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尉” 词语大全
-
上尉
shàng/shǎng wèi/yù
军衔;尉官的一级,在中尉之上。 -
丞尉
chéng wèi
县丞﹑县尉的合称。 -
中尉
zhōnɡ wèi
1.官名。战国时赵置,负责选任官吏。秦汉时为武职,掌管京师治安。汉武帝时更名执金吾,汉诸王国皆置中尉。唐后期为宦官领禁兵的专职。 2.军衔的一级。低于上尉﹑高于少尉的下级军官。 -
仙尉
xiān wèi/yù
1.亦作"僊尉"。 2.汉梅福的美称。梅字子真,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归里,一旦弃妻子去,传以为仙,故称。见《汉书.梅福传》。前蜀韦庄《南昌晩眺》诗:"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緑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僊,一本作"仙"。后亦以"仙尉"为县尉的誉称。 -
兵尉
bīng wèi
古代的军职。在裨将下。 -
军尉
jūn wèi/yù
春秋时晋国设置的军官名。 -
副尉
fù/pì wèi/yù
1.汉代西域副校尉的简称。 2.唐代设武散官,如旅威﹑致果﹑翊麾﹑宣节﹑御侮﹑仁勇﹑陪戎等副尉之类,官阶在六品以下。宋元沿用此制,但官阶最低。参阅《通典.职官二二》。 3.清代武官名。隶属于守卫京师的提督九门步军统领。有翼尉﹑协尉﹑副尉﹑负责守卫﹑巡警﹑扫除等职。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 -
县尉
xiàn/xuán wèi/yù
官名。秦汉县令﹑县长下置尉,掌一县治安。历代因之。元于县尉外,兼置典史。明废尉,留典史,掌尉事,后因称典史为"县尉"。 -
国尉
guó wèi/yù
战国秦武官名。 -
垒尉
lěi wèi/yù
警卫垒壁的武官。 -
大尉
dà wèi
军衔。某些国家尉官的最高一级。 -
太尉
tài wèi/yù
官名。秦代始设,为全国军政首脑。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历代多沿置,但渐成加官,无实权。后成为对武官的尊称。元代以后废止。 -
妄尉
wàng wèi/yù
《汉书·李广传》:"广与望气王朔语云:'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妄犹凡也。"后以"妄尉"称才能平庸的低级军官。 -
守尉
shǒu wèi/yù
郡守和郡尉。 -
宣尉
xuān wèi/yù
宣慰使的省称。 -
将尉
jiāng/jiàng wèi/yù
古代统领屯戍士卒的武官。 -
少尉
shǎo/shào wèi/yù
军衔。尉官的一级﹐低于中尉。 -
巡尉
xún wèi/yù
官名。负责巡捕盗贼的县尉。 -
差尉
chāi wèi
太平天国低级军官。 -
廷尉
tíng wèi/yù
官名。掌司法刑狱。始置于秦,汉景帝时改称大理,武帝时复称廷尉。东汉后或称廷尉、大理和廷尉卿。北齐至明清都称大理寺卿。 -
感尉
gǎn wèi/yù
见"感慰"。 -
户尉
hù wèi/yù
门神。道教称门神左者为门丞,右者为户尉。 -
旗尉
qí wèi/yù
旗军的尉官。 -
校尉
xiào/jiào wèi/yù
武官名。西汉始定为武官名,位略次于将军,并随职务冠名号,如中垒校尉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为分掌宿卫京师各部队之将领。汉以后掌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也以此称。唐代以后为低级武散官之称。明清时其地位更低。 -
梅尉
méi wèi/yù
1.对县尉的美称。梅福曾为南昌尉,故称。 2.泛称地方官。 -
畿尉
jī wèi/yù
指畿县的县尉。 -
石尉
shí/dàn wèi/yù
即晋代豪富石崇。因崇曾任南蛮校尉,故称。 -
竟尉
jìng wèi/yù
古代边境武官。竟﹐通"境"。 -
簿尉
bù wèi
主簿和县尉。泛指地方官府佐理官员。 -
舆尉
yú wèi/yù
春秋时代的武官名,主持征役。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