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湖” 词语大全
-
二湖
èr hú
指洞庭湖。洞庭湖由青草洞庭二湖组成,故称。 -
下湖
xià hú
1.乘舟入湖。 2.方言。下田。 -
东湖
dōng hú
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为杨汊湖、汤林湖、郭郑湖、喻家湖、牛巢湖等的总称。面积33平方千米。碧波万顷,风景秀丽。景区面积87平方千米。湖南多山,有珞珈山、洪山、磨山等;湖东建有疗养院和休养所;湖西风景最为集中,有水云乡、听涛轩、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等景点;湖心有湖光阁。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两湖
liǎng hú
湖北和湖南的合称。 -
丰湖
fēng hú
湖名。在广东惠阳西。据清吴震方《岭南杂记》,惠州丰湖,亦名西湖。有苏公堤,乃东坡出上赐金钱所筑。烟波浩渺,山水环秀,仿佛明圣湖风景。白鹤峰下,东坡卜居于此。 -
冰湖
bīng hú
1.结了冰的湖泊。 2.高山洼处冰川消失后形成的湖泊。 -
南湖
nán hú
一名鸳鸯湖。在浙江省嘉兴县城东南。湖中有烟雨楼,为当地名胜。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沪迁此继续举行。 -
后湖
hòu hú
南京玄武湖的别称。 -
太湖
tài hú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苏、浙两省间。面积2338平方千米。湖水主要经浏河、吴淞江、黄浦江等注入长江。重要淡水鱼产地。航运发达。多湖岛,以西洞庭山为最大。沿湖素称“鱼米之乡”。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孰湖
shú hú
传说中的怪兽名。 -
带湖
dài hú
湖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为宋代文学家辛弃疾长期落职闲居之所。 -
撩湖
liāo/liáo hú
谓挖去湖中淤泥。 -
明湖
míng hú
1.明净的湖水。 2.明圣湖的简称。杭州西湖的别名。 -
星湖
xīng hú
在广东省肇庆市北。面积6平方千米,湖中长堤将湖分成波海湖、中心湖、东湖、湖光湖、青莲湖和里湖等六部分。湖滨有著名的七星岩(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岩)。风景如画,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柳湖
liǔ hú
湖名。宋时在陈州城北。因沿湖多柳,故称。 -
梅湖
méi hú
湖名。 -
江湖
jiāng hú
旧时泛指四方各地:走~ㄧ闯~ㄧ流落~。 -
泻湖
xiè hú
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所封闭而形成的湖。高潮时可与海相通。 -
洪湖
hóng hú
中国湖北省南部的大湖,面积 437 平方公里。 -
澎湖
péng hú
1.我国群岛名。在台湾海峡东南部。大小64个岛屿,总称澎湖列岛或澎湖群岛。属台湾省。 2.我国港湾名。澎湖湾,也称澎湖港。在澎湖列岛中澎湖﹑渔翁﹑白沙三大岛之间,湾阔水深。 -
灵湖
líng hú
即湖。古人以为湖中多灵物﹐故称。 -
炎湖
yán hú
南方的湖泊。一说特指洞庭湖。 -
犂湖
lí hú
见"犁鹕"。 -
瑁湖
mào hú
湖名。在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西,相传是三国吴陆瑁的养鱼池。 -
盐湖
yán hú
指湖水中含盐度很高的咸水湖。分布在干旱地区。如中国青海的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等。当湖中盐分达到饱和状态后,即沉淀为岩盐。 -
石湖
shí/dàn hú
湖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吴县与吴江县之间,西南通太湖,风景优胜。相传为范蠡入五湖之口。宋范成大晩年居此,孝宗书"石湖"二字以赐,因自号石湖居士。 -
碰湖
pèng hú
见"碰和"。 -
蠡湖
lí/lǐ hú
湖名。在江苏省无锡市东南。相传春秋越范蠡伐吴时开造。 -
西湖
xī hú
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汉时称“明圣湖”,唐时因在城西,始称“西湖”。面积5.66平方千米。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湖中有孤山和苏堤、白堤,将湖分成五部分。湖光山色,优美如画。有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十景,近又增添新十景。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诈湖
zhà hú
谓打麻将假冒或错认已达到规定要求﹐取得成功。湖﹐通常作"和"﹐牌戏术语。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