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支” 词语大全
-
一支
yī zhī
1.犹一条。常指河流或山脉的支派。 2.各种学派﹑流派或宗族的支派,亦名一支。 3.一肢。支,肢。 -
七支
qī zhī
佛教语。十恶的前七种。包括三种身业:杀生﹑偷盗﹑邪淫;四种口业:妄语﹑绮语﹑恶口﹑两舌。 -
三支
sān zhī
1.指汉末﹑三国时来华弘法的月氏高僧支谶﹑支亮和支谦三人。支谦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2.古印度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
不支
bù zhī
不能支撑。谓力量不够。 -
中支
zhōnɡ zhī
仲支,指家族中的二房。 -
亲支
qīn/qìng zhī
1.亦作"亲枝"。 2.亲族中的支裔。 -
令支
líng/lǐng/lìng zhī
春秋时山戎属国。其地约在今河北滦县﹑迁安间。公元前六六四年为齐恒公所灭。 -
众支
zhòng zhī
众多的支系。多指皇族分封的诸藩国。 -
供支
gōng/gòng zhī
供给支应;供应物资。 -
借支
jiè zhī
先期支用工资。 -
傍支
bàng zhī
分支。 -
兑支
duì/ruì/yuè zhī
支给。 -
关支
guān zhī
领取。 -
分支
fēn/fèn zhī
从一个系统或主体中分出来的部分:~机构。 -
动支
dòng zhī
提用;动用。 -
反支
fǎn zhī
古术数星命之说,以反支日为禁忌之日。 -
各支
gè/gě zhī
见"各支支"。 -
咯支
kǎ/luò/lo/gē zhī
见"咯吱"。 -
嘎支
gā/gá/gǎ zhī
象声词。形容物件受压力而发出的声音。多重叠用。 -
四支
sì zhī
四肢。 -
地支
dì/de zhī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也叫"岁阴"。传统用做表示次序的符号。参见"干支"。 -
垫支
diàn zhī
暂时代替支付;垫付。 -
宗支
zōng zhī
同宗族的支派。 -
家支
jiā zhī
四川凉山等地彝族奴隶制度下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织。解放前有近百个互不隶属﹑各有固定地域的黑彝家支。民主改革后,家支制度已不存在。 -
实支
shí zhī
实际支出。 -
小支
xiǎo zhī
即胡﹐戈戟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 -
干支
gān/gàn zhī
天干和地支的合称。拿十干的‘甲、丙、戊、庚、壬 ’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 ’相配,十干的‘乙、丁、己、辛、癸 ’和十二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多用来纪年,现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 -
年支
nián zhī
全年支出。 -
度支
dù/duó zhī
1.规划计算(开支)。 2.指经费开支。 3.官署名。魏晋始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长官为度支尚书。南北朝以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隋开皇初改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唐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旋复旧称。参阅《通典.职官五》﹑《文献通考.职官六》﹑《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 4.指经商。 -
开支
kāi zhī
①付出(钱):不应当用的钱,坚决不~。②开支的费用:节省~。③〈方〉发工资。 -
张支
zhāng zhī
方言。故意推辞。 -
总支
zǒng zhī
某些政党或社团的总支部委员会的简称。 -
戟支
jǐ zhī
1.亦作"戟枝"。 2.戟上横出的刃。 -
扢支
gǔ/xì/gē/jié zhī
象声词。形容断裂声。 -
扶支
fú zhī
犹扶持,扶助。 -
折支
zhē/zhé/shé zhī
1.折价支付的税款。 2.弯腰。支,通"肢"。 -
持支
chí zhī
支持。 -
指支
zhǐ zhī
犹四肢。 -
捻支
niǎn/niē zhī
香草名。一说木名。 -
探支
tàn zhī
预支。 -
撑支
chēng zhī
支撑。 -
支支
zhī zhī
1.象声词。现多写作"吱吱"。 2.形容词后缀。 -
收支
shōu zhī
1.指钱物的收入与支出。 2.犹出纳。掌管钱物收入与支出的人。 -
放支
fàng zhī
发放支付。 -
旁支
páng/bàng zhī
1.嫡亲以外的支属。 2.文艺﹑学术上非正统的流派。 -
月支
yuè zhī
1.射帖名。一种箭靶。又名素支。 2.古代用地支纪月﹐十二支分别指十二个月。月支﹐指该月所值之支。 3.见"月氏"。 -
本支
běn zhī
1.亦作"本枝"。 2.同一家族的嫡系和庶出子孙。 3.原栖的树枝,指旧巢。 -
杂支
zá zhī
正项之外的零碎开支。 -
条支
tiáo/tiāo zhī
1.亦作"条枝"。 2.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 3.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唐设条枝都督府。 -
析支
xī zhī
1.亦作"析枝"。 2.古代西戎族名之一。又称鲜支﹑赐支﹑河曲羌。分布在今青海积石山至贵德县河曲一带。 -
枪支
qiāng zhī
1.亦作"枪枝"。 2.枪的总称。 -
正支
zhèng zhī
1.宋制,盐商用现钱向官府购买盐钞,再以钞向盐场支盐,称为正支。参阅《宋史.食货志下四》。 2.封建宗族谱系以长房长子为正支,余为旁支。 -
泠支
líng zhī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
洪支
hóng zhī
1.亦作"洪枝"。 2.指帝族的支派。 -
烟支
yān zhī
1.亦作"烟脂"。亦作"烟支"。亦作"烟肢"。亦作"烟脂"。 2.即胭脂。色红。妇女用以饰容。 3.指妇女。 -
焉支
yān zhī
1.山名。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汉将霍去病曾越此山大破匈奴。 2.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 -
燕支
yàn/yān zhī
1.草名。可作红色染料。 2.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妇女用作化妆品。亦用作国画的颜料。 3.泛指红色。 4.指美女。 5.喻鲜血。 6.古剑名。 7.汉时匈奴王单于正妻的称号。 8.山名。 9.泛指北地;边地。 -
特支
tè zhī
宋代朝廷颁给军人的特别赏赐。 -
生支
shēng zhī
犹身躯。 -
皇支
huáng zhī
见"皇枝"。 -
相支
xiāng/xiàng zhī
相拒,抵抗。 -
离支
lí zhī
1.亦作"离枝"。 2.即荔枝。 -
私支
sī zhī
为个人而支出公家的款项。 -
素支
sù zhī
箭靶名。 -
肱支
gōng zhī
犹手足。比喻兄弟。 -
胡支
hú zhī
胡说。 -
腰支
yāo zhī
见"腰肢"。 -
节支
jiézhī
节约支出。 -
荔支
lì zhī
即荔枝。 -
要支
yào/yāo zhī
腰肢。要﹐"腰"的古字。 -
解支
jiě/jiè/xiè zhī
开支。 -
语支
yǔ/yù zhī
语言学上指比语族小的语言系属。详"语系"。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