于溪中湿身,周回洒李卧处,遂免大难;而犬以往返困乏致毙。李醒乃悟,为之恸哭。太守闻而悯之,具棺椁衣衾以葬。后纪南有义犬冢,高十余丈。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 -
义疏
yì shū
疏解经义的书。其名源于六朝佛家解释佛典。后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清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等。 -
义戈
yì gē
犹义师。 -
义旨
yì zhǐ
意义与宗旨。 -
义男
yì nán
犹义儿。 -
义旅
yì lǚ
犹义师。 -
义理
yì lǐ
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2.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3.称宋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 4.文辞的思想内容。 5.犹道理。 -
义殿
yì diàn
佛教语。佛殿。 -
义米
yì mǐ
1.东汉末天师道首领张鲁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率徒众攻取汉中,在各地设义舍,置义米﹑义肉,过路者量腹取足。参见"义舍"。 2.晋武帝时规定边远的少数民族居民不课田,每户交米三斛,再远的交五斗,名为"义米"。见《晋书.食货志》。 3.谓备荒救灾之米。亦称"义仓米"。 -
义捐
yì juān
为资助公益事业而捐献的财物。 -
义浆
yì jiāng/jiàng
1.旧时施舍行人的浆水。 2.将多种食料或物质搀合于水而成的浆汁。 -
义舍
yì shè/shě
无偿供给行旅食宿的邸舍。 -
义概
yì gài
严正的气节。 -
义租
yì zū
封建时代向民间征收的额外租粮。 -
义气
yì qì
①为帮助他人而甘冒风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气概。在旧时代,是某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伸张正义、劫富济贫、扶持弱小的精神力量。但这种江湖义气往往出自不正确的观念,常被封建行帮和流氓集团用来维护小集团私利,诱惑人们盲目效命。②忠义之气;刚正之气:义气凛然。 -
义终
yì zhōng
犹善终。 -
义樽
yì zūn
犹义酒。混合酒。 -
义聚
yì jù
1.聚众起义。 2.以义聚居。 -
义状
yì zhuàng
表示忠义的誓书。 -
义方
yì fāng
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 -
义民
yì mín
1.贤人;笃义之民。 2.谓起义抗暴之民。 3.邪曲之人。 4.见"义士"。 5.旧称某些被歧视为贱族的民户。 -
义色
yì sè/shǎi
庄重的容色。 -
义训
yì xùn
1.大义的垂训。 2.泛指教诲。 3.对字义﹑词义的解释。别于"音训"﹑"形训"而言。 -
义然
yì rán
峨然,高大貌。 -
义蕴
yì yùn
含蓄的意义。如:技能及义蕴。——蔡元培《图画》。 -
义旗
yì qí
1.为正义而战的或起义的军队的旗帜。 2.借指义师。 -
义淫
yì yín
威仪隆盛。 -
义脉
yì mài/mò
文辞的意义和脉络。 -
义徒
yì tú
1.合时顺俗的人。 2.犹义兵。 3.指义附。 -
义粜
yì tiào
谓卖义求禄。 -
义旧
yì jiù
故旧。 -
义槥
yì huì
施舍的棺木。 -
义藴
yì yùn
精深的含义。 -
义社
yì shè
旧谓立社以奉无主之魂者。 -
义渠
yì qú/jǔ
古代民族名。西戎之一。也作"仪渠"。分布于岐山﹑泾水﹑漆水以北今甘肃庆阳及泾川一带。春秋时势力强大,自称为王,有城郭。地近秦国,与秦时战时和。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为秦所并,以其地置北地郡。见《逸周书.王会》﹑《史记.秦本纪》。 -
义故
yì gù
以恩义相结的故旧。 -
义父
yì fù/fǔ
非本生之父而拜认为父者。 -
义拍
yì pāi
为正义或公益事业筹款而拍卖物品,拍卖的物品往往是捐献的。 -
义肢
yì zhī
装在残废者身上的人造的上肢或下肢。 -
义息
yì xī
即义儿。 -
义类
yì lèi
1.善人。 2.文章事物的比义推类。 -
义手
yì shǒu
断手者所装的假手。 -
义服
yì fú/fù
谓为非亲属的死者服孝。 -
义节
yì jié
仪节。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