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第二个字:兵” 词语大全

  • 七兵 qī bīng
    1.七兵尚书的省称。 2.指由七情所产生的各种杂念。
  • 三兵 sān bīng
    三种兵器。指矛﹑戟﹑钺。
  • 上兵 shàng/shǎng bīng
    谓用兵之上策。《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张预注:"言以奇策秘算取胜于不战,兵之上也。"
  • 专兵 zhuān bīng
    把持兵权。
  • 东兵 dōng bīng
    指清在明末攻入关内的军队。清初人讳言清兵,故称。
  • 严兵 yán bīng
    犹陈兵;部署军队。
  • 中兵 zhōnɡ bīnɡ
    魏置中兵曹掌畿内之兵,后因称京畿部队为"中兵"。
  • 丽兵 lì/lí bīng
    谓将武器施加于人。
  • 主兵 zhǔ bīng
    1.掌握兵权;统率部队。 2.当地筹建的兵力。与"客兵"相对。
  • 举兵 jǔ bīng
    出兵;起兵。如:举兵出征。如:举兵北上。
  • 义兵 yì bīng
    1.犹义师。 2.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 3.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 4.宋代的一种乡兵。
  • 乐兵 lè/yuè bīng
    犹好战。
  • 习兵 xí bīng
    1.操演军事。 2.精通军事。
  • 乡兵 xiāng bīng
    古代地方武装。始于西魏﹑北周,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居于本乡。其后历代有之。
  • 乱兵 luàn bīng
    1.叛乱。 2.叛乱或溃散的士兵。
  • 五兵 wǔ bīng
    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 2.泛指各种兵器。 3.泛指军队。 4.指战争。 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五兵尚书"。
  • 交兵 jiāo bīng
    〈书〉交战:两国~。
  • 亲兵 qīn/qìng bīng
    跟随在身边的侍卫兵:以亲兵五十人持挺卫之。
  • 人兵 rén bīng
    士兵。
  • 从兵 cóng/zòng bīng
    1.归顺的军队。 2.亲随的兵卒。
  • 任兵 rèn/rén bīng
    受命统率军队。
  • 伏兵 fú bīng
    埋伏下来伺机攻击敌人的军队。
  • 伐兵 fá bīng
    谓通过两军对战而取胜。
  • 休兵 xiū/xù bīng
    1.得到休整的军队。 2.使士兵休息。 3.停止战事。
  • 会兵 huì/kuài bīng
    大举调集军队。
  • 伞兵 sǎn bīng
    “空降兵”的旧称。见“空降兵”。
  • 伤兵 shāng bīng
    作战受伤的士兵。
  • 余兵 yú bīng
    1.收藏的兵器。 2.犹残兵。
  • 作兵 zuò bīng
    指担任维修任务的士兵。
  • 修兵 xiū bīng
    修整兵器。
  • 倒兵 dǎo/dào bīng
    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
  • 候兵 hòu bīng
    1.观察军事动态。 2.即候卒。侍候长官的士兵。
  • 偃兵 yǎn bīng
    休兵,停战。
  • 僧兵 sēng bīng
    古代从军的僧侣或武装的僧侣集团。
  • 全兵 quán bīng
    1.指军队全部以弓矛等兵器武装,没有仪仗和辎重之累。《汉书.韩王信传》:"胡者全兵,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徐行出围。"颜师古注引李奇曰:"言唯弓矛无杂仗也。"一说,仅有兵刃而无铠盾。 2.谓军队不受损伤。
  • 兴兵 xīng/xìng bīng
    起兵。
  • 典兵 diǎn bīng
    统领军队;掌管军事。
  • 养兵 yǎng bīng
    1.供养和训练士兵。 2.指供养和训练的士兵。
  • 内兵 nèi/nà bīng
    1.国内的兵乱。 2.警卫皇帝和皇宫的军队。
  • 军兵 jūn bīng
    兵卒。
  • 刺兵 cì/cī bīng
    古代兵器,矛属。
  • 刚兵 gāng bīng
    谓因怒而兴之师。
  • 凋兵 diāo bīng
    疲惫的军队。
  • 凶兵 xiōng bīng
    1.作战用的武器。 2.凶猛的兵士。
  • 出兵 chū bīng
    出动军队。
  • 刀兵 dāo bīng
    1.泛指武器。 2.指战事。
  • 分兵 fēn/fèn bīng
    分开或分散兵力:~而进ㄧ~把守要隘。
  • 列兵 liè bīng
    军衔,兵的最低一级。
  • 利兵 lì bīng
    锋利的武器。
  • 制兵 zhì bīng
    1.统辖军队。 2.清代称绿营编制的地方常备军为"制兵"。
  • 加兵 jiā bīng
    1.谓发动战争,以武力进攻。 2.谓增加兵力。
  • 动兵 dòng bīng
    出动军队打仗。
  • 劲兵 jìn/jìng bīng
    1.精锐的部队。 2.锐利的武器。
  • 劳兵 láo bīng
    慰劳军队。
  • 勒兵 lè/lēi bīng
    1.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 2.犹陈兵。
  • 募兵 mù bīng
    招募兵丁。
  • 北兵 běi bīng
    指元兵(南宋时)。如:时北兵已迫修门外。——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匪兵 fěi bīng
    指为非作歹﹑危害人民的兵士。
  • 匽兵 yǎn/yàn bīng
    息兵,停止战争。
  • 千兵 qiān bīng
    武官"千户"的别称。
  • 反兵 fǎn bīng
    1.回家取武器。 2.叛军。
  • 单兵 dān/shàn/chán bīng
    犹孤军。
  • 卒兵 zú/cù bīng
    士兵。
  • 卫兵 wèi bīng
    1.负责警卫的兵士。 2.唐时南衙禁兵的专称。
  • 厉兵 lì bīng
    磨砺兵器,使锋利。
  • 厌兵 yàn bīng
    厌战。
  • 厨兵 chú bīng
    担任炊事的士兵。
  • 发兵 fā/fà bīng
    派出军队(作战)。
  • 变兵 biàn bīng
    发动变乱的士兵;乱兵。
  • 叟兵 sǒu bīng
    东汉﹑三国时叟人被征募为兵者,作战英勇,称"叟兵"。
  • 口兵 kǒu bīng
    以口为兵器。比喻言语伤害人。
  • 句兵 jù/gōu bīng
    兵器,戈戟之属。
  • 台兵 tái/tāi bīng
    古代指由代表中央政府的行台派出的军队。
  • 号兵 hào/háo bīng
    军队中管吹号的士兵。
  • 合兵 hé/gě bīng
    几支军队联合在一起。
  • 哨兵 shào bīng
    1.旧时巡逻﹑稽查的士兵。 2.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
  • 善兵 shàn bīng
    善于用兵。
  • 喜兵 xǐ bīng
    犹言好战尚武。
  • 国兵 guó bīng
    国家的军队。
  • 土兵 tǔ bīng
    地方兵。
  • 圣兵 shèng bīng
    太平天国称自己的战士为"圣兵"﹐与妖兵相对。妖兵﹐指清军。清人偶尔也以"圣兵"称太平天国兵士。
  • 墨兵 mò bīng
    1.指史书。 2.指书画诗文。形容创作时挥毫运墨如用兵,故称。
  • 士兵 shì bīng
    士官、军士和兵的统称。是军队中直接操作武器装备,执行战斗或保障勤务的军人。是军队的基础。我军士兵,是指班长及其以下军人。1988年重新实行的军衔制分有三等七级,士官设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设上士、中士、下士;兵设上等兵、列兵。
  • 声兵 shēng bīng
    1.宣布出兵。 2.指虚张声势以疑惑敌人的军事布置。
  • 备兵 bèi bīng
    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
  • 外兵 wài bīng
    官名。三国魏置。又分左外兵,右外兵。左外兵掌河南及潼关以东诸州;右外兵掌河北及潼关以西诸州。
  • 大兵 dà bīng
    1.人数多﹑声势大的军队。 2.大的战争。 3.旧时对兵士的俗称。
  • 天兵 tiān bīng
    1.天然的武器﹐指兽之齿﹑爪﹑角等。 2.神话中指天神之兵。 3.旧称封建王朝的军队。 4.太平天国的军队称天兵。
  • 媾兵 gòu bīng
    交兵,交战。
  • 奇兵 qí/jī bīng
    出乎意料地对敌人袭击的军队:四渡赤水出奇兵。
  • 奴兵 nú bīng
    奴仆;供役之人。
  • 好兵 hǎo/hào bīng
    1.爱好战阵攻杀之事;爱好军事。 2.好战。
  • 守兵 shǒu bīng
    驻防的军队。
  • 宂兵 rǒng bīng
    1.亦作"冗兵"。 2.庞杂疲弱的军队。
  • 宗兵 zōng bīng
    以同族人组成的武装。
  • 官兵 guān bīng
    ①军官和士兵:正确处理~关系。②旧时指政府的军队。
  • 客兵 kè bīng
    1.由外地流寓于本地的人组成的军队。 2.由外地调来的军队。 3.指战争中从外地来主动进攻的一方。
  • 宪兵 xiàn bīng
    某些国家中的军事政治警察。采取军事组织形式,在国家内部和军队内部执行警卫﹑维护军纪和秩序等任务。
  • 家兵 jiā bīng
    地主豪强或官僚的私人武装。
  • 宿兵 sù/xiǔ/xiù bīng
    1.驻扎军队。 2.旧日的兵。
  • 寸兵 cùn bīng
    1.短小的武器。 2.微弱的兵力。
  • 小兵 xiǎo bīng
    1.小规模的战乱。 2.军队里的兵。
  • 尖兵 jiān bīng
    ①行军时派出的担任警戒任务的分队:~班。②比喻工作上走在前面开创道路的人:我们是地质战线上的~。
  • 尺兵 chǐ bīng
    短小的兵器。
  • 属兵 shǔ/zhǔ bīng
    谓调集士兵。
  • 屯兵 tún/zhūn bīng
    1.守卫的兵。 2.指屯田垦荒的军队。 3.驻扎军队。
  • 峒兵 tóng/dòng bīng
    宋乡兵之一。以峒人壮丁编组而成。
  • 州兵 zhōu bīng
    春秋时晋国由各州自行组成的地方军队。
  • 巡兵 xún bīng
    即巡军。
  • 工兵 gōng bīng
    工程兵的旧称。
  • 布兵 bù bīng
    布列军队。
  • 师兵 shī bīng
    犹军队。
  • 带兵 dài bīng
    率领军事队伍。
  • 并兵 bìng bīng
    1.聚合兵力。 2.兼并原本不属于自己统辖的军队。
  • 库兵 kù bīng
    1.库藏的兵器。 2.守仓库的兵士。
  • 底兵 dǐ/de bīng
    谓磨砺兵器。底,通"砥"。
  • 应兵 yīng/yìng bīng
    谓敌兵压境起而应战的军队。
  • 府兵 fǔ bīng
    1.魏晋至隋唐时军府所属之兵统称府兵。 2.一种兵制名称。详"府兵制"。
  • 开兵 kāi bīng
    1.古代指给军队将士休假的时间。 2.开战。
  • 弁兵 biàn bīng
    1.清代低级武官及兵丁的总称。 2.指旧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和士兵。
  • 弄兵 nòng/lòng bīng
    1.谓轻率动兵。 2.喻指兴兵作乱。 3.指使枪弄棒之类。
  • 弓兵 gōng bīng
    宋元间负责地方巡逻﹑缉捕之事的兵士。属巡检司。明清因之。
  • 引兵 yǐn bīng
    率领军队。
  • 弥兵 mí/mǐ bīng
    止息战事。弥,通"弭"。
  • 弛兵 chí bīng
    1.亦作"?兵"。 2.放下武器。
  • 弭兵 mǐ bīng
    平息战事;停止战争。
  • 强兵 qiáng/qiǎng/jiàng bīng
    1.使军队强大。 2.强大的军队。
  • 当兵 dāng/dàng bīng
    1.统领军队。 2.服兵役;参军。
  • 形兵 xíng bīng
    指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
  • 役兵 yì bīng
    服劳役勤务的士兵。宋代兵制有禁兵﹑厢兵﹑役兵﹑民兵之别。役兵以游民充任,专事一业,如给漕挽,修河防,养国马等。
  • 彻兵 chè bīng
    撤军。
  • 征兵 zhēng bīng
    1.征调军队。 2.谓征集百姓服兵役。 3.指被征入役的兵士。
  • 徒兵 tú bīng
    1.步兵。 2.步卒所执的兵器。
  • 御兵 yù bīng
    统率军队。
  • 心兵 xīn bīng
    1.《吕氏春秋.荡兵》:"在心而未发,兵也。"后以"心兵"喻心事。 2.黩武之心;杀伐之心。
  • 忿兵 fèn bīng
    谓不忍小故而愤怒用兵。
  • 急兵 jí bīng
    指突然发生的战乱。
  • 总兵 zǒng bīng
    1.集中军队;统领军队。 2.官名。明代遣将出征,别设总兵官﹑副总兵官以统领军务。其后总兵官镇守一方,渐成常驻武官,简称总兵。清因之,于各省置提督,提督下分设总兵官及副总兵官。总兵所辖者为镇,故亦称总镇。
  • 息兵 xī bīng
    停止用兵。
  • 悬兵 xuán bīng
    谓孤军深入。
  • 愤兵 fèn bīng
    1.被激怒而用兵。 2.指愤怒的士兵。
  • 戈兵 gē bīng
    兵器。亦代指战争。
  • 戍兵 shù bīng
    戍守边疆的士兵。
  • 戏兵 xì/hū bīng
    1.戏弄兵器。 2.即象戏。古博戏的一种。
  • 战兵 zhàn bīng
    1.谓以武力决胜负。 2.从事战斗的士兵。
  • 戢兵 jí bīng
    1.息兵;停止军事行动。 2.收起兵器。
  • 扬兵 yáng bīng
    1.举兵。 2.陈兵,阅兵。
  • 投兵 tóu bīng
    1.向人投掷兵刃。谓诛杀。 2.放下武器。
  • 抓兵 zhuā bīng
    旧军队强抓公民服兵役。
  • 抗兵 kàng bīng
    举兵。
  • 抚兵 fǔ bīng
    1.执持兵器。 2.安抚士卒。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九出出名为"抚兵"。
  • 护兵 hù bīng
    随从官吏的卫兵。
  • 拏兵 ná bīng
    引兵。
  • 拔兵 bá bīng
    抽壮丁。
  • 招兵 zhāo bīng
    1.召来军队。 2.旧时招募人来当兵。
  • 拥兵 yōng bīng
    掌握﹑聚集军队。
  • 择兵 zé/zhái bīng
    简选精兵。
  • 括兵 kuò/guā bīng
    征兵。
  • 持兵 chí bīng
    1.手握兵器。 2.带兵。
  • 按兵 àn bīng
    止兵;屯兵。
  • 挑兵 tiāo/tiǎo bīng
    选募士兵。
  • 挐兵 rú/ná bīng
    连兵。谓持续的战祸。
  • 挫兵 cuò bīng
    军事上失败之势。
  • 振兵 zhèn bīng
    整顿部队。
  • 捉兵 zhuō bīng
    提调军队。
  • 授兵 shòu bīng
    古代藏兵器于国,有战事经祭告后发给兵士。
  • 探兵 tàn bīng
    军中的侦察兵。
  • 推兵 tuī bīng
    进军。
  • 提兵 tí/dī/dǐ bīng
    率领军队。
  • 揄兵 yú bīng
    引兵。
  • 援兵 yuán bīng
    增援部队。
  • 搬兵 bān bīng
    搬取救兵,多比喻请求援助或增加人力。
  • 撤兵 chè bīng
    撤退或撤回军队。
  • 擅兵 shàn bīng
    掌握兵权。
  • 操兵 cāo bīng
    1.执持与使用兵器。 2.操练兵卒。
  • 支兵 zhī bīng
    主力部队以外的别部。
  • 收兵 shōu bīng
    1.招收士兵。 2.撤退军队。 3.收起兵器,停止争斗。 4.引申为放弃争执。 5.喻结束工作。
  • 救兵 jiù bīng
    情况危急时来援助的军队:搬~。
  • 敛兵 liǎn bīng
    1.收起兵器。 2.征调军队。 3.收缩兵力。
  • 散兵 sàn/sǎn bīng
    1.溃散的兵士。 2.指旧时军队中供差役而非正式编制的兵士。 3.军事用语。指采用一种分散队伍或单兵进行作战的形式。
  • 整兵 zhěng bīng
    整饬军队。
  • 斗兵 dǒu/dòu bīng
    犹战士。
  • 料兵 liào bīng
    1.率兵。 2.用兵。
  • 斥兵 chì bīng
    侦察兵。
  • 新兵 xīn bīng
    1.刚入伍的士兵。 2.比喻刚参加某种工作的人。
  • 旗兵 qí bīng
    八旗兵丁。
  • 暴兵 bào bīng
    凶暴不义之师。
  • 曜兵 yào bīng
    炫耀武力。
  • 曲兵 qū/qǔ bīng
    曲刃。
  • 本兵 běn bīng
    1.最重要的兵器。 2.本部军队。 3.执掌兵权。 4.见"本兵府"。 5.明代兵部尚书的别称。
  • 权兵 quán bīng
    1.谓把持兵权。 2.谓用兵之道。
  • 束兵 shù bīng
    收起兵器。
  • 构兵 gòu bīng
    交战;打仗:秦楚构兵|构兵于郊野。
  • 标兵 biāo bīng
    ①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②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ㄧ服务~。
  • 树兵 shù bīng
    犹言引起战乱。
  • 校兵 xiào/jiào bīng
    交战。
  • 案兵 àn bīng
    1.止兵,屯兵不动。 2.谓部署军队。 3.放下兵器。参见"案兵束甲"。
  • 款兵 kuǎn bīng
    犹缓兵。
  • 正兵 zhèng bīng
    1.指摆开阵势正面作战的军队。对"奇兵"而言。 2.正规部队;主力部队。 3.清代新军一等兵。
  • 洋兵 yáng bīng
    外国兵。
  • 步兵 bù bīng
    陆军中以徒步或搭乘汽车、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等实施机动作战的兵种。包括徒步步兵和机械化步兵。主要装备包括步枪、机枪、轻型火炮、反坦克导弹、肩射防空导弹等。是陆军的主要兵种和基本力量。
  • 残兵 cán bīng
    战败剩馀的军队。
  • 殿兵 diàn bīng
    后军。
  • 毂兵 gǔ bīng
    犹构兵。交战。毂﹐通"构"。
  • 毛兵 máo bīng
    "毛葫芦兵"的省称。
  • 民兵 mín bīng
    ①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制度,一面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维护社会治安,一面接受军事训练,完成战备勤务,并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抵御侵略。②民兵组织中的成员。
  • 水兵 shuǐ bīng
    旧指水军士兵。现为海军舰艇上士兵的统称。
  • 治兵 zhì bīng
    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 2.出兵作战。
  • 泽兵 zé/shì bīng
    犹泽旅。泽,通"醳"。
  • 洒兵 sǎ/xǐ bīng
    谓洗涤兵器以备征战。
  • 洗兵 xǐ/xiǎn bīng
    1.传说周武王出师遇雨,认为是老天洗刷兵器,后擒纣灭商,战争停息。事见汉刘向《说苑.权谋》。后遂以"洗兵"表示胜利结束战争。 2.谓出师遇雨。
  • 活兵 huó bīng
    机动部队。
  • 流兵 liú bīng
    逃兵。
  • 消兵 xiāo bīng
    1.销兵。销熔兵器。 2.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 3.减少兵员。唐穆宗时﹐萧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见《旧唐书.萧俛传》。《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 清兵 qīng bīng
    满清或清朝的士兵或军队。
  • 游兵 yóu bīng
    流动作战的小股军队。
  • 溃兵 kuì/huì bīng
    败兵。
  • 潜兵 qián bīng
    伏兵。
  • 火兵 huǒ bīng
    古代担任火攻的兵士。
  • 灾兵 zāi bīng
    1.亦作"烖兵"。 2.兵灾。战争的灾难。
  • 炎兵 yán bīng
    喻酷热。谓炎天伤人有如兵刃。
  • 炮兵 páo/bāo/pào bīng
    陆军的一个装备火炮的兵种或者类似编制。
  • 点兵 diǎn bīng
    查点检阅军队:沙场秋点兵。
  • 田兵 tián bīng
    即田卒。
  • 牙兵 yá bīng
    卫兵;亲兵。
  • 牛兵 niú bīng
    佃户。
  • 犀兵 xī bīng
    1.强兵。 2.锋利的兵器。 3.见"犀仆"。
  • 猒兵 yàn bīng
    谓疲于军事行动。
  • 狼兵 láng bīng
    明时,以粤西狼人组成的军队。
  • 王兵 wáng bīng
    谓仁义之师。
  • 玩兵 wán bīng
    犹黩武。谓轻率用兵。语本《国语.周语上》:"先王耀德不观兵……观则玩则无震。"韦昭注:"玩,黩也。"
  • 班兵 bān bīng
    轮班上调京师执勤的军队。
  • 理兵 lǐ bīng
    治军,统领军队。
  • 生兵 shēng bīng
    1.生力军。 2.番兵。
  • 用兵 yòng bīng
    1.使用兵器。 2.调兵遣将,指挥战争。 3.使用武力,进行战争。
  • 甲兵 jiǎ bīng
    〈书〉①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备、军事。②披坚执锐的士卒。
  • 畿兵 jī bīng
    驻京都的士兵。
  • 番兵 fān/pān bīng
    1.服役的士兵。 2.外族军队。
  • 疑兵 yí/nǐ bīng
    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
  • 白兵 bái bīng
    锐利的武器。亦指手执武器的士兵。
  • 直兵 zhí bīng
    1.指矛属兵器。 2.官名。旧时王公府里的属官。
  • 益兵 yì bīng
    增加兵力;增援。
  • 监兵 jiān/jiàn bīng
    监军。
  • 盗兵 dào bīng
    1.以狡诈手段取胜之兵。 2.叛乱之兵。 3.谓盗取兵权。指叛乱。
  • 盛兵 shèng/chéng bīng
    结集重兵。
  • 目兵 mù bīng
    兵卒中的小头领。
  • 知兵 zhī/zhì bīng
    通晓军事。
  • 短兵 duǎn bīng
    1.刀剑等短武器。 2.持短兵器的士兵。
  • 砥兵 dǐ bīng
    磨利兵器。
  • 砺兵 lì bīng
    磨快兵器。比喻作好战备。
  • 礼兵 lǐ bīng
    在隆重的庆典和迎宾、葬礼等活动中接受检阅或担任升旗、护卫灵柩等工作的士兵:人民解放军~。
  • 神兵 shén bīng
    1.犹天兵。谓秉承天意有天神为助之兵。常用以称王师。 2.神奇的兵器。谓宝剑。
  • 祠兵 cí bīng
    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何休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于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飨士卒。"王闿运《丁文诚诔》:"曾选士于衡湘,截粤饷以祠兵。"一说,祠兵即治兵。
  • 禁兵 jīn/jìn bīng
    1.帝王宫中御用的武器。 2.犹禁军。
  • 私兵 sī bīng
    私人拥有的士兵。
  • 科兵 kē bīng
    依律征发的兵员。
  • 积兵 jī bīng
    1.集聚兵甲。 2.指集结军队。
  • 称兵 chēng bīng
    举兵。谓动用武力﹐发动战争。
  • 移兵 yí bīng
    犹调兵。
  • 穷兵 qióng bīng
    1.滥用武力。 2.指戍边之兵。
  • 突兵 tū bīng
    骤然进攻的军队。
  • 窥兵 kuī bīng
    观兵;炫耀武力。
  • 竹兵 zhú bīng
    古代蜀人以竹为弓矢﹐故称竹兵。兵﹐兵器。
  • 签兵 qiān bīng
    即签军。发签征调民丁入伍。
  • 筹兵 chóu bīng
    筹划编练军队。
  • 简兵 jiǎn bīng
    1.亦作"?兵"。 2.选兵。
  • 箝兵 qián bīng
    衔枚之军。
  • 籍兵 jí bīng
    1.征集兵士。 2.在编的军士。
  • 精兵 jīng bīng
    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士兵:~猛将ㄧ率~十万。
  • 翫兵 wán bīng
    用兵。
  • 红兵 hóng/gōng bīng
    指在上海起义的﹑刘丽川领导的小刀会军队。因起义的军士用红巾包头,故称。
  • 纵兵 zòng/zǒng bīng
    1.发兵;出兵。 2.放纵兵士。
  • 练兵 liàn bīng
    1.训练军队。 2.磨练武器。
  • 缀兵 zhuì bīng
    指用以牵制敌方兵力的军队。
  • 缮兵 shàn bīng
    1.整治武备。 2.供给军队食粮。缮,通"膳"。
  • 罢兵 bà bīng
    停战。
  • 罹兵 lí bīng
    遭受战乱。
  • 羸兵 léi bīng
    疲弱的士兵。
  • 耀兵 yào bīng
    犹观兵。检阅军队。
  • 老兵 lǎo bīng
    参加过许多战役的军人:尤指任何行业中喜爱本行的老手。
  • 良兵 liáng bīng
    精良的兵器。
  • 胜兵 shèng bīng
    指能充当兵士参加作战的人。
  • 至兵 zhì bīng
    最好的军队。
  • 舟兵 zhōu bīng
    水军;水兵。
  • 营兵 yíng bīng
    士兵。
  • 蕃兵 fán/fān/bō/pí bīng
    宋代在边境地区招募少数民族组成的边境守军。蕃,通"番"。
  • 虾兵 xiā/há bīng
    见"虾兵蟹将"。
  • 行兵 xíng/háng bīng
    领兵;用兵。
  • 衙兵 yá bīng
    1.唐代天子的禁卫兵。 2.唐代节度使的卫兵。
  • 被兵 bèi bīng
    1.遭受战祸。 2.配备兵员。
  • 裁兵 cái bīng
    裁军,减少兵力。
  • 见兵 jiàn/xiàn bīng
    现有的士兵。
  • 观兵 guān/guàn bīng
    显示兵力。
  • 角兵 jiǎo/jué bīng
    兴兵。
  • 解兵 jiě/jiè/xiè bīng
    解除武装,停止战争。
  • 警兵 jǐng bīng
    警卫。
  • 训兵 xùn bīng
    练兵。
  • 设兵 shè bīng
    设置军队﹔布置军队。
  • 议兵 yì bīng
    讨论治军用兵。
  • 讲兵 jiǎng bīng
    讲武练兵。
  • 论兵 lùn/lún bīng
    研究军事和兵法。
  • 试兵 shì bīng
    1.用兵。 2.军事演习。
  • 诗兵 shī bīng
    喻指写诗的才能等。
  • 诘兵 jié/jí bīng
    整治兵器。
  • 诱兵 yòu bīng
    诱敌之兵。
  • 调兵 tiáo/diào bīng
    训练兵卒。
  • 谈兵 tán bīng
    议论军事﹔谈论用兵。
  • 贪兵 tān bīng
    为贪求土地财货而出征的军队。